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多么平凡的一个词、一件事。在科技发达、物质丰富的年代,阅读触手可及。然而,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似乎没有引起这一代人太大的兴致。而碎片化和快餐式的信息获取时代,手机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网络充斥着各式的娱乐新闻,使阅读与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我也是那个渐行渐远的行列之一。我是一个喜爱阅读的人,却一直是个阅读不好的人,阅读不成长的人。在阅读的一路中,不断寻找持续性的兴趣,做到自主阅读,随心阅读和深度阅读。然而历史证明,我在阅读世界一片狼藉,形色枯槁,语言的优美在我的世界中消弥不见。我寄希望有救世主发现我的困顿,救我于苦海。
救世主没有出现,机会如期降临。因单位欲开展儿童阅读,所以,2017年7月我有幸在远川教育的阅读研讨会上遇见各位闪闪发光却个性不一的老师们,聆听他们讲述如何引领儿童成为书的一部分,如何为儿童选书、让儿童有书、喜欢书到喜欢阅读,构建自己的语言系统,发展儿童的心智,真正抵达阅读自由,儿童自在。
学完远川教育的课程,遇见八位引领儿童阅读自由的领航人。这对我来说如遇甘霖,在很大程度上修正我的偏见,让我能够从内心深处反思,如何让一个人真正的喜欢书,而不是去强调书的功利性。阅读本来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心灵深处需求的东西,为何要披着对写好作文、考好试、找工作容易的外衣驱使。
从讲座中,知道儿童纵使经常跟文字打交道,不一定做到阅读的抵达与随性。他们需要从绘本的字画建立自己的兴趣点和结合点,经过桥梁书的转移,才能真正达到语言优美的境界。所以,要求孩子去读书,甚至连书都不买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或者说到处买书也是很不负责任的。因为孩子很可能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读什么书,什么书适合自己读。
这需要父母必须做到一个阅读抵达的人,才能引领孩子在语言世界的随性。那么父母怎么做到阅读的抵达呢?又是怎么引领孩子的随性呢?
首先,父母对阅读要有兴趣;其次拥有足够的阅读量,构建自己阅读的知识体系,才能算是阅读的抵达。我国著名作家、文学家余秋雨先生被问到路和书的区别时说“没有两者,路就是书”。所以父母不仅是阅读的抵达,还要在阅历的抵达。
而引领孩子的随性,首先知道孩子在什么阶段适合读什么书,针对孩子的个性选择什么样的书,这还不够,要陪伴孩子一步一步走进阅读的大门。这让我想起在《最强大脑》“科学判官”的魏坤琳在得到(APP)出品的栏目《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中的发刊词说到,世界上的事儿分三类,第一类是不复杂的,比如生产一台车, 第二类是有点复杂的,比如造个火箭,第三类是超级复杂的事情,什么呢?就是养孩子。所以,孩子阅读的随性和抵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