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昨天带女儿去商场玩的时候上厕所。上完厕所要去洗手,正好有一个适合小朋友高度的洗手池。女儿很喜欢洗手,可惜在她之前已经有两个小孩在用,我跟她说需要排队。
好不容易等别人洗好了,结果一个妈妈正好挡住了我女儿的去路,还没来得及靠近水池,直接被后来的一个小女孩给抢先一步。我女儿很急,明明是她在边上排队,却被别人抢先了,虽然我心里也有些想法,不过这么小的事也就算了。毕竟抢先的小女孩估计眼里只有空着的水池,也许根本没看到被大人挡在身后的女儿,而且女孩的妈妈不出面干预,我也不想为了小事斤斤计较,就让女儿再等一会。
结果女孩的妈妈想帮孩子洗手、按洗手液,但是女孩不愿意妈妈帮忙,这样一来二去,女孩发火了,嘴里一边说着不要,一边开始推她妈,最后直接打他妈妈的手,再把手上的洗手液甩到她妈妈身上以泄愤。
“好好好,我不碰你,你自己洗。”,我没想到这个妈妈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这么一句。
“说了不要你帮了,最讨厌你帮我……”,女孩一边洗,一边嘀咕。
“好了,我知道了,以后不帮你洗”,妈妈重复着。
然后故事结束了。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里告诉我哦!
说说我的看法
1.这对母女的矛盾应该很早以前就开始出现了。否则不会为了洗手这么小的事让小女孩发那么大的火。
2.这个妈妈教育明显存在问题。
(1)一般情况下看到有孩子和家长面向着水池并站在水池边还没洗手,就应该知道他们是在排队、或者准备去洗手,但这个妈妈完全无视站在一边的我们,当然,也许她们两个真的没有看到我们。不过孩子的礼貌教育就要从这种小事做起。
(2)小女孩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不需要帮助,这个妈妈不依不饶地拿着孩子的手去按洗手液,结果导致孩子情绪失控,并做出了推人、打人的举动。
(3)在看到自己孩子做出这些举动后没有进行任何干预,也就是说默认了孩子的做法是对的。那么下次孩子也许会得寸进尺,做出更夸张的举动。
(4)这位妈妈平静的并抱有一丝歉意地对孩子说不再干预她,那就意味着这种举动在生活中经常出现。因为如果是第一次,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惊讶、甚至有些恼火的。看来这位妈妈平时一再地纵容孩子用这样的方法来发泄情绪。
如果换做是我会怎么做
1.首先看到水池边有人等着,我会让孩子等别人洗完了再洗,因为是别人先来的,凡是都有先来后到。
2.如果我们无意间抢在了别人前面,我发现后会让她先停一下,即使是无意的,我们也算插队了。
3.孩子如果不愿意我去帮助她,我会停下来,让她自己摸索,即使她完全不会。这是尊重孩子的表现。
4.如果孩子发脾气,甚至因此而打人,我会做以下几点。
(1)先把她拉到一边,等她情绪平稳后跟她说:“你是不是特别生气别人干预你?”之类的话,把孩子心里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叫同理心。成人之间的矛盾也适用。
(2)我会表示理解她的感受,然后尝试拥抱她或者让她拥抱我。是的,你没看错,用拥抱的方式解决两人的隔阂,这招很好用,成人之间的问题也可以用这招。往往拥抱后,情绪会平静很多。
(3)说说当时我的感受,比如被打的人会痛,打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且会让矛盾升级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在情绪稳定后,孩子心里也明白自己做错了,这样更容易让他们承认、接受错误。
(4)最后讨论一下以后碰到类似问题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的感受更好。如果孩子太小可能没有能力想出解决办法,可以由你来引导并告诉他们以后可以怎么做。
说到底,这对母女之间的“争斗”就是权力之争,也许小时候孩子太小而无力反抗,但一直心生怨气,长大了开始变得“叛逆”并开始反抗。这位妈妈估计平时管得挺多,而且从未处理过这些矛盾。
当大人和孩子出现权利之争时,只要有任何一方撤离争斗,那矛盾自然就化解了,因为一个人争不起来。比如小女孩说了两次不要来帮助她时,这位妈妈放手了,不再控制她、帮助她,那么后面的故事也不会发生。
不要看这些都是小事,往往亲子之间的矛盾都是由这些小事而引起的,不要到孩子青春期真正的叛逆才来想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PS:如果孩子到青春期没有叛逆,一种是你教育得好,家庭气氛很和谐,互相尊重对方,所以根本不需要叛逆。另一种就恐怖了,在该叛逆的年龄没有叛逆,那么会在成人后、甚至年纪大了之后用其他形式来叛逆。(比如偏选家长不喜欢的工作去做、就挑你们看不上的对象去恋爱等等,让家人操心又毁了自己)
所以,育儿这件事说小就小,说大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