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在中国的哪一个城市,只要你还准备结婚,还有个工作,而且父母安在,那你或许想过这件事情:在这个城市里,我是不是要买房?怎么样才能买到房?什么时候买?父母出不出钱?
因为你知道,只要一提裸婚,都没有人愿意嫁给你。即使老婆愿意,她的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
以今天的房价,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说,普通人买房卖梦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的前途和发展基本上被父母控股。
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梦想不独立——你住着别人的房子,还有什么好说的?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回头看看这群过早的购房者:他们花掉了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方向与创业的机会,花掉了年薪高3倍的机会,他们到底买回来什么?
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于是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
在这个房价、股票日益动荡的社会,在这个跌跌碰碰加速进入信息时代的社会,我们的安全感真的可以安全地来自于一件物品吗?即使房子真的可以换回来安全感,那么出卖梦想来换,真的值吗?
为了消费安全感,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典当自己的梦想,典当自己最快发展的时光。
比如我们在30岁之前,手上有一笔钱,这笔钱买个100多平的房子可以给首付,90%以上的人都会拿这笔钱去购房。
但是如果你拿这笔钱去做个定投,去提升自己的能力,结交更多比自己厉害的朋友,或者去一个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旅游,若干年你这笔钱肯定会让你有更大的收获。
1998年,马化腾等5人凑了50万元,创办腾讯没买房
1999年,漂在广州的丁磊用50万元创办163没买房
1999年,马云团队18人凑了50万元,注册阿里巴巴没买房。他们的成功不是由买房来决定的
有人问音乐人高晓松,为什么结了婚还租房住,不买房?高晓松回答:“我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
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中国香港人是32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的人都是租房。
我们凭什么要一毕业就结婚?
一结婚就买房?
而且还要为之卖出我们的发展与梦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