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讲到宝玉刚受了宝钗的怒怼和讽刺,接着又受到黛玉的数落,他害怕黛玉多心,说不得自己忍着。
两处受气,还不能说,憋在心里忍着,宝玉心里大概够窝火了。窝火的宝玉无精打采地出来,接下来就犯了富贵公子的脾气,惹了金钏,踢了袭人,骂了晴雯,这一连串的事件都和前面宝玉心情不爽密切相关的。
没意思的宝玉于正午时分来到王夫人的房里,惹了王夫人的丫鬟金钏,结果王夫人当场打了金钏嘴巴子,并且把金钏赶出了贾府。
宝玉见这情景,自己没趣,灰溜溜地赶忙进大观园来,不想在园子里淋了雨,回到怡红院叫了半天门无人来开,及至门开了,没想到来开门的是袭人,正在气头上的宝玉抬脚踢了袭人。踢得袭人半夜吐血,袭人也只得忍着,周到地掩饰着一切。
第二天就是端午节了,按照习俗,蒲艾簪门,虎符系臂,午间赏午。王夫人治了酒席,请薛家母女等来赏午。只是因为一系列事情的发生,这个端午节的赏午不欢而散。
宝姐姐淡淡的,也不和宝玉说话,自然是因为昨天的缘故,因为昨日又发生了金钏之事,宝玉无精打采的,林妹妹也是懒懒的。王熙凤因昨晚王夫人告诉了她金钏之事,知道王夫人不自在,自己如何敢说笑,也就淡淡的。迎春姐妹见众人无意思也都无意思。端午宴也就不欢而散。
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因此大家无兴散了,倒也不觉的怎样。但是宝玉是喜聚不喜散的,端午之宴不欢而散,这对宝玉来说是很伤感的。因此心中闷闷不乐,回到自己房中长吁短叹。
偏生晴雯上来伺候,不防又把扇子摔了。正在气头上的宝玉因此骂道:“蠢材,蠢材!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如果挨骂的是袭人,大概也就忍了。但是却是晴雯,晴雯是一个心比天高的丫鬟,她的心比天高不是说她想往上爬,而是要求人格的平等,宝玉待她也一向不以主子自居的。晴雯也无法忍受宝玉发富贵公子哥的脾气,对丫鬟任意地辱骂。
因此晴雯就反驳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提要打凭爷去。就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晴雯的语言是犀利的,她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醒宝玉,人比物贵,提醒宝玉曾经是多么善待人而不看重物,也提醒宝玉要是再发公子脾气,那就大家好离好散好了。
但这样犀利的言语让原本就在气头上的宝玉气得浑身乱战。袭人出来劝和,“好好的,又怎么了?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
这话暗含的意思也就是,袭人是宝玉须臾不能离的丫鬟,离了就会有事故儿。
晴雯也是贾母派到宝玉身边的丫鬟,而且从模样、针线、言谈都最出色的丫鬟,听到袭人这样的话晴雯心中大概是不服的。
因此她冷笑道:“姐姐既会说,就该早来,也省了爷生气。自古以来,就是你一个人服侍爷的,我们原没有服侍过。因为你服侍的好,昨日才挨了窝心脚,我们不会服侍的,到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
晴雯的话让袭人又羞又恼,但也只得忍下。推晴雯道:“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
袭人的话无意识地透露着自己的优越感以及她和宝玉的亲密无间。
晴雯听她说“我们”,自然是指袭人和宝玉,这让晴雯不觉添了酸意“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我们’了”!
晴雯犀利的言辞使袭人羞的脸紫涨起来。很多读者看不明白这段争吵,以为晴雯这张嘴也没谁了,见谁怼谁,怼完宝玉怼袭人。也不理解晴雯为何如此犀利地讽刺与揭露袭人。
其实宝玉与晴、袭二人的关系,正是宝玉与黛玉、宝钗关系的映射。
宝钗积极努力地谋取金玉良缘婚姻的成功,袭人百事周全、处处隐忍是要谋取宝玉姨娘的地位;黛玉所求的,最主要的是宝玉的心,晴雯不像袭人那样与宝玉发生亲密的关系,而是与宝玉保持着纯洁的关系,但她求宝玉对她的尊重,求宝玉对她在人格上平等以待。宝玉平时的确也是这样待她的,她对宝玉也有着少女的朦胧好感的,虽然她对开口就说好离好散,但事实上她誓死都不愿意离开怡红院的。
晴雯为何对袭人犀利讽刺和揭露?因为袭人的每句话都在显示她与宝玉的亲密无间啊,几乎每句话都显示她自己与宝玉关系近而晴雯与宝玉关系远,这样晴雯不免产生酸意。
宝玉说“你们气不忿,我明儿偏抬举她”。袭人忙来了宝玉的手道:“她一个糊涂人,你和她分证什么?”袭人的话依然是在三人关系中拉近她和宝玉,而排斥晴雯。
晴雯冷笑道:“我原是糊涂人,哪里配合我说话呢!”
袭人听说道:“姑娘倒是和我拌嘴呢,还是和二爷拌嘴呢?要是恼我,你只和我说,不犯着当着二爷吵;要是恼二爷,不该这么吵的万人知道。又不像恼我,又不像恼二爷,夹枪带棒终久是个什么主意?”
可能读者也有这样的疑问了,晴雯究竟在恼谁?在恼什么?她恼的是袭人的话中无意流露出的与宝玉的亲密啊,袭人的话中袭人与宝玉关系近,而晴雯与宝玉关系远,这让晴雯心里产生不甘与酸意。
这和前面黛玉讽刺"呆雁"以及宝钗怒怼宝黛是一样的。
但宝玉是当局者迷,他并不理解晴雯的意思,还以为晴雯闹着要出去。
端午节当天以及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密集的大事,晴雯撕扇,金钏跳井,宝玉挨打,诉肺腑等,这些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故事如何展开推进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我们后面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