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写作?
曾经有人问我,我这样回答:因为喜欢。而现在,我不知道自己还是不是喜欢,注入了现实的因素,好像一切都变得越来越模糊。
从《原创文字集》关闭之后,我很少来简书写文,不是不写了,而是去了别的平台。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也只有“澜嫣”和“木加南”清楚,不过,无关紧要了,我现在告诉大家,因为我缺钱。
大概从2020年6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半年多时间,我收获了什么呢?好像没收获什么,除了用文字换来的那区区两万多元钱之外。
写了六个多月,我真的体会到了,写作,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一切都只能靠自己稳扎稳打。所以,我真的奉劝那些去专门花钱学自媒体写作的人,别浪费时间和金钱,有这精力,你完全可以自己看书,然后打磨出一篇精品文章出来。
头条的运营曾经说过一句话,我记忆犹新:写作之路,是漫长的知识积累和持续输出的过程,没有近路。
也因此,每当看到那种收割韭菜式的推荐课程教别人如何写作赚钱,我都特别反感。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参加过任何团体,甚至主动和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我所有平台的帐号,基本上都是“0关注”或很少关注,我从不轻易关注别人,你可以理解为我孤介,也可以理解为我高冷,都无所谓了。
因为,这就是我的个性,即便我想虚心学习别人的文章,我也宁愿去搜索对方的帐号,然后再看,但不会去关注他。可能,这也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延续至今。
就像我曾经看过万小刀的文体,觉得很有深度,于是搜索他的文章学习一样。后来,我也写了一篇,就是那篇写劳荣枝的,比万小刀迟了大约六个小时发表,当时在简书上还有人质疑是我抄了万小刀的。既然写到这里,我顺便申明一下,我真的没抄,参考了一下他的格式,这倒是真的。而且,我写的那篇在百度上是“首发”,有原创认证保护。
熟悉头条的朋友,一定知道,当时万小刀的那篇爆火,好像有1400多万的阅读量,而我的在其他平台上,最高的只有20多万。所以,这也印证了,想写自媒体,真的没有捷径,当你还没有成为头部作者的时候,你根本无法获得平台的认可,也不会大力推荐你的文章。
就算你写得再好,再有深度,平台也会限制给你的推荐量,或者直接判你的文章违规,然后文章就凉了。就比如最近我写的《郑爽秘事:一个“作女”的迷幻人生》,被判无发行资质。但是,我敢说,若是万小刀来写,一定又是一篇爆火的文章。这就是区别。
真的,我写了六个月时间,奉劝那些想通过速成去写自媒体的人,趁早放弃幻想。写作,还是要靠自身的实力,只有你通过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被平台认可,至少要挤到20%的作者里面,你才有可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否则,你想通过培训课程走捷径,最后只能沦为别人收割的“韭菜”。
有时一想,我觉得沉下心来,写篇散文或是小说,可能更加有成就感,这比那些能赚钱的文字或视频好多了。有些事,当你真正去经历了,才会发现,什么才是最好的,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
所以,我用了六个多月时间,证明了我在自媒体上的写作,就是一个笑话。今晚,想了很久,我还要不要写?好像一时也找不到答案。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曾经,我要写一个故事,或是虚构一篇小说,真的很快,自己和自己对话,身临其境,一气呵成。而现在,似乎多了一些思考,没以前那么轻松了。其实,我也遭遇过很多写作上的瓶颈,就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半天坐着不动,想很久也想不出一句话,就算憋着劲儿写了一篇,回头一看,又觉得写得太敷衍,于是全部删除,重头再写。
越来越觉得,我真的不适合写作了,断断续续写了好些年,好像一样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没有,连业余都称不上。以前,我投过《人民文学》,投过《萌芽》之类的,现在是不敢了,就这水平,连自己也瞧不上,这不是笑话吗?
就算以前在博客上认识一个旅美作家,叫什么名字忘了,我几年不写博客了。他当时说我的文章不错,还时不时评论什么的,现在看来,那只不过是文人之间的相互追捧罢了。因为,我现在看自己以前写的文章,觉得文不像文,不知道写的什么,哪有什么优质可言?
比如今晚偶然看了一下以前写的《求白仙》,当时是看了鲁迅先生的《药》,心里激动而写的。可现在看来,这根本就是瞎扯,根本就没有突出主题,小说的内涵平平,越看越不满意。
不知道这是成长了,还是退步了?就像现在写的这一篇,我觉得没有主题,想写就写,写到哪里算哪里,自顾自话,这算什么文?真的是自白?还是自我剖析?还是对写作的一点感悟?
我觉得都没有,说直白点,这就像是一个人在瞎扯。或者这样说,心里压抑久了,想找个地方发泄一下,可能更准确吧。
写作,曾经是我的一项乐趣,每当我应对完生活中烦心的繁杂的事物之后,我都能够在写作中获得短暂的平静,而这片平静,也成为我心灵短暂的栖息地,是我所能觅得的最美妙的精神乐园。
可是,后来的我,越来越难以走进这片精神乐园。即便我知道,乐园的门,始终向我开着,但我却时常因为生活而迷了路。
这让我想起了音乐,如今的我,是真的已经放弃了钢琴和吉他,连家里摆设的那一套蒙上了厚厚灰尘的架子鼓,也不过只为我带来一些过去的回忆罢了。
有时,感觉很累,也很空虚,做了许多事,却依然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可能,文字,终有一天,也将成为我的一片奢望吧。
忽然想起了以前写的一篇文章,里面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话:马克思能在儿女的啼哭声中做出《资本论》,所以他才是伟人。而我算什么呢?
不过,我觉得还是难以割舍文字,如同我如此眷恋自己的生命。
网上看过一句话,深有同感:“日子太短,而思绪太长,长过了阳光的丝线,长过了雨滴的珠帘,长过了父亲的叹息,长过了母亲的白发,长过了童年的笑声,长过了青春的泪痕。长得伶仃彷徨,叫人心疼。于是,我只有在字里行间为它们建一个长长的家,让它们落脚生根,歌舞升平。”
的确,我曾精心雕琢写下的文字,就像注入了自己的灵魂,尽管差强人意,但也是我内心真实的写照,它是有感情的,也是有温度的,有着可以触摸的质感。
我曾经所有的忧伤,都能在过往的文字里找到当初的影子,这是青春里走过的痕迹,也是聊以慰藉的窗口。我忘不掉它们,如同现在我舍不下文字。
多少个夜不成眠的日子里,我独坐窗前,写下对过往的怀念,也写下对未来的期许。没掌声,没人懂,没人夸,就像曾经写的文《有一种追求,注定单枪匹马》。但那时的心情却是愉悦的,尽情释放压抑的情感,聊以抚平内心的创伤。
每一个用字都精挑细选,选到最后还是用了最质朴的文字,记得久言还说过,朴实无华,如沐春风。
后来,久言消失了,而我,也变得更沉默了。
现在,我还能写出以前那种朴实无华的文字吗?我不知道,我甚至一次次怀疑,我真的不是块写作的料,就连当个兴趣,也显得是种奢侈。
就像以前某乐队的哥们儿说,你连面包都买不起,还玩什么音乐?文字亦然,连家庭都照顾不好,还写什么文字。每当想着这个,一个人坐在电脑前写下这些不着边际的文字,都像是对自己的一种嘲讽,我太失败了。
在结尾处,当我再次问自己:你为什么写作?
我竟然无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