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我才第一次体验了共享单车。在春日的梧桐树下骑单车是无比惬意的体验——如果梧桐树掉下的毛毛没有一直在我脸上狠狠地拍的话。
之前看到各种文章评论,说共享单车是国民素质的照妖镜,这让我不禁想起一件事来。
我小的时候,我们全家都属于铁路系统,那时候的铁道部是一个独立系统,有自己的公检法、医院、学校……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存在,我们生活的地方也是“铁路地区”,与“地方”、“兵团”共同构成一个城市。
也正因如此,我们的城市雕塑是三只向上托起的手,寓意三方共建。但“三只手”,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于是这个雕塑一直成为城市的标志性笑柄,大概在我上大学以后,终于迫于舆论压力被拆除了。
然而这并不是重点,我是想说,那时候铁路系统内部的每个人,基本上都过着别无二致的生活,工资收入差不多,房子都是单位分配的,制服一年四季统一发放,逢年过节的福利大米和带鱼都一样。
铁路要保持安全生产达到一定时长是有难度的,所以每当“安全生产五百天”,“安全生产一千天”这样的日子,就会给全体职工发一个印有统一logo的纪念品。有时候是保温杯、有时候是电子闹钟。我小学时发的闹钟,至今我爸妈还在使用,质量是真的今非昔比。
而在我高中的一年,因为安全生产天数极多,全铁路系统每个职工都发了一辆自行车。我记得很清楚,是山地车,蓝色车身、黄色车轮,于是那段时间整个地区都流淌着同样的单车。然而,毕竟单车是很容易被偷窃的东西,我有个同学光在我家门口就丢过两辆车。
当整个地区都骑着同样的单车时,车被偷了要怎么办呢?很多人的解决办法是——自己也去偷一辆。反正车长得都一样,偷来偷去,都是内部循环。
我现在回想起这件事,突然意识到,这简直就是共享单车的雏形。
要说国民素质这件事,十几年来变化不大,好死不死,还是那个德性。但如果你跟80年代的人说以后房子是要买的,而且有可能倾家荡产都付不起首付,他们大概死活都不会相信。韩寒的电影《乘风破浪》里,彭于晏屯了一箱BP机,觉得很多年后一定会靠它们发财。
其实我有时候也在想,那时的传呼小姐,后来都去哪儿了呢?现在的00后们,大概也无法相信这个世界曾经是没有手机的吧。
《乘风破浪》里,彭于晏一脸纯真地大喊:我和这个世界一样,是不会变的。
世界不仅会变,而且每每变得猝不及防。
前几天,马云在演讲里说:未来二三十年,绝大多数人是很“倒霉”的。我觉得他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恰恰处在时代变化的剧烈洪流中。我对这一点危机感甚重,尤其最近正在看《未来简史》和《人类简史》,书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在未来世界,大部分人都是多余的。
对这一点,我是非常认同的。早在我小时候,就看到《奥秘》杂志里写过,如果把地球在宇宙中存在的时间比拟为一天24小时的话,生命的出现大概是在这一天的正午12点,而恐龙的出现是在14:00,而人类的出现则是在这一天的晚上22:00,也就是说,人类出现的时候,地球的生命已经接近了尾声。而人类大概会在23:00以后消亡,之后的地球由人工智能继承。
因为对这个理论的印象太深刻了,我一直记到现在。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里,未来的大多数人类都由流水线生产,专门用于从事低级体力劳动的,调低智商值,身形统一粗短,肤色都呈棕黑色,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仅靠肉眼就一目了然。一切活动、庆典、战争,都为了拉动消费。
而《北京折叠》里,城市按等级分成三层,最下层人只从事垃圾分拣工作,每天只享有8小时,剩下的时间都强制休眠。
……
世界是会变的,并且重要的变化往往让人猝不及防。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人类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