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写作10个多月,也有些疲软,写来写去就是那些话术,表达的就是那几个意思,连自己也厌倦了自己的面目。
大师莎士比亚曾说,表演过火或者脱泥带水虽然可以博得无知观众的一笑,却会使有识之士感到心痛。你们应该把后者的批评看得重于前者的满堂掌声。
过于浅薄的自己的内在世界,让我感到自身有些丑陋与可憎。
心有所痛之时,也得做点什么,不然时光无情溜走,又是一阵懊恼,反复上演后悔戏。
01
不写字的日子,自己像棵夏天里干渴挣扎的小草,迫切期待几滴及时雨的眷顾,好让没精打采的小样重新焕发一点生机。
这十来天,我试着让自己和自己那颗略显迷惘的心认真独处。
有所侧重地听了两遍剽悍一只猫年终演讲;
快速翻了时间管理导师司马腾的3-4篇文章;
大致读了《朗读者青少版》半本书;
认真读了公众号拾遗、雾满拦江上的几篇文章;
较投入地看了两集《奇葩说》。
对我帮助最大的还是那本《朗读者青少版》,这段时间让我脑子受伤的事儿是,要不要继续写这些两三个故事拼凑的,牵强的,拿什么凌潇肃家老婆怀二胎说事的,蹭浏览量之类的公号文,到底要不要违背本心写下去。
为何过往的文字,有的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还这么有震撼力?为何有的文字的穿透力有如一颗爆发力强大的子弹一样直击人性的灰暗面?
读了大约二十来篇,依旧觉得不过瘾。
有的话太有哲理,颠覆了过往的认知漏洞;
有的话,让我重新审视起时间之于渺小的我的宝贵程度;
有的话,让我感叹深沉的人生阅历才能写出有劲道的文字;
有的话,感觉就在说我和我孩子之间经历过的场景和亲情,重温幸福点滴;
……
美国作家戴尔·瓦瑟曼在《关于“疯狂”的独白》中说,
也许太过实际就是疯狂,放弃梦想也许是疯狂。寻找着珍宝,可周围却只有垃圾。
太过清醒可能正是疯狂,但最疯狂的莫过于接受现实,而不去想这个世界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哲学家周国平在《失去的岁月》中说,
多少个深夜我守在灯下,不甘心一天就此结束,而即使我通宵不眠,一天还是结束了,我们没有任何办法留住时间,我们永远不能占有时间,时间却掌握着我们的命运。
我焦急地朝着时间瞪眼,示意它停下来,但它毫不理会,现在它已经越过我继续向前走去,我悲哀地看着它无可挽救地走向衰老和死亡。
作家迟子建在《泥泞》中说,
春风使积雪融化,它们在消融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
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她的美丽依附于寒冷,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寒冷已经成了西天的落霞,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
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她的美丽,单纯,也爱她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一再品读这些质量高、底韵深的文字,我都有点不敢下笔了,害怕玷污了文字的力量和魅力。
02
剽悍一只猫在演讲中说到,一本好书最好要读十遍。
这本《朗读者青少版》,怎么也得读上五六遍,过往自己似曾读了不少书,但到真要写时,还是显得局促不安。
曾经买书不少,深入阅读太少,主题阅读过少,遇到瓶颈也该试试另一种方法了。
剽叔还说,他不吝惜金钱,加入各种高端社群,认识了李笑来、萧秋水等贵人,对他出书、演讲、圈粉等帮助很大。
难怪梁冬说,提升自己有两种方法,读书和建立圈子。
可别忘了高端圈子对人思维认知和视野格局的影响巨大,跟什么人在一起就有可能变成什么样的人。
过往的我,更多守在书的海洋里,可牛逼的人没有见过,谈什么通往牛逼之路。
平日,包括我在内的不少写作者,写了文章就转发到几个微信写作群等着点赞,这样做意义大吗?
大都和你是一样的写作者,而不是你的真正读者。文章有见地才是别人看下去的理由,要不你累死转发了十几个圈,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有那时间不如多读点好文,长点见识。
时间管理导师司马腾,用一年的时间打磨《时间管理》课程,赚了100多万,可他以前只是婚礼主持。他在文字中说,一年多的时间,他潜心研究各种时间管理书籍,没有开过微信,更没有刷过朋友圈,牛逼的人是懂得和自己死磕的人。
发现自己思想贫瘠,拾遗、雾满拦江、《奇葩说》都是提升认知层级的好去处。
拾遗里一篇文章用了古今中外的4个例子;雾满拦江在崔永元事件中表达了一种观点:你的世界里,敌人越少越好,朋友则越多越好;《奇葩说》里,见识了蔡康永遇到棘手问题时机智巧妙回答的高情商。
提升思维认知层级,才是写出好文章的真正心法。写作路上,对抗懒惰思想,深沉入里,必不可少。
一切的思想懒惰,都会付出巨大的人生代价,一直下去,也许偶们就只有等着平庸到老。没有深度思考的写作,实则是对自己美好时光的辜负,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