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老干妈”作为中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老干妈”几乎成了一代人的回忆,更是给了海外的游子一份“中国味道”。然后就在近日,贵州省公布的2022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5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42亿元的营收总额位列第11位,而在上一年老干妈以54亿位列第6位。今年老干妈品牌却跌出了前十!早知道,“老干妈”可是贵州的一张名片呀,同时这是十几年来第一次跌出了民企的前十名。
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
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老干妈的发展历史。陶华碧生在中国农村。她出生于1947年,那时还没有成立新中国。生活条件极差,一年到头只有过春节的时才能吃上一口肉。他那时她最大的梦想就是不挨饿,后来20岁的她与地质队的一个会计结婚了。丈夫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她也跟着衣食无忧了。但天意弄人,陶华碧的丈夫没过几年就患了重病,卧病不起。家庭的重担不得不落单一个年轻的女人身上,1989年夏天,陶华碧开始自主创业。她用捡来的砖头和石棉瓦,在学校周边搭了一个不到10平米的凉粉店。开业的第一天,陶华碧的生意就取得了开门红,7斤凉粉都被售卖一空。食客们对凉粉的免费调料风味豆豉辣椒酱都很喜欢。这款辣椒酱就是"老干妈"的第一代。后来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但是陶华碧发展买她辣椒酱的人越来越多,买凉粉的人却不多。陶华碧干脆搞了一个作坊,专门生产辣椒酱售卖,后来大火,渐渐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企业也越做越大。晚年的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干脆把股份分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自己选择了退休。
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
以前的老干妈真是风光无限,就连国外都一酱难求,陶华碧以为能退下来休息了,将公司分配给了两个儿子。长子李贵山持股49%,次子李妙行51%,掌握大权的次子李妙行上任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把老干妈过去一直用的贵州辣椒,换成了河南辣椒,但是河南辣椒没有贵州辣椒那么刺激,导致口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很多消费者都反映老干妈不下饭了。更换河南辣椒后虽然短期内的确给老干妈省了数亿元,可人们很快就发现换辣椒后的老干妈,品质大不如前,同时老干妈连续三年营收下滑。而大儿子李贵山搞房地产投资开发,一直都在亏损,最后还成了烂尾楼,也间接影响了老干妈的口碑。
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
所以到了2019年,陶华碧无奈,不得不重新出山。这时候老干妈的业绩也有所回暖,2019年营收突破50亿元,同比涨了14%,2020年又涨到了54亿。就在人们在感慨姜还是老的辣的时候,紧接着疫情到来,线上购物成了趋势,直播带货也开始兴起了。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为了老干妈的业绩,陶华碧这几年真的是很辛苦很卖力,已经75岁的高龄,还在努力工作,不断地尝试新鲜事物。比如“老干妈”开通了天猫旗舰店,同时尝试新的品类,卖起了火锅底料、豆腐乳、香辣菜等等20多款商品,这可和原来万年一款辣椒酱的态度完全不同了。还有,现在最时髦的直播带货当然也不能缺,尽管陶华碧本人没有在直播间亲自叫卖,但是,工作人员把陶华碧接受采访的视频剪辑下来,作为背景,在直播间不断循环播放,陶华碧奶奶也算是露脸了,可这销量就是带不起来。
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
有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老干妈之所会出现这样的窘境,是因为老干妈坚持的十二字原则。那就是:不贷款、不参股、不融资、不上市。但是这种原则强到了一定程度,反而可能成了企业头上的紧箍咒,束缚了企业的发展。还有人说,老干妈产品单一,产业链不完整,不接受资本方的融资和扩张等等。
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
但我对这些观点并不认同,老干妈坚持的十二字原则,这背后体现的其实是一种专注的精神,老干妈也是凭借着这种精神,不断做大做强。近几年来销售量的下滑也并不代表老干妈就真的不行了,因为这只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不过我认为,老干妈“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还只是一味的依靠一种单一的口味想要俘获人心,继续占有市场已经不太可能了。毕竟时代在变,人在变,口味同样是在变。
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
老干妈辣椒酱
我认为老干妈想要重新占有市场上,与这些新兴的辣酱公司一争高下,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一些创新研发里面去,研究出一些不同的口味来适应现在新一代。因为毕竟老干妈也是老品牌,有底子在,只需要改变思路,大胆的创新改革,我相信老干妈还是能够重振雄风的,回归贵州民企前十名的。你们现在还在吃“老干妈”吗?你们认为以后的老干妈发展前景是怎样的呢?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同时也希望您可以点赞转发我的文章,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