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想让孩子听话,但是孩子好像与父母的期望相反,不听话才是常态。家长们凑在一起狂吐槽:“唉,孩子一点都管不了!你说说他吧,他还很横。”
1
女儿的班主任在家长会上讲过一个同学的故事。
班主任去年教过的一个班,有一个男生从来不玩手机、平板,周末休息不玩,暑假也不玩。这在现在的学生里是很少见的现象,令班主任有点惊讶和好奇。这个时代智能手机如此普及,各种好玩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无论学渣还是学霸,哪有不打游戏的?
去这个男生家里家访时,班主任就把这个疑惑说了出来。
孩子的爸爸笑了笑,解释了原由。
这个男生以前也爱玩游戏,学习成绩一 般。周末家长给他规定了玩游戏的时间,但他玩起来经常超出约定的时间。爸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一次实在禁不住大声吼叫:“以后不许再动手机了!”
儿子也毫不示弱:“你不许我玩手机,那你以后也不许再追问我的考试成绩。”
爸爸想了想答应了。
于是,整整一年的时间,爸爸一次次强忍住了询问考试成绩的冲动,儿子呢,竟然再也没打手游。
想必儿子当初设想的是爸爸肯定坚持不了一年不询问成绩,爸爸打破了约定,儿子自然也可以继续玩游戏。
没想到,爸爸可真能坚持住,真是太“听儿子的话”了!
有趣的是:自从爸爸从不过问孩子的考试成绩后,儿子的成绩却稳中有升,从B级升到了A级。
2
班主任的女儿上高中住校,住了一年多住够了,想让爸爸每晚接回家睡觉。
爸爸很犯愁。学校离家二十里地,晚上10点放学,早上5点50到校。如果接送的话,他得早出晚归。这任务很艰巨呀!
最重要的一点:晚上开车去接女儿,那意味着这一年多的晚上,他捞不着喝酒了。
女儿看出了爸爸的犹豫,控诉住宿舍这儿不好,那儿不好,极力央求爸爸去接她。
爸爸听女儿说来说去心软了:让女儿在学校住得不舒服他更难受啊。
但是,他没随意答应。他说要不我们立个约定吧:在你高考前这一年多的时间,我保证天天接送你、滴酒不沾,你也许一具体的承诺。
女儿也爽快地许下了她的承诺:我保证晚上回家不看手机、不磨蹭,有精力的话再学习一段时间,保证成绩不下降。
爷俩轻松愉快地达成了共识。
这个约定已经执行了一年,到期满还有半年的时间,我们暂时还看不到最终的高考结果。但女儿的日常表现一直在线,全力投入地高考冲刺的状态,偶尔心思痒痒聊会QQ,也会迅速回归。
当然,爸爸也践行着当初的承诺:滴酒不沾。
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班主任的老父亲过生日,席间来了很多亲戚朋友。老父亲说:“我今天过生日,你也不喝点酒陪陪客人?”
班主任诚恳地跟父亲表示:“跟孩子立了约定,到她高考完了再喝。我要说话算话!爸,你的生日酒明年我肯定给加倍补上!”
女儿在一旁看到爸爸的表现,非常感动,也更加尊重爸爸。
这一年的时间,父女俩互相监督,互相打气,坚持遵守着当初的约定。
在一个家庭中,家长无疑是孩子的权威和主导,只要家长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孩子愿意听话,愿意遵守约定。
这个男生跟爸爸的约定,班主任跟女儿的约定,为什么都能成功地执行下来?我觉得是这两点。
一是家长充分尊重了孩子。家长在家庭中是一个有地位、有权势的大人,他没用强权压制孩子,而是跟孩子平起平坐,按约定办事,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长对他的尊重。而不是“我是老子,你就得听我的”,或者立下的约定只约束孩子,大人可以越轨。
二是家长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家长能说到做到,孩子会“有样学样”。跟孩子讲信用,这种身教,比言传多少句都要有效。
如果家长朝令夕改,随意妄为,孩子能不耳濡目染吗?
如果家长自己回家就抱着手机打游戏,却要求孩子学习,孩子怎么会服气呢?
3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说过:
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老师。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幼小的孩子很快就会学会一套绑架家长的方法,“不听话”就是他们惯用的绳索,消极但有效。
要想让孩子听话,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到“听话”。
尹老师举了她女儿的一个例子。
圆圆大约2岁时,有一次尹老师和一个亲戚带她到天安门广场玩。往公交车站走时要过一个天桥。圆圆不走台阶,要走两侧固定栏杆的那个只有十公分宽的小水泥台。
亲戚说,咱不走那个,走台阶好不好,赶快去做公交车。圆圆不听。
尹老师对亲戚说,不用管她,她想那样就让她那样。
圆圆两只小手抓着栏杆,慢慢地一点点往上移,尹老师在旁边护着她,提防摔下来。
这时,又过来一个比她稍大些的小男孩,看圆圆那样子,就也要从另一侧沿着栏杆走,他妈妈说:“好好走路,听话!”强行把孩子拉走了。
圆圆很费力地终于爬上了天桥,非常兴奋,还想沿着栏杆从桥这头走到那头。
亲戚说,圆圆乖,咱也像那个孩子那样听话,不走这里了,好吗?尹老师顾及到亲戚的情绪,也让圆圆下来走。但圆圆不同意。尹老师看孩子其乐无穷的样子,也就不管她了。
这个天桥,本来一分钟就可以过去,却花去十分钟的时间。亲戚笑着对尹老师说,你真是个好妈妈,孩子这么不听话,你还那么有耐心,我看你总是听孩子的,她说要干什么你就让她干什么。
尹老师的观点是,在成人利益和孩子利益间,首先选择孩子的利益。
我非常赞成尹老师的观点。
我下午下班后去早教中心接儿子,按说应该接着他立刻回家,一是冬天天太冷,二是家里没人给我俩做饭,我们要是玩得晚上回去现做饭来不及。
但是他每天都要在外面玩一段时间才回家,我总是拗不过他,总是随着他的意愿来。
有人说,你脾气太好了!换作我无论如何也得强制他回家。
其实我也想带他回家,冻感冒了孩子受罪我心疼,伺候一个病孩子很费事;他玩时间长,一旦饿了,就要立即吃饭,我几分钟也做不出来饭啊。
但我要强行抱他回家则会剥夺孩子的快乐。孩子在早教中心待了一天,想在外面玩玩,是很正常的需要啊!对他来说看看大街上汽车跑来跑去,广告牌里闪烁的灯光、滚动的电话号码标识,这些是无比神奇,无比快乐的事情!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呢?
天气冷可以多穿点;肚子饿了也好说,到处都是快餐店。这么一想我就很坦然地带他外面溜达,安心做一个“听孩子话的好家长”。
4
前两天,微博上有个热搜。
贵州清镇一个二年级的小男生领到一张奖状,回家的时候走路姿势都很招摇。
原来这个男孩期中考试只考了77分,他告诉妈妈自己期末考试一定会好好考。
为了鼓励儿子,妈妈告诉他如果考到90分,就给他买一辆单车。
期末考试,儿子真的考到了90分,还拿到了奖状。妈妈立刻带他去买了单车。
这条微博下面,点赞最高的评论是这样说的:“这家长真讲信用,说买就买,小时候我都是被骗大的。”
看来,说话不算数的家长太多了,能做到跟孩子一起遵守约定的家长更是少之又少。
无论家长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一个权威主义者。
那些打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幌子要求孩子的人,其实是在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而不自知。他们这种“不听话”的家长怎么能有听话的孩子呢?
5
当然,听孩子的话并不是要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那些突破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允许。比如骂人、打人、偷东西等,我们绝不能姑息纵容。
孩子慢慢长大,有了自我意识,必然会有与大人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想观念。在不违背道德底线,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要选择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做一个“听话”的家长。
只要发自内心尊重孩子,不以家长权威压制孩子,自然会理解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自然会做一个“听话”的家长。
家长“听话”,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不强势,易变通,不以强权压制孩子不同于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到真正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也会收获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