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国效力,这样的人,我们称为英雄。他们敢为人之不敢为,敢当人之不敢当,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于谦,正是这样一位英雄,在兵临城下、国将不国的关头,他站了出来。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天生的英雄,只要过日子,就会有困难,就会有障碍。是人都会有畏惧,畏惧所有阻挡在你面前的障碍。但是,有畏惧并不是件坏事,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的人,就是英雄!
土木堡之变后,大明20万精锐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外敌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于谦力排南迁逃跑之议,不可步南宋后尘,决意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虽然于谦也有畏惧,但是他的坚毅最终战胜了畏惧,置生死于度外,收拾军心民心,大败瓦刺军,终迫瓦刺首领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坚定地完成了使命,避免了大明王朝毁于一旦,也避免了华夏文明再次被异族蹂躏践踏。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抄家的官员到他家里时,万万没想到一个一品大员家里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没有多余的钱财,他们最终收敛起一贯嚣张的态度,安静地离开了于谦家。因为他们眼前的一切明白无疑地告诉了他们,这个被他们抄家的人,是一个人品高尚的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于谦重名节,轻名利;重成仁,轻杀身;重社稷,轻君王。他在《石灰吟》诗里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浩然正气,堪与日月同辉。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