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一个生活在优秀哥哥光环下的自卑青年与哲学家的五夜对话;
简单而具体的回答了“如何才能活的幸福”;
帮助你了解与弗洛伊德、荣格并列“心理学三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
为什么要读《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是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的咨询师和顾问,担任多家医院精神科“年轻人”的心理咨询工作。1989年起开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学,并积极从事阿德勒心理学及古代哲学的著述和演讲。另一作者古贺史健专门以听写记录的方式从事书籍撰写,所撰写的访谈稿向来以临场感及节奏感十足而颇受好评。
两位作者共同完成的《被讨厌的勇气》通过青年与哲学家的五夜对话,告诉人们“变得幸福”这件事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简单。
【否定“心理创伤”,破除“人生谎言”】
无论任何经验,它本身并不是成功也不是失败的原因,我们不要因为自身经验所产生的冲击(也就是心理创伤)而痛苦,而是由我们赋予经验的意义来决定。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在对待心理创伤的意见完全不同。弗洛伊德认为心里背负的伤痛造成了现在不幸的遭遇,有因才有果,而阿德勒却认为过去的经历与现在没有关系。
就好像讨厌A这个人,因为A有很多难以接受的缺点。但阿德勒说是因为先有了“讨厌A这个人”的目的,才找出可以满足这个目的的缺点。
比如要分手的情侣总能找出对方的各种毛病,不是对方真的多么不好,而是为了结束这段关系需要找出各种理由。以前的不拘小节现在可能就是邋里邋遢,以前的小情小调现在可能就是铺张浪费。
再比如有人说“自己一直没有办法结婚是因为小时候经历父母离婚的缘故”,而在阿德勒看来这只是“表面的因果关系”,根本不值得一提。如果这个原因成立,那么所有离异家庭的孩子都无法结婚。但是事实上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婚姻生活很愉快,完全没有受到父母们的影响。
阿德勒把各式各样的借口解释为自己设定的人生谎言,现有的生活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与曾经的经历无关。所以,否定那些所谓的创伤对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和谈情说爱造成的影响,这是获得幸福的第一步。
【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阿德勒认为“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非正常的自卑、充满敌意的竞争以及认同需求。
(1)恐惧人际关系,所以讨厌自己,借由讨厌自己,逃避人际关系
具体来说,恐惧和逃避都源于内心的自卑。因为过分害怕被别人讨厌,担心自己被否定、嘲弄和拒绝,不希望心灵受到伤害……所以与其让自己陷入劣势中,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和别人有任何瓜葛。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是自卑感的补偿。
正常的自卑感可以成为努力与成长的催化剂,而自卑情结却阻碍了成长进步。
自卑情结指开始把自卑感当成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而自傲的人衍生出了一种优越情结,表现的好像自己很优秀,沉浸在虚伪的优越感之中。
自卑情结常见句式——“因为A,所以还达不到B”。
优越情结常见句式——“如果不是因为A,我其实是有能力、有价值的”。
举例来说,“因为我学历低,所以我要比别人更加努力”这是自卑感,而“因为我学历低,所以我无法成功”这就是自卑情结,换做优越情结就会变成了“只要学历高的话,我就可以成功”。
几字之差,意义大不相同,反映出当事人的心理也完全不同。
这些话是不是都似曾相识?
阿德勒告诉我们:不管是拥有自卑情结还是优越情结,实际上他们不是“不想成功”而是“无法成功”。他们害怕跨出“改变”的那一步,也不想付出实际的努力,不想为了改变而牺牲目前所享受的快乐,缺乏改变生活态度的“勇气”。
所以即使对目前生活状态感到有些不满或者不方便,却还是觉得维持现状比较轻松容易和愉快。不敢跳出舒适圈也害怕面对即使全力以赴也不能成功的挫败感。
(2)深陷与他人的“竞争”,视所有人都是“敌人”
有竞争就会有赢家和输家,一旦意识到竞争或者胜负,难免产生自卑感。因为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就会想着“赢了这个”或者“输了那个”,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也会作祟其中。于是其他人就成了竞争者,而在不知不觉中,其他的一切甚至是全世界都会被自己视为“敌人”。
我们特别讨厌“别人家的小孩”,因为“别人家的小孩”永远是优秀、听话并且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相比较而言,自己就显得一无是处。于是就常常说“我要是像他那么用功,我早就第一名了”,“因为我没有他聪明,所以我不可能考好的”······“别人家的小孩”得到的表扬越多自己得到的挫败感就越强烈,我们就越讨厌他们。
就像书中这位活在优秀哥哥光环下的青年,父母老师经常拿他同哥哥比较,他深陷与哥哥的竞争而无法真心实意的欣赏和赞美他的哥哥。反而会觉得自己处处受到排挤和忽视,于是更加厌烦他的哥哥、父母和老师甚至仇视整个社会逃避人际交往。
有一个朋友总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在镜子面前整理头发,结果他的祖母告诉他:“会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啦!”从那以后,这个朋友觉得如释重负。
阿德勒认为其他人根本没有像你想的那样总盯着“你”,时刻想着打压你、陷害你、攻击你。
你只要可以感受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对世界的看法都会有所不同。你不会把世界当成危险的地方、不会受无谓的猜疑心干扰,全世界都会是安全又舒适的,人际关系上的烦恼也会有所减轻。
(3)为了满足“那个人”的期望而活
为什么我们害怕被别人讨厌或者拒绝呢?因为我们内心有认同需求,而且非常渴望从别人那里获得肯定。但是阿德勒却认为:认同需求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解决人际关系的麻烦关键在于分离别人的人生课题。
人生有三大课题:
第一,“工作的任务”;
第二,“交友的任务”;
第三,“爱的任务”。
选择一条自认为最好的路,别人对你的选择做出什么样的评价,这是别人的课题,你是无法干预。
不要介入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任何人介入你的
所谓的“分离”就是这么一回事。
阿德勒说,正因为你在意别人的眼光和对你的评价,所以才会不断寻求他人的认同。会在意别人的眼光是因为你还做不到课题的分离,才会把应该属于他人的课题当成自己的课题。
我认为分离别人的人生课题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八个字: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
哲学家通过很多生活实例像青年解释了为什么阿德勒说“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就是要正视自已,要有接纳不完美的“勇气”,不背负别人的课题生活,这是获得幸福的第二步。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认真活在当下】
阿德勒说:人生最大的谎言是没有认真活在当下,没有把握此时此刻。
有人问阿德勒:“人到几岁就很难改变性格呢?”阿德勒回答道:“死前一两天吧。”这句话带给很多人勇气,因为只要自己有心“想要改变”,就有可能改变,因为现在的生活型态是由自己打造出来的。而这种改变不在过去,也不再未来,它发生在此时此刻。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立刻行动!马上行动!火速行动!
不以过往的经历羁绊今日努力前行的你!
不以未知的将来阻碍今日力争上游的你!
把握此时此刻!
不以别人的眼光左右自己的判断!
不以自己的标准评价他人的生活!
认真活在当下!
全力以赴地朝着心中所想的生活努力,哪怕下一秒生命将会终结,也要将“此时此刻”的你活的死而无憾。
总结一下这本书从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逐步向读者渗透阿德勒的哲学思想。哲学家与青年的五夜对话,不仅开导了青年人,何尝不是开导了每位读者?
“世界无比单纯,人人都能幸福”:否定心理创伤的影响,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摆脱别人的人生课题,你的生活你做主;把握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只问今天的自己做的够不够好。
此刻开始,接纳不太完美的自己,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因为你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I Am What I Am
我永远都爱这样的我
快乐是 快乐的方式不只一种
最荣幸是 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
不用闪躲 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 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多么高兴 在琉璃屋中快乐生活
对世界说 什么是光明和磊落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 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 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
孤独的沙漠里 一样盛放的赤裸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