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请求头:
Accept:浏览器端可以接受的媒体类型
Accept: text/html:代表浏览器可以接受服务器回发的类型为 text/html
通配符 * 代表任意类型
Accept: / 代表浏览器可以处理所有类型
Accept-Encoding:浏览器申明自己接收的编码方法,通常指定压缩方法,是否支持压缩,支持什么压缩方法(gzip, deflate)
Accept-Language:浏览器申明自己接收的语言
语言和字符集的区别:中文是语言,中文有多种字符集,比如gbk
Connection:
keep-alive: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
close:一个Request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会关闭,当客户再次发送Request,需要重新建立TCP连接
Host:发送请求时,该报头域是必须的
作用:请求报头域主要用于指定被请求资源的Internet主机和端口号,它通常从HTTP URL中提取出来的
例如: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 http://www.baidu.com
浏览器发送的请求消息中,就会包含Host请求报头域,如下:
Host:www.baidu.com
Referer:告诉服务器我是从哪个页面链接过来的,服务器借此可以获得一些信息用于处理
User-Agent:告诉HTTP服务器,客户端使用的操作系统和浏览器的名称和版本
另外,访问一些其他的URL时候,request的Header里面一些其他的字段,下面进行列举:
比如,我在登录一个需要用户名密码登录的网站时,Request Header里面就有上面还没提到的字段:
Cache-Control:控制网页的缓存,常见值有private、no-cache、max-age、must-revalidate等,默认为private,
这几种值得作用是根据重新查看某一个页面时不同的方式来区分:
(1) 打开新窗口
值为 private、no-cache、must-revalidate:打开新窗口访问时都会重新访问服务器
如果指定了max-age(单位为秒),那么在此值内的时间里就不会重新访问服务器
(2) 在地址栏回车
值为 private 或 must-revalidate,则只有第一次访问时会访问服务器,以后就不会访问
值为 no-cache,则每次都会访问
值为 max-age,则在过期之前不会重复访问
(3) 按后退按钮
值为 private、must-revalidate、max-age,则不会重新访问
值为 no-cache,则每次都会重复访问
(4) 按刷新按钮
无论为何值,都会重复访问
cookie:存储一些用户信息
if-Modified-Since:把浏览器端缓存页面的最后修改时间发送到服务器去,服务器会把这个时间与服务器上实际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进行对比。如果时间一致,那么返回304,客户端就直接使用本地缓存文件。如果时间不一致,就会返回200和新的文件内容。客户端接到之后,会丢弃旧文件,把新文件缓存起来,并显示在浏览器中.
If-None-Match:If-None-Match和ETag一起工作,工作原理是在HTTP Response中添加ETag信息。 当用户再次请求该资源时,将在HTTP Request 中加入If-None-Match信息(ETag的值)。如果服务器验证资源的ETag没有改变(该资源没有更新),将返回一个304状态告诉客户端使用本地缓存文件。否则将返回200状态和新的资源和Etag. 使用这样的机制将提高网站的性能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printN/p/653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