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杨梅坑是因山洞选址拍摄出了名,那东涌,可能就是个人对小木屋情结向往所致,虽不很别致,但回忆满满。
记忆里的木屋,是童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发洪水,不得不迁居到老家,老家靠山边就有木屋房子。
记得第一次见的时候,觉得特别的有趣,踩着木板的声音,还有建起的小阁楼,环庭的小阳台。我喜欢搬条板凳趟在庭内晒太阳,然后看着周围的木屋,还被高山环绕,宛如置身山林。房前还有清澈的河流,那个时候的水可以直接饮用,生活用水都出自这条河流。
只是时隔多年,再次去老家,一切都变了样,洋楼、脏水,光秃秃的山,本来记忆里回老家的机会就不多,还是自己不懂事的年纪,最后的印象,却是那么惨不忍睹,但是,对于木屋情结,依然还在。
对于东涌,我到现在都没弄清楚到底是用“冲”字好,还是用“涌”字好,后来还特意查了字典了解字义,用涌是对地名的注解,本来觉得用“冲”会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看样子还是不能冲动啊。
每次到东涌,我都会去庙里看看,虽然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就想去看看,感觉它像这里的守护神一样,本来周围人口就不多,还有人信仰,弥足珍贵。
这边有民宿,所以就算玩得再晚也会有地方住。沿着民宿向海边走,阵阵的海浪声越来越清晰,喜欢这种朝气澎湃,让人热血沸腾。
这边是婚庆拍摄的一个点,来过几次都在维修中,后来居然全部拆掉了,不知道是不是打算重建,有点单调,显得特别光秃,不过到现在也不知道修好没。
一般节假日去沙滩都需要收费,平常人少就没人管理了。感觉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前的美好也会渐渐被淹没,这是对自然最大的讽刺,说好保护环境回归天然,也只不过口号喊得响亮,行动却出卖了你,商业气息越来越浓。
以前这边还没那么商业化的时候,是挺自在的,现在就算你自带沙滩伞,搭帐篷什么的都要收费,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坐地起价吧。好像是受台风影响吧,以前海水下的沙子都是很细腻的,但现在游泳却偶尔还会踩到石子,因为才跌落不久,会有点磨脚划伤。
除了民宿,在这边比较有情调的应该就是住小木屋吧,都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推开房门就能看到海,这种感觉还是挺棒的。
租栋小木屋,没有他人打扰,整栋小屋暂时属于我。走在木质的房子里,有一种很怀旧的感觉。听着走在木板上的哒哒声,有一种森林的气息,可能这也算是亲近自然吧,毕竟城市里的钢筋水泥,少了与自然的融合,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坐在阳台上,不自主的就开始自恋起来,因为真的很惬意,海风徐徐吹来,只听见海的声音,一切都与我无关。
在东涌这边到处都是山,有次突发奇想,带着帐篷就睡在了山上。
不知道是那天天气不好,还是确实看不到日落,只看到海面雾蒙蒙的,只有些许灯光闪烁,应该是船吧。
不过看到了日出,虽然它不是从海面跳出来的,但是迎接早晨的第一抹朝阳,还是挺开心的。日出在东方山头升起,慢慢照亮了天空,那份等待,还是值得的。
早晨的海水在渐渐退去,在形成的小河流中还能看到很多成群结队的小鱼游来游去,但就是抓不到,在有岩石的地方依然能够找到小螃蟹,不过还是放生了,毕竟小生命这么可爱,不忍心让它的生命在我手中逝去,还是让它回归大海吧。
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