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有关奥密克戎信息的节录

知网——有关奥密克戎信息的节录

20220411

1.      季倩婷,尚浩天,施泽灿,郑天宇,姚佳薇,姜世勃,张娜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策略及应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挑战[J/OL].病毒学报:1-11[2022-04-10].DOI: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4121.

2.     赵林.SARS-CoV-2感染或mRNA疫苗引发的抗体降低了对β和奥密克戎假病毒的中和活性[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2,38(02):12

3.     夏训明.美国FDA应急批准贝特洛韦单抗(bebtelovimab)用于治疗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的普通型新冠肺炎[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2,38(02):30.

4.     焦富勇,马蕾.加强儿童奥密克戎感染的防治[J/OL].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5[2022-04-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301.R.20220315.1536.002.html

5.     莫庄非.新冠病毒两年时[J].世界科学,2022(03):24-26.

6.     任彪,廖彬佑,王建楠,彭显,周学东.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及其对口腔诊疗的潜在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53(02):175-180.

7.     李致宏.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会成为新一代“毒王”?[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2,47(02):122+253.

8.     廖康生,卢洪洲.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研究进展:对其科学防控措施的启示[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2,7(01):1-5.DOI:10.19871/j.cnki.xfcrbzz.2022.01.001.

9.     刘维.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J].天津中医药,2022,39(02):142-146

10.    高春,冯富娟,江晶晶,姚晓文,于晓辉,张久聪.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最新研究进展[J/OL].海南医学院学报:1-10[2022-04-10].DOI:10.13210/j.cnki.jhmu.20220128.001.

11.    王萍,郭陈君,刘冀珑.新冠病毒超级突变株:奥密克戎[J].科学,2022,74(01):26-31

12.    闵芳.有关奥密克戎的知识,你了解吗[J].生命与灾害,2022(01):8-9.

13.    世卫组织警告:世界低估了奥密克戎病毒传播速率前所未见[J].高科技与产业化,2021,27(12):9.

14.    孙晓萌.奥密克戎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  通胀会加重还是缓解[J].中国经济周刊,2021(23):93-95.

15.    李韵石.奥密克戎来袭,全球神经再度紧绷[J].法人,2021(12):47-50.


1.季倩婷,尚浩天,施泽灿,郑天宇,姚佳薇,姜世勃,张娜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策略及应对奥密克戎等变异株的挑战[J/OL].病毒学报:1-11[2022-04-10].DOI: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4121.

1 SARS⁃CoV⁃2 疫苗的分类

1.1 DNA 疫苗

DNA 重组技术由于 DNA 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及运输等特点在疫苗生产方面占据很大优势。

1.2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一种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中纯化的传统制作方法,其有效成分是已不再具有感染能力的病毒颗粒,但该类疫苗含有病毒的所有结构蛋白,进入人体后通过抗原递呈细胞激活辅助 T 细胞,进而激活 B 细胞而产生体液免疫。生产病毒灭活疫苗需首先分离病毒株,通过易感细胞进行扩增培养,然后分离、纯化并灭活。标准灭活方法包括使用β‐丙内酯或甲醛等处理[9]。我国灭活疫苗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使用Vero细胞对病毒进行扩增培养,经β‐丙内酯灭活病毒,并使用氢氧化铝佐剂以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

目前,全球已进入临床使用的灭活疫苗有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BBIBP‐CorV,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科维福TM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SARS‐CoV‐2灭活疫苗,印度Bharat Biotech生产的Covaxin,哈萨克斯坦生物安全问题研究所生产的QazCovid‐in,法国‐奥地利合资生物技术公司瓦尔内瓦生产的VLA2001。

1.3 基于病毒载体的疫苗

工程病毒载体在疫苗研制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中能够编码靶抗原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因其具有诱导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而越来越受到重视。此类疫苗不需要佐剂,被注射入人体后,载体将编码保护性抗原蛋白的基因输送至宿主细胞中,从而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包含腺病毒特异性和SARS‐CoV‐2特异性的两类抗体。

目前,已进入临床使用的有中国康希诺生物联合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基于S蛋白的人腺病毒5载体疫苗Ad5‐nCoV,英国牛津大学联合阿斯利康生产的基于S蛋白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ChAdOx1‐S,莫斯科加马利亚研究所基于S蛋白的人腺病毒26/5载体疫苗SputnikV(rAd26‐S/rAd5‐S)和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S1蛋白的人腺病毒26载体疫苗Ad26.COV.S1。此类疫苗可导致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阿斯利康和强生两个公司生产的SARS‐CoV‐2腺病毒载体疫苗可能存在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隐患[18],同时腺病毒“预存免疫”也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难题。

1.4 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将病毒的目的抗原基因通过重组方式构建到表达载体上,再将重组质粒转化或转染细菌、酵母、哺乳动物或昆虫细胞,将诱导表达出的抗原蛋白纯化后制成的疫苗。

目前,已进入临床使用的亚单位疫苗有Novavax生产的基于S蛋白的亚单位疫苗,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RBD二聚体的亚单位疫苗,由成都高新区三叶草生物自主研发的重组蛋白佐剂疫苗SCB‐2019和俄罗斯的EpiVacCorona,此外,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生产的全球首个二代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在阿联酋获批紧急使用。

1.5 病毒样颗粒疫苗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是由病毒关键结构蛋白通过自组装而成的不含遗传物质且与真实病毒结构相似的纳米结构,可有效实现抗原提呈进而诱导获得性免疫反应。

1.6 mRNA疫苗

mRNA疫苗通过特定的递送系统将表达S蛋白的mRNA导入机体,在体内表达S蛋白并刺激机体产生S蛋白特异性的免疫反应。

已进入临床使用的mRNA疫苗有美国Modena/NIAID生产的基于S蛋白的mRNA‐1273,德国BioNTech/中国复星医药/美国辉瑞公司生产的基于S蛋白的BNT162mRNA和Curevac生产的CVnCoV。mRNA疫苗相对其他种类疫苗具有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和免疫原性高等优点,但是因mRNA的稳定性较差,需要在较低的温度下避光保存,因此在疫苗储存和运输过程会耗费大量物资,此外,由于mRNA抗原性强,可能诱发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从而出现局部刺激或过敏。

表 1 不同疫苗的横向比较

不同疫苗的横向比较

2.赵林.SARS-CoV-2感染或mRNA疫苗引发的抗体降低了对β和奥密克戎假病毒的中和活性[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2,38(02):12.

在当前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SARS-CoV-2)变异株,其突变与传播增加和抗体逃逸有关。尽管目前的疫苗在很大程度上对过去的变异株有效,但在奥密克戎 Omicron(B.1.1.529)刺突蛋白上发现的突变数量似乎降低了先前存在的免疫所提供的保护。研究人员使用表达几种SARS-CoV-2 变异株刺突蛋白的水泡性口炎病毒(VSV)假颗粒,评估了感染后个体和 mRNA 疫苗接种个体的中和抗体应答强度和广度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人员观察到,加强免疫增加了对野生型(D614)、β、δ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抗体应答强度;然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中和的抵抗力最强。研究人员进一步观察到,接种过疫苗的健康成年人有强大而广泛的抗体应答,而接种过疫苗的孕妇的应答可能有所减少,这强调了研究如何在怀孕人群中使mRNA 疫苗应答最大化的重要性。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感染和 mRNA 疫苗接种后,应答的强度和广度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可能为在现有的SARS-CoV-2疫苗中添加更保守的病毒抗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来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2, 14(634). DOI: 10.1126/scitranslmed.abn78421 赵林编译)


3.夏训明.美国FDA应急批准贝特洛韦单抗(bebtelovimab)用于治疗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的普通型新冠肺炎[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22,38(02):30.

美国FDA于2022年2月11日应急批准(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 EUA)礼来公司的一种新单抗药物bebtelovimab(暂译“贝特洛韦单抗”)用于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体质量至少达到40 kg,约合88磅)治疗奥密克戎毒株引起的普通型新冠肺炎。

贝特洛韦单抗(bebtelovimab)治疗新冠肺炎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包括瘙痒、皮疹、静脉注射相关反应、恶心和呕吐。严重的副作用有过敏、严重过敏反应、静脉注射相关反应等。

(来源:美国FDA政府公告,2022-02-11 夏训明编译)


4.焦富勇,马蕾.加强儿童奥密克戎感染的防治[J/OL].中国当代儿科杂志:1-5[2022-04-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301.R.20220315.1536.002.html

奥密克戎的整体威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4个关键问题:(1)变种的传播能力;(2)疫苗和既往感染对预防感染、传播、临床疾病和死亡的效果如何;(3)与其他变异株相比,其毒性如何;(4)人群如何理解这些动态、感知风险和采取控制措施,包括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

传染性

现有证据一致表明,同德尔塔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在出现奥密克戎变异株社区传播的国家和地区,其传播速度快于其他早期变异株。正如WHO于2021年12月17日发表的技术简报[7]所述,在既往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免疫逃逸在奥密克戎病例的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奥密克戎感染近况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截至2022年2月9日,美国共报告了7717925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病例。奥密克戎已被认为是英国COVID-19的主导变异株。美国75%、英国20%新增COVID-19病例由奥密克戎所致。2021年12月28日以色列卫生部宣布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已达1741例;法国目前累计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347例,然而医学研究人员表示,实际感染病例数远高于统计数据;俄罗斯12月在国内发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例,但所有病例均来境外航班。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1年12月20日发布的疫情数据显示:欧盟已有多个国家报告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奥密克戎预计将在2022年初取代德尔塔,成为欧洲地区其他一些国家的主要变异株。

截至2021年12月27日,印度报告的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已经增至578例。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感染病例激增,印度国内要求推进加强针并为儿童接种疫苗的呼声日益高涨。日本、韩国、泰国均已出现奥密克戎本土传播病例,且病例数逐渐增多。我国香港、天津等地区均已出现奥密克戎感染病例。


5.莫庄非.新冠病毒两年时[J].世界科学,2022(03):24-26.

新冠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2020年3月27日,WHO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新冠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无法通过空气传播。”

这是一种误传。出现这种认识误区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通常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结核和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在2020年7月开始转变,当时来自32个国家的239名科学家发表了新冠病毒通过空气传播的证据,呼吁WHO等机构更新疫情指南。然而,直到2021年5月,WHO和美国疾控中心(CDC)才改口称“气溶胶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1~2米范围的近距离接触以及通风不好或拥挤的室内环境,都很可能成为SARS-CoV-2蔓延的媒介。

之后的其他研究显示,表面传播很可能是新冠病毒传播的方式之一,但并非主要途径。良好的通风现在被视为一项重要的防疫措施。

总结:新冠的传染途径有:空气传播、气凝胶传播、表面传播。

病毒是如何进化的?

冠状病毒一旦开始传播,也就开始了变异,产生各具特点的新毒株。

病毒的每次复制都是它变异的机会。某些突变可令其更自如地穿梭于人群。第一个广泛传播的变异毒株是首现于英国的阿尔法变体(Alpha),研究人员在 2020年9月完成了对它的测序工作。相较更早期的变种,阿尔法的传播能力提高了大约50%。

接下来是贝塔变体(Beta),最早于南非发现,并在2020年10月被首次测序。贝塔变体的一种关键蛋白形状发生了改变,因此它能躲避对其他毒株有效的抗体。最近的研究表明贝塔毒株传播速度很快,原因在于它躲避宿主免疫的能力比更早期的毒株高了20%。

2020年下半年,伽马变体(Gamma)在巴西马瑙斯掀起一轮病例激增的风暴。据估计,马瑙斯有75%的人口都感染了SARS-CoV-2。伽马的刺突蛋白更容易与宿主细胞结合,因此传染性更强。(刺突蛋白负责识别和结合宿主细胞,是人体免疫反应的主要目标。)另一处突变则促使它更好躲避抗体。

不久后,德尔塔(Delta)席卷全球。该毒株首次在印度出现,并随即大规模蔓延,研究人员于2020年10月对其进行测序。2021年的德尔塔显示出了至少高阿尔法50%、超过当时所有其他变体的强大传播性,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变体。疫苗仍然有效,但其对德尔塔感染的预防能力相较于针对阿尔法的,有15%左右的差距。

奥密克戎于2021年11月出现,研究者在其刺突蛋白处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多的突变数。奥密克戎在南非迅速传播,该国大部分人都曾感染病毒,但只有约25%的人完全接种过疫苗。

截至2021年12月18日,共有89个国家检测到奥密克戎的存在。它的传播速度似乎比其同类快得多。2021年12月的一项研究显示,奥密克戎在其早期阶段的传播能力是德尔塔的4.2倍;另有证据表明它在人体呼吸道内的繁殖效率是其他毒株的70倍。另一方面,奥密克戎还展现出免疫逃逸的能力,对于康复者或疫苗接种者仍具足够威胁。辉瑞公司的实验室研究表明,他们联合BioNTech共同开发的三剂疫苗可有效抵御奥密克戎感染,而两剂疫苗则显得威力不足。

疫苗多有用?

大流行期间的重大成功故事少不了一日千里的疫苗研制工作-之所以研发得快,原因在于研究人员基于此前对SARS和MERS的多年研究,能更轻松准确地解析新冠病毒,锁定疫苗靶点,与此同时他们也恰逢mRNA疫苗技术发展成熟。

传统疫苗往往含有弱化或灭活的病毒,接种者的免疫系统会记住它们,等到下次遭遇相同病毒时开启防御。辉瑞/BioNTech和Moderna的新型疫苗引入了一种mRNA序列,后者指挥人体细胞制造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无害部分,继而引发免疫反应,留下免疫记忆。相较传统疫苗,mRNA疫苗开发速度更快、成本更低。

目前共有23款COVID-19疫苗被投入使用,另有约135款处于人体试验的不同阶段。部分疫苗出现了安全性问题,例如牛津大学-阿斯利康联合推出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似乎带来了血栓风险,这也导致一些国家限制使用此产品。

无论如何,疫苗计划在高收入国家成效显著,以至于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研发小组负责人安德鲁•波拉德(Andrew Pollard)将新冠肺炎称作“未接种疫苗者的疾病”。波拉德于2021年11月接受《卫报》(The Guardian)采访时表示,现在英国各地ICU里的重症COVID-19患者主要是那些未接种疫苗的人。

我们已经有了哪些治疗方法?

疫苗并非我们对抗病毒的唯一工具。包括地塞米松在内的类固醇是第一类被证明能挽救COVID-19患者生命的药物,从大流行开始就被医务人员使用。医生推测,类固醇通过防止免疫系统超速运转并损害器官来减轻重症的影响-推测很快得到了事实验证。在WHO的协调组织下,12个国家合作开展了7项临床试验,最后证明了类固醇的效用。

另一方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紧急批准3种单克隆抗体。这些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高度均一的抗体可附着于刺突蛋白,使新冠病毒更难进入人体细胞。单克隆抗体所能发挥的作用值得期许。在对COVID-19患者的治疗方面,它减少了住院治疗者的数量。(住院感染者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在预防感染方面,它减少了感染者家庭内的病毒传播。不过最近的数据显示,一些单克隆抗体药物可能对奥密克戎无效。

单克隆抗体价格高昂,且很难在医院外获得。鉴于此,可居家口服的抗病毒药物成为更实用的选择。辉瑞公司生产的一款名为帕罗韦德(Paxlovid)的口服药已得到相当喜人的结果:如果重症高风险的成年患者能在出现症状后持续服用Paxlovid超过5天,这个群体的住院率可降低89%。此外,Paxlovid似乎对奥密克戎也颇有效果。2021年12月22日,新药获得了FDA的紧急批准。拜登政府则订购了1000万个疗程的Paxlovid。

来自默沙东公司的另一款抗病毒药物莫那比拉韦(Molnupiravir)可将轻度至中度COVID-19患者的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约30%。英国于2021年11月批准了该药物。

其他治疗方法尚处人体试验中。例如,物美价廉的口服抗抑郁药氟伏沙明(Fluvoxamine)有望跻身抗COVID-19药的行列,而现阶段已有充足证据表明,它能防止轻症患者发展为重症。


6.任彪,廖彬佑,王建楠,彭显,周学东.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及其对口腔诊疗的潜在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53(02):175-180.

1 Omicron变异株

SARS-CoV-2Omicron(B.1.1.529)变异株于2021年11月初首次出现于南非等多国,由于其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Omicron变异株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因其在刺突蛋白中比其他任何变异株都有更多的突变,WHO将其定义为第5种VOC。2021年11月29日,WHO发表声明,称Omicron变异株对世界构成“非常高”的危险。GISAID数据库表明,该变异株在2021年11月底迅速传播并在全球流行[10]。截止2022年1月11日,106个国家共享了250653个Omicron变异株基因组序列,占全球序列的73%,表明Omicron变异株传播能力及范围持续增强[10]。刺突蛋白介导SARS-CoV-2与宿主细胞受体ACE2的结合,决定了病毒的传播力,也是宿主保护性抗体识别和大多数疫苗设计的主要区域之一。

2 Omicron变异株致病性

目前,SARS-CoV-2的平均潜伏期为5~12d,Delta变异株潜伏期约为4d,而Omicron变异株的时间只有3d,这可能是导致新冠肺炎变异株病例急剧增加的原因。Omicron变异株可引起无症状感染或症状较轻的疾病,传播的隐蔽性高。Omicron变异株感染早期的前5种症状主要是流鼻涕、头痛、疲劳(轻微或严重)、打喷嚏和咽痛等。不同于Alpha或Delta变异株,Omicron变异株更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Omicron变异株在人支气管的感染和复制速度比Delta变异株快70倍,但在肺部的感染明显降低,导致的肺部疾病更轻。实验数据表明,啮齿动物感染Omicron变异株后肺部病毒浓度至少比其他变异株低10倍,并且体质量不会迅速下降,可能因为下呼吸道细胞表面的TMPRSS2蛋白酶对Omicron变异株刺突蛋白的切割效率低于其他变异株,阻碍了病毒与宿主细胞融合,导致其在肺组织中复制较差,不容易繁殖。

3 Omicron变异株与免疫

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快速增长被认为是由于传播性增加以及逃避免疫能力增强相结合导致,包括逃避过去感染或疫苗接种所赋予的免疫,且免疫逃避的作用大于传播性的增加。与野生型SARS-Co V-2相比,Omicron变异株对人ACE2的结合亲和力相当,但弱于Delta变异株[42]。即使Omicron变异株比Delta变异株温和,但其高免疫逃逸风险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4 Omicron变异株对口腔诊疗的潜在影响及防护措

施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口腔临床诊疗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口腔临床诊疗工作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密切面对面接触,而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口鼻部完全暴露,治疗中一些特殊设备如高速涡轮机、超声洁治器等的使用,容易造成唾液、血液、体液等的飞溅和飞沫、气溶胶等的产生,进而污染周围环境及物品,使医护人员和患者均面临病毒感染的风险。以色列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采取了严格有效的防控措施,疫情期间口腔临床诊疗工作引起的病毒传播,其累计传播率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中仍有0.7%和0.6%。而传染性更高、具有更强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的Omicron等变异株的出现,对口腔诊疗机构疫情防控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5展望

新冠疫情持续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及人类生命健康。SARS-CoV-2变异株的出现加剧了疫情的传播,增大了防控难度。SARS-CoV-2及其变异株的传播严重威胁口腔健康,不仅可导致味觉丧失等口腔疾病,同时影响口腔诊疗的开展。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医患近距离交流,产生的飞沫等,可增加SARS-CoV-2及其变异株的传播风险。新近发现的Omicron变异株,存在多位点的突变,导致其传播能力、致病能力及免疫逃逸能力发生显著改变,可能会影响SARS-CoV-2对口腔的感染以及在口腔诊疗过程中的传播。口腔诊疗过程中应采取更严格的防控措施,以应对Omicron等变异株的传播与致病。


7.李致宏.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会成为新一代“毒王”?[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2,47(02):122+253.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Omicron)—经报道,便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轩然大波,随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归为VOC(Variant of Concern,令人关注的变体)更是绷紧了人们的神经,一时之间人人自危,紧张和恐惧情绪迅速蔓延。

当前WHO定义为VOC的新冠突变株仅有五个(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奥密克戎变异株从发现到定义为最高关注级别(VOC)只用了17天,是用时最短晋升为VOC的新冠突变株(如下表),充分体现专家学者们对该突变株重视程度。

此外,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范围仍在扩大,以色列、日本等政府已实行"封国"政策,超50个国家公布相关旅行禁令,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的全球恐慌可见一斑。

WHO定义的五个VOC时间比较2021-12-05

病毒比较

8.廖康生,卢洪洲.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研究进展:对其科学防控措施的启示[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2,7(01):1-5.DOI:10.19871/j.cnki.xfcrbzz.2022.01.001.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大流行仍然是全球公共卫生系统的巨大威胁。截至2022年1月11日16点52分,过去24h内全球新增1 738 701例感染病例和5150例死亡病例。最近,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种变异株,特别是B.1.1.529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该变异株在其刺突蛋白中含有大量的突变,这些突变的位置是先前感染或疫苗引发的多种免疫反应的靶点,正是这些突变导致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人体产生中和作用进而发生免疫逃逸。令人乐观的是,由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产生的疾病症状比之前的变异株更轻,轻症患者的比例升高和住院率降低。然而,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超高传播率,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病例数在数周内就已超过了德尔塔(Delta)和其他病毒变异株,全球卫生系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本文概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免疫逃逸、低致病性和高传染性特征的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防控提供了科学的建议。


9.刘维.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J].天津中医药,2022,39(02):142-146.

5 讨论

第一代新冠肺炎具有湿毒蕴肺为核心病机,兼夹发病为临床特点的普遍特征。湿毒之邪初起侵袭肺卫,引起发热、憋闷、咳嗽、乏力等症状,继而化热入里、导致湿毒蕴肺诸症状,湿毒郁于脾胃,可出现恶心、纳呆、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热闭心包的危重症。其临床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湿邪致病特点明显,起病温和,病情黏腻,多兼夹,易生变证。临床初起症状轻微,大部分病情缓和,经积极治疗好转。少部分人病情传变,多有热化之症;病情复杂多变,可侵袭心、脾、肾等多个脏腑;疾病恢复期可有后遗症。天津地区 2020 年新冠肺炎患者早期以肺系症状为主,表现为湿邪困表证,中期湿蕴脾胃,表现为湿浊伤中证,重症为痰热壅肺证,后期表现为气阴两虚,气虚痰浊等证。

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初期病情轻缓,主要以湿瘟夹风热,侵袭肺卫为主,初起(入院第 1 周)症状以咳嗽、白痰、发热、鼻塞、咽痛、咽痒、舌淡红、苔白腻为主要表现,治疗以宣肺清热、疏风解毒为主。病情较轻,病位浅,多数可痊愈。病情进展过程中,寒热转化快,入院第 2 周后出现咽痛、发热、咳嗽、黄痰、舌红、苔黄腻等表邪化热入里,气分郁热、湿毒蕴肺等症状。治疗以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为主。入院2、3 周后,可见脘痞、纳呆、腹泻、苔白腻,为湿蕴脾胃,采用宣畅三焦,化湿祛浊之法治之。后期余邪未尽、气阴两伤,可见乏力、倦怠、肌肉酸痛,舌红少苔或少津,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总之,与第一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比,奥密克戎感染者具有传染性强,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的特点。无重症及危重症出现。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应观察其体质及不适症状,几天后逐渐出现症状,故采取治疗关口前移、先症治疗的措施,截断病势发展。核酸转阴后,病未痊愈,应发挥中医康复的优势,早期康复、综合康复可取得较好效果,并可减少、减轻后遗症的发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感染奥密克戎毒株者症状较轻,但中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者仍可转为重症。

本研究对天津地区境外输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候进行了初步分析,但由于样本量小,且为单中心的临床观察研究,得出的结果未必能全面反映出本病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候特征,目前正对本土病例开展更为深入全面的中医证候调查研究。


10.高春,冯富娟,江晶晶,姚晓文,于晓辉,张久聪.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的最新研究进展[J/OL].海南医学院学报:1-10[2022-04-10].DOI:10.13210/j.cnki.jhmu.20220128.00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 COVID-19)是由SARS-CoV-2 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新发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和咳嗽,以及一些不太典型的肺外表现。COVID-19于2019年底开始在全球暴发对公共卫生构成极大威胁。随着针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疫苗的出现及人类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人类的免疫屏障广泛形成,使得新冠病毒肺炎在不同国家及不同地区均得到有效的控制。但随着新冠肺炎的大流行,病毒在持续传播的同时,不断发生进化和变异,形成多个变异株,使得SARS-CoV-2反复出现,并有持续进化发展的趋势。尽管对变异株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新变异株如何、何时和何地出现仍然是一个相当不确定的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及致病机制

冠状病毒(CoVs)属于冠状病毒科,是一种被膜病毒,具有单股正链的RNA基因组,大小约为26-32个碱基,这是已知的RNA病毒中最大的基因组,以其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状如花冠而命名。根据系统发育可将冠状病毒细分为α、β、γ、δ四个种属,导致此次新冠肺炎大流行的SARS-CoV-2是β-CoV的新成员,另外两类则是SARS-CoV、MERS-CoV,它们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尤其是SARS-CoV。冠状病毒引起的COVID-19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研究发现,除人类之外,还可累及鸟类和鸡、狗、小鼠等哺乳动物。

2.新型冠状病毒变异原因

由于RNA结构的特殊性,易发生变异是多数RNA病毒的一种固有性质,SARS-CoV-2也不例外。冠状病毒是最大的RNA病毒,相比于DNA的双链结构,RNA的单链结构更不稳定,因此更容易发生突变。Pyrc等人发现SARS-CoV-2的平均替代率约为每年每个位点0-1×10-4。基于对公共资料库中存档的测序数据的分析,发现SARS-CoV-2基因组突变率估计为每年每个位点0.8×10-3~2.38×10-3个核苷酸替换,非同义和同义替换率估计为每个位点每年分别有1.16×10-3~3.30×10-3、1.67×10-3~4.67×10-3个核苷酸替换,这与其他RNA病毒相似。SARS-CoV-2中较大的RNA基因组允许通过突变对基因组进行额外的修饰,从而增加了种内变异、种间“宿主跳跃”和新冠病毒在适当条件下出现的可能性]。

3.Omicron变异株

3.1“关注变种”(VOC)

世界卫生组织从2020年1月起一直在监测和评估全球新冠病毒的变异,并分类为令人担心的变异株(VOC)、值得关注的变异株(VOI),以及还有需要进一步监测的变异株。

VOC的级别较VOI高,VOC被证明与传播性增加、毒力增加或临床疾病表现的改变、公共卫生和社会措施或现有诊断、疫苗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降低有关。目前CDC正在监测四种变异株。第一种被称为alpha(B.1.1.7)变异株,它最初是在英国被发现的。第二种是在南非首次发现的beta(B.1.351)变异株。第三种是于巴西游客身上发现的gamma(P.1)变异株。delta变异株最初于2020年12月在印度被发现。我们熟知的delta变异株就属于VOC,近日,WHO将omicron也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VOC)。这种变异株的S蛋白上携带非常多的突变,约为32个,相比之下,破坏性极强的delta变异株只有5个S蛋白突变,这构成了极高的潜在全球风险。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分类在不断的更新,这就使其防治更具有挑战性。

3.2 Omicron变异株的发现及流行病学

2021年11月初在博茨瓦纳和南非发现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新变异株B.1.1.529,并于2021年11月26日在我国香港的一家隔离酒店中发现两例相互之间无接触的感染患者,同时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omicron变异株,将其列为“需要关注”(VOC)的变异株。Haogao等对来自中国香港的两例患者的完整SARS-CoV-2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发现这两例病例的基因组相差不大,同时发现来自其中一个患者的病毒序列与在南非和博茨瓦纳最初报道的几例omicron病例的病毒序列高度相似,这就确定了omicron变异株的存在。

3.3 Omicron变异株的传染性

SARS-CoV-2的传染性主要取决于ACE2和RBD复合物的结合亲和力,弗林蛋白酶(furin)作为新冠病毒独特的蛋白酶切位点也起一定的作用。omicron在furin蛋白酶切位点有3个突变,在RBD上有15个突变,表明其感染性发生了显著变化。

3.4 Omicron变异株的疫苗耐受性

疫苗接种已被证明是防控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手段。我们目前所用的疫苗有四种,即病毒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RNA疫苗和蛋白质疫苗。目前使用的COVID-19疫苗基本上主要针对S蛋白。有专家认为疫苗的接种可能导致S蛋白的改变,从而可能会极大地增强该变异株逃避当前疫苗的能力,但个体差异的存在及不同类型的疫苗可能导致同一个人不同免疫反应的发生,所以很难准确地描述omicron变异株的S蛋白突变对目前所使用疫苗的全部影响。

判断一个突变是否会破坏一个抗体和RBD复合物并不十分容易,因为omicron变异株涉及多个RBD突变,这可能会对不同突变的每个抗体和RBD复合物产生多个“逃逸”。Jiahui等通过对比delta变异株与omicron变异株发现,omicron变异株的抗体破坏率为0.58,而Delta为0.28。正是由于omicron变异株的快速扩散,辉瑞首席执行官阿尔伯特布尔拉甚至提到,人们可能需要比预想的更早接种第四剂疫苗。

3.5 Omicron变异株的抗体耐受性

评估omicron变异株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单克隆抗体和临床开发中其他几种单克隆抗体的突变是否具有不可逆转的威胁至关重要。Jiahui等通过人工智能预测来自其他变异株的类似威胁,即alpha、beta、gamma、delta变异株,发现与实验数据非常一致。研究人员对多种单克隆抗体进行分析总结,即EliLilly公司的单克隆抗体(LY-CoV016)和Regeneron公司的(REGN10933、REGN10987和REGN10933/10987)单抗,试图总结出omicron变异株对单克隆抗体是否具有耐受性或抵抗。

3.5.1 Bamlanivimab和Etesevimab

临床上多将巴尼韦单抗(Bamlanivimab,LY-CoV555),与埃特司维单抗(Etesevimab,LY-CoV555)联合使用,研究发现这两种单抗虽然在原始S蛋白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但对突变很敏感,K417N和N501Y可能会显著削弱这种抗体-RBD复合物,也可能降低巴尼韦单抗及埃特司维单抗的疗效。

若omicron变异株成为全球流行的主要变异株,巴尼韦单抗及埃特司维单抗的可能不符合市场的需要。

3.5.2 casirivimab和imdevimab

再生元公司的casirivimab(REGN10933)和imdevimab(REGN10987)单克隆抗体是FDA批准的最新的抗COVID-19的混合抗体。与Bamlanivimab和Etesevimab单克隆抗体不同,该公司的两种单抗不会相互重叠,非竞争性地结合在冠状病毒S蛋白的RBD的不同部位,通过屏蔽RBD与ACE2的结合界面阻止病毒进入细胞,并有效避免病毒因突变而造成的耐药。Jiahui等发现,omicron突变诱导复合物发生的BEFs变化的幅度都明显降低。如果未来omicron变异株的毒性持续较低,它将对casirivimab和imdevimab产生非常轻微的负面影响。

4.小结及展望

B.1.1.529变异株正迅速成为COVID-19大流行的主要危险变异株。在南非,出现omicron变异株病例的地区都是接种疫苗不足的人群,但各地区感染人群仍在增长,南非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口比例仅仅24%,自然感染率4.9%左右,不足以构建疫苗和自然感染的免疫屏障。

随着更多的人被感染,会有更多的病毒菌株从omicron变异株中出现。由于这种新的omicron变异株的严重性,我们应倡导在COVID-19传播率高的人群中,即使接种了两针疫苗的个人应该积极接种加强针,同时也应该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我们对SARS-CoV-2病毒的其他变异株有很多了解,但对这种病毒的omicron变异株仍知之甚少。随着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患者人数增加,我们将会得到更多关于该变异株的信息,希望新发现的知识将有助于通过疫苗接种策略和其他公共政策指导治疗和预防。


11.王萍,郭陈君,刘冀珑.新冠病毒超级突变株:奥密克戎[J].科学,2022,74(01):26-31+4.

奥密克戎研究论文发表情况

2021年11月25日,《自然》(Nature)周刊首先发表《严重突变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让科学家们警惕起来》(Heavily Mutated Omicron Variant Puts Scientists on Alert)一文,表明科研人员正在争相确定奥密克戎突变株是否对目前的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性构成威胁。此后,该领域的发文热度持续增长,增长速度亦有加快趋势。相关的主要研究团队有中国的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美国的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麻省理工学院、密苏里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惠康人类遗传学中心,以色列的舍巴医疗中心,日本的金泽大学,沙特阿拉伯的费萨尔国王大学等。

论文数量
传播进展时间表

疫苗的有效性

美国辉瑞(Pfizer)公司报道了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的mRNA疫苗BNT162b2标准接种者的血清对奥密克戎突变株的中和活性明显下降,BNT162b2是它和德国生物技术(BioNTech)公司联合开发的疫苗;但接种第3剂后,血清抗体的中和活性上升了25倍,对奥密克戎仍有效。

2021年12月13日,洛克菲勒大学著名艾滋病病毒学家、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彼里纳斯(P. Bieniasz)在medRxiv上传了一篇高质量的奥密克戎对于疫苗逃逸的研究论文。研究指出接种第三剂(高保护力)疫苗可以抵抗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免疫逃逸。他们发现,与原始株相比,康复者血清对于奥密克戎的中和滴度只有原来的1/60~1/30,显示奥密克戎对康复者血清存在显著的免疫逃逸。

2021年12月15日,香港大学袁国勇和玛丽医院组成的联合团队报道了BNT162b2和科兴疫苗接受者的血清对奥密克戎的中和作用,并证实奥密克戎表现出惊人的抗体逃逸能力。

同一天,法国巴斯德研究院舒尔茨(O.Schwartz)团队发现,在BNT162b2疫苗接种者(16人)或英国阿斯利康疫苗接种者(18人)打完第二针5个月后采集的血清中,未检测到抗奥密克戎的活性成分。从20名BNT162b2疫苗第三针接种者采集的血清样本中,他们发现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活性提高了6倍。在出现症状后6个月或12个月采集的40名(有感染史)康复个体的血清中,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抗体活性要么很低、要么没有。不过,在这些康复个体中打过一针BNT162b2疫苗的22人,其体内的中和抗体活性比没有感染史的两针疫苗接种者更高。分析结果表明,疫苗加强针也许能增强对奥密克戎的中和能力。

2021年12月17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团队报道,新冠病毒肺炎疫苗及其疗法对奥密克戎的效果要差很多。团队调查了4种主要新冠病毒肺炎疫苗——BNT162b2疫苗、莫德纳疫苗、强生疫苗以及阿斯利康疫苗——在来自54名参与者的样本中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活性,这54名参与者均接种了完整的两剂疫苗(其中15名还接种了BNT162b2和莫德纳的加强针)。在所有疫苗类型中均观察到抗奥密克戎有效性明显下降的现象,包括在两名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参与者身上亦不例外。不过,在接种了辉瑞—生物科技或莫德纳加强针的参与者的样本中,其抗体中和率下降程度较小。

2021年12月18日,上海瑞金医院在medRxiv报道了接种第三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公司的新冠病毒肺炎灭活病毒疫苗BBIBP-CorV后,血清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滴度。研究组有292名医务人员,使用了半数假病毒中和滴度(pVNT50)评价血清的中和活性。结果显示,接种第二剂BBIBP-CorV8—9个月后,血清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完全失去了中和活性。接种第三剂后,中和滴度水平显著增高。

2021年12月23日,非洲健康研究所利用南非19名已接种过两剂辉瑞—生物科技疫苗的参与者的血浆样本,调查了奥密克戎是否对抗体中和存在逃逸。其中6名参与者没有新冠病毒感染史。结果是,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相比,疫苗所激发的对奥密克戎的中和作用只有原来的1/22。然而,有过新冠病毒感染史且接种了疫苗的参与者样本保留了部分对奥密克戎的中和活性,其活性水平与只接种过疫苗的参与者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中和活性水平相当。

同日,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Ragon研究所巴拉扎(A.Balazas)等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发现第三剂疫苗可有效地中和奥密克戎,尤其是接种第三剂BNT162b2疫苗或莫德纳疫苗,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滴度值表明,mRNA疫苗具有显著的中和活性。

2021年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祥喜在bioRxiv发表了科兴CoronaVac疫苗加强接种后,针对奥密克戎突变株的免疫应答研究结果:针对奥密克戎,第3剂CoronaVac接种者的中和抗体滴度值只有对原始毒株的1/16.5,而针对delta突变株的仅有对原始毒株的1/3.3。

2021年12月27日,莱德福(H.Ledford)在《自然》周刊上总结了感染奥密克戎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指出奥密克戎突变株具有极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尽快研究灭活病毒疫苗接种者对奥密克戎突变株的中和活性非常关键。


12.闵芳.有关奥密克戎的知识,你了解吗[J].生命与灾害,2022(01):8-9.

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专家

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1.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发现和流行情况

2. 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的可能原因

3.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能力

4.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疫苗和抗体药物影响

5.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我国现使用的核酸检测试剂是否有影响

6.有关国家和地区采取的措施

7.我国的应对措施

8.WHO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建议

9.面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公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需要注意哪些


13.世卫组织警告:世界低估了奥密克戎病毒传播速率前所未见[J].高科技与产业化,2021,27(12):9.

近日,世卫组织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奥密克戎变种病毒的传播速度提出了严正警告,并表示许多论调把这种变异病毒视为危害降低的立场也是危险的。


14.孙晓萌.奥密克戎对全球经济意味着什么?  通胀会加重还是缓解[J].中国经济周刊,2021(23):93-95.

ING:奥密克戎可能会给经济带来

三种场景

荷兰国际集团(Internationale Nederlanden Group,简称“ING”)为世界经济作出预测,认为奥密克戎可能会带来如下3种场景:

场景1:这种假设相对乐观。观点认为,奥密克戎可能是一场“茶杯中的风暴”(英语俗语,意为小题大做,大惊小怪),即传播速度、免疫逃逸能力、重病率都不高。这一点和当时的贝塔变异毒株类似。今年7月,贝塔变体出现之初也引发了担忧,但是由于德尔塔抢先一步扩散,贝塔病毒并未引发广泛传播。

在此情况下,ING预测中央银行将继续实施taper政策。美联储将在12月加速缩减,并为2022年的3次加息做准备。此外,封锁政策在圣诞节和新年初期,可能会减缓欧元区的增长,情况在整个春季将有所改善。由于对通胀的担忧日益加剧,欧洲央行也会开始紧缩计划。

场景2:虽然“困难”但不是“灾难”。假设早期迹象是正确的,即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很快,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口需要免疫力来控制病毒传播。同时,奥密克戎也可能会消减疫苗效力。

这意味着,在高疫苗接种率地区,如欧洲大陆(包括英国),可能比世界其他地区更轻松。而在较低的疫苗接种率地区,经济活动水平则会受到打击。与此同时,供应链的恢复可能会进一步延迟。

在此情况下,各国中央银行可能会在12月“观望”,尤其奥密克戎的流行病学图可能需要数周,但通胀仍是重中之重,因此,预期明年货币政策还会有所收紧。

场景3:会造成重大影响,这是奥密克戎暴发时市场最为担心的情况。在这一假设中,疫苗的表现要差得多,此外,奥密克戎也会变得更加致命。

文中也提到,科学家们普遍认为,目前的疫苗仍然会起效。“基于应对德尔塔的经验,我们知道可以制造新疫苗来应对新变体,也会有新的抗病毒疗法出现。”

总体而言,ING仍然认为,经济打击不太可能像以往那么严重。简而言之,主要发达经济体第一季度GDP可能将出现下滑,但随后的复苏可能是渐进的。但是奥密克戎其实敲响了警钟,如果没有更广泛的疫苗生产能力,未来的新变种可能会在冬天带来类似的打击。


15.李韵石.奥密克戎来袭,全球神经再度紧绷[J].法人,2021(12):47-50.

奥密克戎(Omicron),一个希腊字母的译名,11月26日前,它就像其所代表的数学概念“高阶无穷小”一样不被普通人关注。然而11月26日之后,它的名字被全球人牢记,它又有了一个新的含义——新冠肺炎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截至12月6日,全球已有42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它的踪迹。相关专家猜测,它很有可能取代德尔塔成为新的新冠肺炎病毒“毒王”。

自11月26日确定奥密克戎为关注变异株至今,对于奥密克戎到底有多“毒”,各国尚无准确判断,但恐慌从何而来?

国际传染病专家威兰德通过现有数据计算后表示,相比原始新冠毒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染性增强了500%;而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染性比原始毒株“仅”增强70%到200%。

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出现32处突变,德尔塔毒株该区域突变仅有9处。英国维康桑格研究所新冠病毒基因组学计划负责人杰弗里·巴雷特介绍,32个突变中仅有1个可明确为无害突变,有9个突变曾在德尔塔等其他毒株中出现过,是明显的不良突变,可能提高病毒传染性或影响疫苗效果,还有11个新出现的突变,作用暂不明确。

美国布鲁姆实验室研究认为,在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的15处突变中,有多处位于抗体逃逸的峰值位点,其中4处严重影响抗体作用,4处中等影响抗体作用。而已经席卷全球的德尔塔的受体结合域上,仅有3处突变。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奥密克戎被确定为已监测的变异株到定为关注变异株仅用了两天,而当下肆虐全球的德尔塔从已监测到的变异株到关注变异株状态整整用了6个月。

“中国模式”力保社会平稳运行

从疫情爆发,到人口流动限制,然后放松警惕,再到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疫情再度爆发,人口流动再次受限,然后又是放松警惕。

这种状态是某些国家近两年来抗击疫情的真实写照。这种懈怠给全球疫情防控设置了巨大障碍。在经历了数次疫情反弹后,很多国家才意识到疫情防控“中国模式”的成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11月28日表示:“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新冠防控效果,主要就是采取了围堵清零政策和入境隔离政策,这是中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最重要内容。”吴尊友认为,围堵清零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策略,符合传染病防控的原则,可以把疫情遏制在萌芽状态,防止疫情扩散,让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免受疫情影响,最大限度保证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正常运行。

“如果中国没有采取围堵清零的政策,按照全球的感染情况,中国会有4780万人感染新冠,会有95万人死亡。”吴尊友说。

钟南山院士也在12月4日举办的第二届大湾区(深圳)疫苗峰会主论坛院士对话时表示,全球各国的防疫手段分为4种:强力控制、压制、遏制和个别国家的不采取任何措施。中国采取的强力控制手段,精细落地到社区动态清零,从去年3月中国已能很好地控制疫情,现在有些国家也在学习中国的防疫策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591评论 6 50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448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823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04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28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190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78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23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34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27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28评论 5 34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22评论 3 32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72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26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34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19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