读书观影——聊斋志异(0711-0720)

0711.橘树

这篇讲一棵橘子树的奇闻。

陕西的刘公,曾任兴化县令。有一位道士送来一棵盆栽的树,一看,是一棵细如手指的橘树,推辞不要。刘公有个小女儿,当时只有六七岁,正赶上过生日。道士说:“这个不配供大人欣赏,聊为女公子祝寿吧。”刘公这才收下。女孩子一见,非常喜欢,放在闺房内,早晚精心护理,唯恐小树受到伤害。刘公任职期满时,橘树已长到一把粗了。这年第一次结果。刘公将整理行装离任,因橘树沉重累赘,打算扔下。女孩儿抱着橘树哭了起来。家人骗她说:“我们只是暂时离开,不久还要回来。”女孩儿相信了,才停止了啼哭。又恐怕橘树被有力气的人给扛走,看着家里人把树栽在台阶下,全家才离开。

女孩儿回到家乡,后来聘为庄家的媳妇。庄家姑爷在丙戌年中了进士,被授予兴化县令,夫人大喜。心想已过去了十几年,橘树大概已不存在了,到了兴化,橘树已长成合抱的大树了,树上果实累累,大约有千数个。询问当年的衙役,他们都说:“刘公走后,树长得很茂盛但不结果,这是第一次结果。”大家更是感到奇怪。庄知县在兴化任职三年,橘树年年果实累累。到第四年,树木憔悴没有开花。庄夫人对庄知县说:“你在此当官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到秋天,果然卸任了。

异史氏说:橘树难道和刘女有夙缘吗?事情为什么这么巧!橘树结果好像是在感恩,不开花好像在伤感离别。草木都如此,何况人呢?

0712.赤字

无聊的一句话故事。毫无意义。

顺治十二年的一个冬夜,天上出现了几个火红的字。这几个字是:“白苕代靖否复议朝冶驰。”

0713.牛成章

本篇中的郑氏之所以被放在了道德的对立面加以谴责,不是因为再嫁,而是因为“货产入囊,改醮而去。遗两孤,难以存济”,违背了作为人母的基本道德。

牛成章是江西的布商。娶妻郑氏,生了一子一女。他在三十三岁时生病死了。他的儿子名叫牛忠,当时才十二岁,女儿只有八九岁。郑氏不能守寡,把财产都据为己有,改嫁走了。丢下两个孤儿,难以生存。牛成章有个叔伯嫂子,已经六十岁了,贫穷守寡,无依无靠,就与两个孩子一起生活。

过了几年,嫂嫂死了,家中更穷愁潦倒。这时牛忠渐渐长大,想继承父业而苦于没有本钱。妹妹嫁给了毛家,毛家是个富商。妹妹哀求丈夫借给哥哥数十两银子。牛忠和别人一起到南京去,路上遇到强盗,钱全部被抢走,漂泊异乡不能回家。一天,牛忠偶然来到一家当铺,见掌柜长得很像自己的父亲,出来后暗中打听,姓名也和父亲相同,他心中非常惊诧,不知是什么缘故。他每天在当铺周围转悠,暗中观察掌柜对他有没有反应,而掌柜却不闻不问。这样过了三天,看掌柜的言谈举止,真的就是自己的父亲。牛忠不敢去相认,于是向当铺的佣人们自我介绍,求那掌柜看在同乡的分上,让他到当铺当个佣人。立完契约,掌柜看他的原籍、姓名,似乎有所触动,就问他从哪里来。牛忠哭着诉说了父亲的名字。那掌柜听后怅然若失,过了好一会儿,问:“你的母亲好吗?”牛忠又不敢说父亲已死,婉转地回答说:“我父亲六年前外出经商没有回家,母亲改嫁走了。幸亏有伯母抚育,不然,早就葬身沟壑了。”那掌柜悲伤地说:“我就是你的父亲呀。”说着握着他的手很是悲哀。又带他进去拜见了后母。后母姬氏,三十多岁,没生儿女,见到牛忠很高兴,在内室摆酒宴招待他。牛成章一直郁郁寡欢,很想回一趟故乡。姬氏担心店里无人照看,阻止他回去。牛成章就领着儿子一起经营当铺,过了三个月,把当铺交给儿子经营,他收拾好行装回乡去了。

分别以后,牛忠把父亲已死的实情告诉了后母。姬氏听了大吃一惊,说:“你父亲到这里做买卖,从前和他交情很好的人,挽留他做当铺生意,他娶我已经六年了。怎么说他已经死了呢?”牛忠又把详情说了一遍。两个人都疑虑重重,不明白其中的缘由。过了一天一夜,牛成章回来了。他带来了一个妇人,头发像乱草,牛忠一看,原来是自己的母亲。牛成章揪着女人的耳朵顿脚大骂:“为什么抛弃我儿子!”女人吓得伏在地上不敢动。牛成章用嘴咬她的脖子。女人喊叫牛忠:“儿子救救我!儿子救救我!”牛忠于心不忍,横身隔在父母之间。牛成章仍然愤恨不已,这时女人已不见了。众人大惊,大嚷见到鬼了。再看看牛成章,面色变得很难看,衣服落在地上,他化作一团黑气,很快也不见了。牛忠和后母又惊又叹,把牛成章的衣帽收拾起来埋了。牛忠继承了父亲的生意,赚了万贯家财。后来回故乡一问,改了嫁的母亲正是那天死的,全家人都看见了牛成章。

0714.青娥

跟得道成仙的家庭结亲后的奇闻怪谈。

霍桓,字匡九,是山西人。父亲曾任县尉,早就去世了。霍桓是最小的儿子,聪明过人。十一岁时,就考中秀才进入县学读书,称为神童。母亲对他过分地爱怜,禁止他走出家门,十三岁了还分辨不清叔叔、伯伯、外甥、舅舅的关系。同乡有个武评事,喜欢道术,进山修炼不再回家。他有个女儿青娥,十四岁了,异常美丽。青娥小时偷偷地读父亲的道书,向往何仙姑的为人。父亲隐居深山后,青娥立志不出嫁,她母亲也无可奈何。一天,霍桓在门外偶然看见了青娥。尽管年少无知,还是觉得非常喜欢青娥,只是说不出来,回家后,把心思直接告诉了母亲,让她托媒人去提亲。霍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很为难,霍桓心中闷闷不乐。霍母怕拂了儿子的心意,便托和武家有往来的人试着提一提,果然不成。霍桓无论干什么,都在想着这件事,但也没想出好办法。

有一天,正巧有位道士来到门前,手里握着一把小铲子,才一尺多长。霍桓借过小铲子看了看,问:“这铲子做什么用?”道士回答说:“这是挖药用的工具,东西虽小,但可挖动坚硬的石头。”霍桓不相信。道士就用铲子挖砍墙上的石头,那石头如腐烂了一样,应手而落。霍桓感到很惊奇,玩弄着小铲子爱不释手。道士笑着说:“公子既然喜爱,那就送给你吧。”霍桓听了大喜,拿出钱来酬谢,道士不要,走了。霍桓把铲子拿回家,用它在砖头、石块上试了几次,都很容易就铲掉。他突然想,如果用铲子把墙铲个洞,就可以见到青娥了,却不知道这样做是非法的。

打更以后,霍桓跳墙离了家,一直来到武家门外,打通了两道墙壁,才到达正院。见小厢房里还有灯光,便伏下身子窥视,只见青娥正在卸晚妆。一小会儿,灯灭了,静得没一点儿声音。霍桓穿墙进入屋内,青娥已经睡着了。霍桓轻轻地脱了鞋,悄悄地上了床,恐怕惊醒青娥,会遭到辱骂驱逐,于是蹑手蹑脚地躺在青娥的被子边,微微闻到青娥身上的香气,心愿也算满足了。但因忙碌了半夜,已十分疲倦,刚一合眼,不觉睡着了。青娥醒来,听到有呼吸的声音,睁眼一看,从墙洞透进了亮光。青娥大吃一惊,急忙起来,暗中拔开门栓,轻轻地出了屋门,敲窗户叫醒了仆妇,手执灯火、棍棒一起来到青娥屋内。只见一个梳着两只抓髻的少年在青娥的床上酣睡,仔细一看,认得是霍桓。推推他,他才醒来,一骨碌坐起来,两只眼灼灼有神,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似乎不怎么害怕,但也有些不好意思,不说一句话。众人骂他是贼,大声地呵斥他。他才哭着说:“我不是贼,实在是因为喜爱小姐,愿意亲近亲近她。”众人又怀疑凿通了好几道墙,不是小孩子能干的。霍桓拿出小铲子说明它的神异。人们当场试验,惊奇万分,认为是神仙赐给的。众人想将此事报告夫人,青娥低头沉思,好像不同意。众人看出了青娥的心意,于是说:“这孩子的人品才学和门第,一点儿也不辱没我家。不如放他回去,让他请个媒人再来求婚。天亮后,向老夫人撒个谎,说有贼来了,怎么样?”青娥没有回答。众人催促霍桓快走。霍桓索要铲子。众人笑道:“傻小子!还不忘拿走凶器呀?”霍桓偷看枕边有一只凤钗,暗中收入袖中。这事已被一个小丫环看见,急忙告诉了青娥。青娥不说话也不生气。一个老仆妇拍着霍桓的脖子说:“别说他是个傻小子,他心里可精透了。”就拽着他,仍从墙洞出去了。

霍桓回到家,不敢把实情告诉母亲,只是请求母亲再托媒人去武家提亲。霍母不忍心直接拒绝,只好遍托媒人,抓紧给霍桓另觅佳偶。青娥知道后,心中非常焦急,暗中派个心腹之人给霍母透话。霍母很高兴,立刻托媒人去提亲。这时武家的一个小丫环泄露了那天夜里发生的事,武夫人感到受了污辱,十分恼怒。媒人来到,更触发了武夫人的怒气,她用拐杖点着地,大骂霍桓并连及其母。媒人吓得赶快逃回来,叙述了当时的情况。霍母也生气了,说:“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干的事,我一点儿都不知道。但为何要这样无礼谩骂!当他们睡在一起时,为何不将这荡儿淫女一齐杀掉?”从此以后,见到武家的亲戚,便把这事诉说一遍。青娥听说后,羞愧得要死。武夫人也特别懊悔,可也无法禁止霍母不让她说。青娥暗中派人委婉地向霍母说明事情原委,并且发誓不嫁他人,言语甚为悲哀恳切。霍母感动了,再也不乱讲了,但提亲的事,也搁置不谈了。

这时正遇上陕西欧公来这里当县令,看到霍桓的文章,很器重霍桓,不时将他召进衙署,极其优待宠信。一天,欧公问霍桓:“成亲了吗?”霍桓回答说:“还没有。”欧公又仔细询问其中的缘由,霍桓回答说:“从前与前武评事的女儿订下婚约,后来由于有些小误会,所以耽搁了。”欧公又问:“还愿意吗?”霍桓不好意思回答。欧公笑着说:“我当为你们成全这件事。”就委派县尉、教谕,到武家送聘礼。武夫人很高兴,婚事就定了。过了一年,把青娥娶进了门。青娥进门后,就把小铲子扔在地上说:“这是做贼用的东西,你拿走吧!”霍桓笑着说:“不要忘了媒人。”一刻不离地珍藏在身上。

青娥为人温柔善良,沉默寡言,一天除了早中晚三次问候婆婆外,其馀时间闭门静坐,也不怎么留心家事。婆婆如果因婚丧之事到亲朋家去,青娥事事都管,每件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过了一年多,生了个儿子取名孟仙,照料孩子的事全都交给乳母佣人,好像对孩子也不特别疼爱。又过了四五年,忽然对霍桓说:“我们恩爱的缘分,至今已经八载。现在离别的日子长,相见的日子短,可怎么办呢!”霍桓吃惊地询问怎么回事,青娥又沉默不言了,她仔细地打扮一番,拜见了婆婆,回到了自己房中。霍桓追进屋去盘问,只见她仰卧在床上已经气绝。霍氏母子万分悲痛,买了一口好棺材把青娥埋葬了。

霍母年迈体衰,每当抱起孙子就想起了儿媳,悲伤得肝胆俱碎,因此得了病,卧床不起。她不想吃东西,只想喝点儿鱼汤,可是附近没有鱼,非得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而当时仆人和马都被差遣出去了,霍桓天性孝顺,急不可待,带着钱独自上路,昼夜不停地赶路。返回时,走到山中,日已西沉,他两脚一瘸一拐,一步也迈不出多远。后来过来一个老头,问道:“脚上大概打泡了吧?”霍桓连连答应。老头便拉他坐在路边,敲石取火,用纸裹上药末,点着熏霍桓的两脚。熏完,让他试着走走,不但不疼了,步履更加矫健了。霍桓再三表示感谢。老头问:“什么事这样急不可待?”霍桓说因为母亲的病,并把始末缘由说了一遍。老头问:“为什么不再娶一个呢?”霍桓回答说:“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头遥指着山村说:“这里有一个好姑娘,如果能跟我去,我当给你做媒。”霍桓说母亲生病等着吃鱼,暂时没有时间。老头向他拱拱手,约他以后来山村,只打听老王就行,说完告别而去。霍桓回到家中,做好鱼给母亲吃。母亲稍吃了一些,过了几天病就好了。霍桓于是带着仆人骑着马去寻找老头。

霍桓来到与老头分手的地方,找不到要去的村庄了。他徘徊寻找了好一会儿,夕阳渐渐西下了。山谷地势复杂,又看不到远处,于是与仆人分头上山,想找个村落,但山路崎岖,不能骑马,只好徒步行走,这时已是暮气笼罩。霍桓小步走着,四处张望,也找不到村落。刚要下山,又迷了路,心中烦躁得像火烧一样。正在荒草间找路,昏暗中从峭壁上掉了下来。幸好在峭壁数尺下面有一块突出的石台,就掉在了石台上,石台仅能容身,往下一看,深不见底,霍桓害怕极了,一点儿也不敢动。又庆幸的是崖边都长有小树,挡着身体,如同栏杆似的。过了一阵子,霍桓发现脚边有个小洞口,心中暗喜,用背靠着石壁,像蛴螬一样挪进了洞内。这时心里才稳定下来,盼望天亮可以呼救。不一会儿,发现洞的深处有点点亮光。霍桓一步步向亮处走去,约走了三四里,忽然看到房舍,没有灯烛,却亮堂堂地如同白天一样。一个漂亮的女子从房里走出来,霍桓一看,原来是青娥。青娥见了霍桓,吃惊地说:“郎君怎么能来到这里?”霍桓没顾上说话,一把抱住青娥的衣袖伤心呜咽。青娥劝他止住哭泣。问起婆婆和儿子,霍桓把家中艰难的情况说了,青娥心中也很难过。霍桓问:“你死了一年多了,这里大概是阴间吧?”青娥说:“这不是阴间,而是仙府。以前我没有死,所埋的只是一根竹杖罢了。郎君今天来了,也是有仙缘啊。”说完带着他去见父亲,只见一位长胡子老头坐在屋里,霍桓赶快上前拜见。青娥说:“霍郎来了。”老头吃惊地站起来,握着霍桓的手略加寒暄,说:“女婿来太好了,应当留在这里。”霍桓说母亲在家盼望,不能久留。老头说:“这我也知道。但晚回去三四天,有什么关系。”于是摆上酒菜招待霍桓,又让丫环在西屋铺床,放上锦缎被褥。霍桓吃完饭回到屋里,约青娥与他同床睡。青娥拒绝说:“这里是什么地方,怎么容许这种轻慢的行为?”霍桓抓住青娥的手臂不放。窗外丫环们“嗤嗤”地笑,青娥更加羞愧。两人正推拉时,老头进来了,斥责说:“你这个凡夫俗子玷污了我的洞府!快走!”霍桓一向自尊心很强,羞愧难忍,也变了脸色说:“儿女之情,人所不免,当长辈的怎能偷窥监视?你让我离开也不难,但要让你的女儿同我一起走。”老头无辞可答,招呼女儿跟着,打开后门送他出去,等把霍桓骗出了门,父女俩把门一关就回去了。霍桓回头一看,只见巉岩峭壁,连个缝隙也没有,只有自己孤孤单单,不知该往何处去。看看天空,斜月高悬,星星也稀稀落落。霍桓惆怅了很久,由悲转恨,对着峭壁大声呼叫,也没人回答。他愤怒极了,从腰中掏出小铲子,砍凿着石壁向前推进,一边凿一边骂。不一会儿打进去三四尺,隐隐听到有人在说:“孽障呀!”霍桓更加奋力地凿起来。忽然洞底开了两扇门,老头把青娥推出来说:“去吧!去吧!”峭壁又合上了。青娥抱怨说:“既然爱我娶我为妻,怎能这样对待老丈人呢?是哪里的老道士,给了你这件凶器,把人缠得要死!”霍桓得到了青娥,已心满意足,也不再分辩,只是发愁路途险难无法回家。青娥折了两根树枝,每人骑上一枝,树枝立即变成了马,连走带跑,一会儿就到了家。这时霍桓已经走失七天了。

当初,霍桓与仆人失散后,仆人找不到霍桓,就回家告诉了霍母。霍母派人到山中四处搜寻,没有一点儿踪迹。正忧愁焦急的时候,听说儿子自己回来了,高兴地走出迎接。抬头看见了青娥,差点吓死。霍桓把经过情形略述了一遍,霍母听了更加高兴。青娥因自己形迹诡异,怕别人知道了奇怪,请求搬家,霍母同意了。正好在别郡还有一处住宅,选个日子就搬走了,人们也不知道。他们一起又共同生活了十八年,生了一个女儿,嫁给了同县的李家。后来霍母去世了。青娥对霍桓说:“我们家的茅田里,有一只野鸡生了八个蛋,这块地可安葬母亲。你们父子可扶灵回去安葬。儿子已长大成人,应该留在那儿守墓,就不要回来了。”霍桓听从了妻子的话,安葬完母亲就独自返回了。过了一个多月,儿子孟仙回来探望父母,父母都没在家。问老仆人,则说:“去安葬老夫人还没有回来。”孟仙心知事情奇异,只能长叹罢了。

孟仙文章写得好,很有名气,但是科考却不顺利,到四十岁也没考中。后来以拔贡的身份参加顺天府的乡试,遇到同一号舍的考生,大约有十七八岁,神采俊逸,孟仙很喜欢他。看他的试卷,注明顺天府廪生霍仲仙。孟仙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向他讲了自己的姓名。霍仲仙也感到很奇怪,就问孟仙是什么地方人,孟仙都告诉了他。仲仙高兴地说:“小弟进京时,父亲嘱咐如果在考场遇到山西姓霍的,是一家子,应热情相待,现在果然如此。然而为什么我俩的名字这样相同呢?”孟仙就询问仲仙高祖父、曾祖父、父、母的姓名,听后吃惊地说:“这是我的父母啊!”仲仙怀疑年龄不符,孟仙说:“我们的父母都是仙人,怎能从他们的容貌来判断年龄呢?”于是叙述了以前的事情,仲仙才相信了。考完顾不上休息,兄弟二人一起坐车回家。刚到家门口,仆人迎上前禀告,说昨夜不知老爷和夫人到哪里去了。两人大吃一惊。仲仙进屋去询问妻子,妻子说:“昨天晚上还在一起吃酒,母亲说:‘你们夫妇年纪轻没经历过什么事。明天大哥来了,我就放心了。’早晨进母亲屋里一看,已经没有人了。”兄弟二人听说,伤心得跺脚。仲仙还打算去追寻,孟仙认为那只是徒劳无益,才没去寻找。这次考试,仲仙中了举人。因为祖先的坟墓都在山西,就跟着哥哥回山西了。他们还是希望父母仍在人间,所以随处探访,但始终打探不到踪迹。

异史氏说:钻墙入室,睡卧小姐身旁,这人也太痴情了;凿开墙壁骂老岳父,行为也太狂放了。仙人将他们撮合为夫妇,只为了让他们长生不老来表彰他们的孝行。既然已经混迹在人间,结婚生子,就永远住在那里,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但三十年当中几次抛弃自己的孩子,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太奇怪了!

0715.镜听

这篇讲科举不仅影响考生本人,也影响到了考生妻子的家庭地位。益都,指现在的青州市,山东省下辖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临昌乐县,西靠淄博市的淄川区、临淄区,南接临朐县,北与东营市的广饶县接壤,东北与寿光市毗连。青州市境域总面积1569平方千米,下辖4个街道、8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124个自然村,977个行政村,78个社区。2022年末,青州市户籍人口95.44万人。青州市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被史学家称为东夷文化的发祥地。

益都有郑氏兄弟俩,都是善写文章的读书人。老大早就出了名,父母特别喜欢他,因此对他的妻子也格外的好。弟弟没什么名气,父母不是特别喜欢他,因此连他的妻子也看不上眼,乃至非常轻视。两个媳妇因受到不同的对待,彼此也产生了矛盾。二媳妇每每对丈夫说:“都是男子汉,你为何不能为妻子争口气?”于是赌气不让丈夫与她睡在一起。老二受到刺激,开始奋发图强,努力钻研,也出了名。父母对他也逐渐喜爱了,但还不如哥哥。二媳妇望夫成名心切,这年正赶上科考,就偷偷地在除夕夜出门捧着镜子以听街人偶语来占卜。这时有两个人刚刚起床,互相推着开玩笑,说:“你也凉快凉快去吧!”二媳妇回去后,弄不清这句话象征着吉还是凶,也就不再想了。科考过后,兄弟二人都回来了。当时天气很热,两个媳妇在厨房做饭,准备送给在田里干活的人,两人热得要命。忽然有骑马报喜的人来到门口,报告老大考中了。郑母来到厨房喊大媳妇:“老大考中了!你可以凉快凉快去了。”二媳妇又气又难过,一边哭泣一边做饭。不一会儿,又有人来报告老二也考中了,二媳妇用力把擀面杖一扔,抬起身就走,口中说道:“我也凉快凉快去!”这时由于内心情绪激动,不知不觉说出了这句话,后来一想,才知道用镜子占卜的事应验了。

异史氏说:人贫穷了,父母也不把儿子当儿子看待,是有原因的啊!家庭内部,固然不是闹意气的地方。然而郑老二的妻子激励自己的丈夫,与那些怨天尤人无理取闹的人大不相同。她投杖而起的情景,也真是千古以来的痛快事啊!

0716.牛癀

这篇讲的是古时候人们关于牛瘟的传说。

陈华封是蒙山人,因盛夏暑热难耐,在村外大树下躺着乘凉。忽然跑过来一个人,头上裹着围巾,快步跑到树阴下,倚靠石头坐下,不停地搧着扇子,汗如雨下。陈华封坐起来,笑着对来人说:“如果取下围巾,不搧扇子也可以凉快了。”客人说:“拿下来容易,再围上就难了。”陈华封与他聊天,客人谈吐温文尔雅。过了一会儿,客人说:“此时没有别的可想,只要有冰镇的美酒,一口饮下,又凉又香,从嗓子直流到肚里,暑气可消去一半。”陈华封笑着说:“这个愿望容易满足,我可以使您如愿以偿。”他握着客人的手说:“寒舍很近,就请劳驾前往吧。”客人笑着跟他去了。

到了家,陈华封拿出贮藏在石洞里的美酒,凉得冰牙。客人非常高兴,一气喝了十大杯。这时天已黑了,天上忽然下起雨来,于是在屋里点上灯,客人解下了围巾,两人不拘形迹地伸腿坐着。说话的时候,看到客人的脑后不时漏出灯光,陈华封感到很奇怪。不一会儿,客人酩酊大醉,在床上睡着了。陈华封端着灯到客人脑后偷看,只见耳朵后面有个大洞,有杯口那样大;里面有几道厚膜,间隔像窗棂;棂外一块软皮遮掩着,里面好像是空的。陈华封惊异极了,暗中拔下头髻上的簪子,拨开软膜往里看,有一个东西,形状像小牛,随着手飞了出来,穿破窗纸飞走了。陈华封更加诧异,不敢再拨了。他刚要转身,客人已经醒了,吃惊地说:“你看到我的秘密了!把牛癀放出去,这可怎么办啊?”陈华封连忙施礼,问是怎么回事。客人说:“现在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可隐瞒的。实话告诉你吧:我是六畜的瘟神啊。刚才放出去的是牛癀,恐怕百里之内的牛都要死绝了。”陈华封本来就以养牛为业,听了以后非常害怕,赶忙下拜求客人想个解除灾害的办法。客人说:“我也免不掉被治罪,有什么办法可以解除呢?只有苦参散最有效,你能广传此方,不存私心就可以了。”说完,道谢出门。又捧了一捧土放在壁龛内,说:“每次用一点儿也有效。”拱拱手就不见了。

过了不久,牛果然生了病,瘟疫流行。陈华封只想个人得利,将药方的事保密,不肯外传。只传给了他弟弟,弟弟试试,果然灵验。而陈华封自己把苦参剉成末喂牛,一点儿效果也没有,他有四十头牛,几乎死光,只剩下老母牛四五头,眼看也要死掉了。他心里懊恼,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想到壁龛上的土,心想也不见得有效,姑且试试。过了一夜,牛全好了。他这才明白药之所以不灵验,是神仙惩罚他自私自利。后来过了几年,母牛繁殖,牛群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数量。

0717.金姑夫

会稽和上虞都是浙江地名。讲梅姑祠供奉的梅姑不受贞,反而梦里找老公,被找上的人离死不远了。最后还得强迫当地人给她老公立塑像。这神仙真坏。

会稽有个梅姑祠。祠里供奉的神女原来姓马,家住东莞,没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于是她立誓不再嫁人,三十岁时去世。同族的人修了祠庙纪念她,称她为梅姑。顺治十三年,上虞人金生赶考经过此地,进入庙中参观浏览,有些想入非非。到夜里,梦见来了一个丫环,告诉他梅姑请他去。他跟着丫环走了。进入祠庙,梅姑站着等候在屋檐下,笑着对他说:“承蒙先生眷顾,我确实依恋。如不嫌我拙陋,我愿以身相许,做您的侍姬。”金生连声答应。梅姑送他走时说:“先生暂时先离开。等座位建好了,就迎接您来。”金生梦醒后,心里很厌恶。当天夜里,当地人梦见梅姑说:“上虞的金生,现在是我的夫婿,你们应该给他塑个像。”第二天早晨,村里人说起来,都做了同样的梦。族长担心玷污了梅姑的贞洁,因此没有听从。不久,全家都生了病。族长很害怕,就在梅姑像的左边塑了一尊像。像塑好后,金生告诉妻子说:“梅姑来接我了。”穿好衣服便死了。金生的妻子痛恨梅姑,来到祠庙,指着梅姑像骂了好多不堪入耳的话,又登上神座打了梅姑好一顿嘴巴,这才离去。至今马家的人还称金生为金姑夫。

异史氏说:为未婚夫守节不嫁,不可谓不贞节。当了数百年的鬼,忽然又改变节操,这是何等的无耻呢?大体说来,贞魂烈魄,未必会依附于泥塑的偶像上,这座庙好像有些灵验,出了这样惊世骇俗的事,都是鬼狐在作怪罢了。

0718.梓潼令

通过这篇故事可以知道进士任职的一些细节。

进士常大忠,是太原人,在京城等候任命官职。任命前天夜里,梦见梓潼帝君来拜访他。第二天,拿到任职令,果然是任梓潼县令,他感到很奇怪。后来为父守丧,离职回家,服孝期满后在京等候任命,又梦见梓潼帝君来访。他暗想,难道还是出任梓潼县令吗?不久任命下来,果然仍为梓潼县令。

0719.鬼津

噩梦!重口味故事!

李某白天睡觉,看见一个女人从墙里出来,头像个装着乱草的筐,头发垂下来遮住了脸,她来到床前,才用手把头发分开,露出脸来,又肥又黑丑陋之极。李某非常害怕,想跑。女人突然上了床,用力抱着他的头,就与他接吻,并用舌头把津液度入他的口中,津液冷如冰块,一点儿一点儿进入喉咙内。想不咽下去,但喘不过气来,咽下去又稠又粘塞住喉咙。刚一呼吸,口中又满了,一喘气又咽了下去。这样过了好长时间,憋得他再也不能忍受。这时听到门外有人走路的声音,女人才松开手走了。从此以后,李某腹胀得喘不过气来,数十天不能吃东西。有人告诉他喝点参芦汤试试看能否吐出来,结果吐出了像鸡蛋清一样的东西,病才好了。

0720.阎罗薨

讲阎罗平时在人间也有真身的设定,还讲了阴间判案的细节。还讲了当领导的要慎之又慎,不要让手下白白牺牲。“只以误调镇师,遂不免阴罚,为人上者,不可不慎”。

某巡抚的父亲,先前在南方当过总督,已经死去很久了。一天夜里巡抚梦见父亲来了,面容凄凄惨惨,告诉他说:“我一辈子没有太多的罪孽,只有镇守边防的一支军队,不应该调动而错误地调了,在行军途中遇到了海盗,结果全军覆没。现在兵士们告到阎王那里,那儿刑罚酷烈狠毒,实在让人害怕。阎王不是别人,明日有位经历押解粮食到此,姓魏的就是。你代我求求他,千万不要忘记!”巡抚醒后感到很奇怪,但还不太信这个梦。睡着后,又梦见父亲责备说:“父亲遭到危难,你不放在心上,还以为是怪梦而置之脑后吗?”巡抚更加感到奇怪。

第二天,巡抚留心审阅文件,果然有个魏经历,转运粮食刚到,巡抚立刻请他进来,让两个人拉他坐下,然后就向他行礼磕头,如同朝见皇帝一般。参拜完毕,直挺挺地跪在那里涕泪交加地诉说了梦中的事。魏经历不承认自己是阎王,巡抚趴在地上不起来。魏经历才说:“是的,大概有这么回事。但阴曹地府的事,不像阳世这样糊里糊涂,可以上下其手徇私舞弊,恐怕我无能为力。”巡抚哀求得更恳切了,魏经历不得已,只好答应。巡抚又请求赶快审理。魏经历担心没有清静的地方,巡抚请求把衙门接待客人的房子打扫干净以供使用,魏经历同意了,巡抚这才站起身来。巡抚又要求让他过去偷着听听看看,魏经历不许可。巡抚再三强求,魏经历嘱咐说:“去了不要出声。阴间的刑罚虽然残酷,但和人世不同,上刑时好像死了,其实并没死。如果看到什么,不要大惊小怪。”

到夜间,巡抚潜伏在官厅的旁边,看见阶下的犯人,断头折臂的,纷纷攘攘数不清。台阶上放着油锅,几个人在锅下烧柴禾。不一会儿看到魏经历穿着官服出来了,升堂入座,气象威猛,和原来看到的样子大不一样。群鬼一下子都跪在地上,齐声喊冤叫苦。魏经历说:“你们都死在海寇手里,冤有头债有主,为何妄告官长?”众鬼纷纷说道:“按规定我们这支队伍不应该调动,结果被错误的军令调去,才遭到杀害,这冤死是谁造成的呢?”魏经历又想出各种理由为巡抚的父亲开脱,众鬼大声喊冤,喊声喧杂纷扰。魏经历叫来鬼卒说:“可将那个官送到油锅里,略微进去炸一炸,按理也应当。”观察他的意思,是想借此来平息一下众鬼的怨愤。即时就有鬼卒走上来,抓来巡抚的父亲,用锋利的叉子挑着放入油锅。巡抚看到这个情景,心中难过害怕,痛苦难以忍受,不觉失声哀叫了一声,这时院中立刻静寂了,种种景象都不见了。巡抚惊叹而归。到天明,一看魏经历,已经死在官舍内。

这件事是松江张禹定讲的。因为这事名声不佳,所以就不写当事人的姓名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427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551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747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939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55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737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48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52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34评论 1 31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92评论 3 33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33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15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77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2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47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398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77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