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账,是理财的第一步。
朋友A刚刚开始上班,毕业季的支出蛮大的,置办上班的服装、租房、杂七杂八的办事费用,某一天他忽然发现支付宝里的存款竟然花完了。
问他钱花哪去了,一问三不知。还差10天发工资,只能和父母要了。
阿姨B觉得自己收入稳定,不用记什么帐,平时花的也不多。有一天女儿问她,咱们家有多少钱呀?她支支吾吾说不上,最后回答没多少钱。几次三番,女儿觉得自家很穷,感到自卑。
记账,能让你清楚钱都花去哪里了;能避免捉襟见肘的窘境;能让你随时掌控个人或家庭的净资产。
记账久了,你会了解自己的消费习惯和改善空间,能够合理消费,并对未来的财富积累心中有数,渐渐成为理财达人。
若是不记账,就缺失了理财的根基。
瑞秋在记账的过程中,走过很多弯路。
比如想记一笔旅游支出,但是记账的时候发现没有旅游这个支出分类;
比如急用一笔钱,不知道那个账户里面有钱可以用;
比如借给别人,或者别人借了我一笔钱,我忘记这账是否两清了……
综其原因,就是在记账初期,账户和收支分类没有设置好。
后期修改起来会觉得很麻烦。相信很多小白在记账过程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所以大家在最开始记账时,最好将下面这些事做好。
以下是我经过几个月的改良后版本。
1. 账户设立
账户的设立,只需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就好。瑞秋拿自己的账户举个栗子:
现金账户:港币、人民币;
信用卡账户:蚂蚁花呗、恒生信用卡、东亚信用卡;
储蓄账户:各种银行卡;
虚拟账户:支付宝余额;
负债账户:借贷、家人、其他;
债权账户:网贷投资、基金投资、活期理财、出借报销、保险。
现金账户,让我知道需不需要去取现金;
信用卡账户,让我知道信用卡还清了没有;
储蓄和虚拟账户,让我知道有多少钱在应急或站岗,是随时能拿出来使用或者投资的;
负债账户,是我欠别人多少钱,可能是贷款,或从别人那借的;
债权账户,是放在别人那的钱,包括投资的钱、借给别人的钱、交了保险的钱。
这些个账户,让每一笔账都有所依,个人觉得是很舒服的方式。而且在对账时,只要看实际账户钱数和账本余额是否一致,就可。
PS像公交卡、饭卡这种充值卡,瑞秋就没有作为账户而记,而是每次充值算作一次支出。
2. 支出分类
生活中大头的支出一般都是固定的,我是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划分的。
第一层 生理需要——衣食住行
一切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支出。
和“衣食”有关的:三餐、水果、衣服、饰品等。
和“住行”有关的:比如房租(房贷)、水电燃气+网费+取暖费、家居家电、公共交通、车的油钱、保养等(不包括车辆保险费)。
第二层 安全需要——保障支出
一切为了安全感而产生的支出。
包括:医药费、商业保险、车的保险、财产的保险等等。
第三层 社会需要——感情支出
一切为了感情需要而产生的支出。
包括:给父母公婆的赡养费、给伴侣送的礼物等等。这一部分能时时刻刻提醒你,有没有感恩你身边最亲的人。
第四层 尊重需要——人情支出
一切为了协调社会地位、人际往来而产生的支出。
包括:婚礼红包、孩子红包、亲戚送礼等。这种支出无关于个人情感,但关于社会地位、人际往来。
第五层 自我实现——提升支出
一切为了自己体验、自我实现的支出。
包括:学习培训、健身、个人护理、旅游、爱好用品等。
这样划分之后,你也会清楚,自己的支出都花在需求层次的哪一层,你的生活,是处于“仅够温饱”,还是“有所保障”,还是“自我实现”。
3. 收入分类
收入分类看似容易,实则也要考量。
1. 职业收入
本职收入,没什么可讲。包括你的工资、公积金(这也是钱)、年终奖。
2. 理财收入
包括:网贷收入、基金收入、入股、众筹、民间借贷、房租等等各种形式的投资收入。
3. 兼职收入
有一份兼职收入可以加速本金的积累。有的小伙伴有多份兼职,这就比较厉害。
4. 人情收入
不可忽略的部分,我把家人给的和他人给的分开来记。
5. 其他收入
记录一些意外之财,偶尔会有哒。
完成这三部分,就可以愉快的记账了。祝前程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