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一本小说《朗读者》,依稀记得当年被这三个字深深吸引的那双眼睛,在橙黄色阳光下翻动书页的那只手,和那个思绪翩飞的灵魂。
书中的汉娜热衷于倾听朗读,她对文化世界中的美好事物的向往越强烈,她对自己文盲身份的厌恶和恐惧也就越强烈。
可以说,书中的汉娜对文字的热爱与渴望是让我感到惊愕的,她因为自己无法触摸到字里行间的魅力而疯狂地走上了一条维护、追求尊严的道路,为此不惜撒谎,抛弃工作和爱她的人。虽然并不觉得她的行为可取,但至少她对文字的热爱是值得我们钦佩与学习的,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有着一定的阅读基础,却对阅读本身没有太大的兴趣,更别提出声朗读了。
前段时间,CCTV的《朗读者》很火,节目通过朗读的方式彼此交流、学习,同时更好地传递情感、传承精神。
我非常喜欢“朗读者”这三个字,朗读者,简单来说就是朗读的人。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与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无愧于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因此,我想到了“阅读者”这三个字,虽然没有“朗读者”来得响亮、大气,却也更有其韵味与底气,也许我们很少有机会捧着一本书放声朗读,但我们却完全可以抚着一本书静静阅读。在我看来,阅读本身,也已经很美好了。
想必大家以前,一定也阅读过许多书,聆听过许多声音,走近过许多灵魂。而那些最沁人心脾的记忆,也渐渐地、悄无声息地,随着时光,淡了、消散了,随着高考结束而款款落下帷幕。
我们忙于交际,忙于丰富多彩的活动,忙于越来越多的课程,忙于工作、实习,忙于泡沫剧中的繁华与充实,忙于倾心桌角的手机。是啊,我们那么忙,哪有时间闲下来,好好翻开一本书。
也许你会说,我会看电子书啊,会看一些文章啊,其实我觉得,那也未尝不可。网络带给了我们许多便利,想要读什么方面的文章,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阅读范围也更加广泛。
但网络阅读也有其局限性,它是碎片化的、缺乏考证的、良莠不齐的。所以,在网络阅读中,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独立判断、独立思考,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思想的搬运工,看到一种观念就把它当成人生哲理。
另外,我常常会觉得一些文章里告诉我们要好好阅读的目的太过功利,我也曾疯狂地翻阅许多书籍,只因为它们能给我提供写作素材,让我写出优美的文字;只因为它们能让我成为一个看起来更丰富的人……然而出于这样目的的阅读,并不能持续多长时间,我慢慢的就厌倦了,甚至有些不舒服,我讨厌那强烈的功利欲望。
如今的我,已不再如饥荒者一般疯狂地从书里淘金,不再为了阅读而阅读,我开始沉下心来,泡上一杯咖啡,和故事中的孩童细数满天星,与书中的长者促膝长谈,慢慢品味字里行间的魅力。原来热爱阅读本身,才是最有意义的。
我希望你成为一位终身阅读者,仅仅是因为你热爱阅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