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先生的笔下,阿Q被枪毙了。然而阿Q真的死了吗?
《阿Q正传》中,阿Q在临死前最为遗憾的事情竟然是:画押的圆圈画得不够圆,游街时没有唱出几句戏来。他甚至在想,也许人总是要死的,于是精神上又胜利了。阿Q带着他的“精神胜利法”被枪毙了。鲁迅先生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笔触塑造了一个阿Q形象,意在唤起当时历史背景下更多民众的觉醒。然而,在阿Q死后,有的人说:“阿Q是坏人,被枪毙是证据”。也有的人都说:“枪毙没有杀头好看。”还有人说:“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唱一句戏,白跟了一趟”。从阿Q周围人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没有灵魂的阿Q死了,但阿Q的灵魂并没有死,更多的“阿Q”仍然在可笑而又愚昧麻木地活着。
时至今日,一百多年过去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甚至有人把它奉为自我“心理安慰”的一剂良药,时不时用来为自己解脱,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很娴熟地运用着。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早晨,马路边的早餐摊点上独有一番浓浓的生活气息,脆黄诱人的油条、热气腾腾的豆浆、刚出笼的包子吸引着很多行色匆匆的路人。偌大的太阳伞正好用来遮雨,时不时有雨滴飘进炸油条的油锅里,发出“滋滋滋”声响。摊主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一边招呼客人买早点,一边很很娴熟地炸油条、蒸包子。也许是下雨的缘故,很多人选择将早餐打包带走,只有少一部分人坐在摊位前的小桌前仔细品味,我便是坐下来淋着小雨吃早餐的人之一。突然,有两个年轻人来到摊位前,其中一人穿着一件不知道是什么系统的制服上衣,他们操着浓浓的方言、粗俗的脏话冲着摊主一顿乱骂,大概意思好像是批评摊主不讲卫生,营业期间不按规定戴口罩,摊主夫妇赶忙从各自兜里掏出黑乎乎的口罩带上,并陪着笑脸招呼两位年轻人吃早餐,两位年轻人看见摊主戴上口罩后就嘟嘟囔囔地离开了。看着两位年年轻人离开后,摊主夫妇又迅速取下黑乎乎的口罩装到兜里,随后若无其事地忙活起来。我很好奇地随后问了一句:“他们是干什么的?”摊主夫妇没有正面回答我,只是很认真地对我说:“这是两个好人,他们每次来就是骂我们一顿,从来不给我们开罚款的单子”。我讪讪地笑笑没吱声,继续吃着早餐。恰巧在这时,有一位衣衫褴褛的流浪汉一瘸一拐地走近早餐摊,还没等开口讨要吃的,摊主夫妇突然爆发:男的抡起擀面杖吓唬着赶走流浪汉,女的一边打包买早点一边冲着流浪汉骂骂咧咧,大概意思是嫌弃流浪汉太脏,靠近摊点会影响自己的生意。看着流浪汉一瘸一拐地离开后,摊主夫妇又满脸堆笑地继续忙自己的生意。一顿早餐的功夫,见识了两次骂人,望着摊主夫妇忙碌的身影,我心里总感觉怪怪的。真不知道,倘若鲁迅先生在世,看到这样的情景将做如何感想呢?
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阿Q的影子。在日常生活中,自我“心理安慰”对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至关重要,但它不应该与阿Q的“精神胜利法”相关联。希望有一天,阿Q真正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幽默笑话,到那一天,阿Q就真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