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名男孩在武汉被车撞后,他的母亲因为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选择跳楼自杀。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网络失德行为的讨论和惩治期待。
网络失德行为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严重问题。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随意发表言论,言无不尽。事物两面性决定了网络在提供各种便利的同时,存在负面影响、不良模仿和失德失控的风险。在经历过三年疫情之后,社会停摆带来的经济压力和特殊时期心理特点让更多人依托于网络,用网络作为情绪的宣泄口。
当某个事件发生后,在震惊之余,人们立刻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做出评判,甚至连看剧时的弹幕都充斥着恶意:长得真丑、演的真烂、这哭戏简直没眼看、穿这么暴露,不被强奸才怪,等等言论都会对当事人产生极大的影响。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也在《乌合之众》里指出,个体一旦组成群体,就会变得非理性、易激动、少判断、易被左右、容易走向极端。
无法想象这位母亲的痛苦,在失去儿子之后,却遭受“打扮过于精致、她都不哭的,不像亲妈,不就是想多要点赔偿吗”之类的评判性言论。在媒体确认跳楼事实后,又立刻传出孩子爸爸也跳楼的谣言。人言可畏,其心可诛。是嫌事不够大吗?是日子过得太平淡了吗?是家里吃不上饭非要拿别人的悲剧下饭吗?这种不堪网暴采取极端行为的事件绝非个例,郭麒麟在普法剧“平凡之路”里,完整呈现了战损男却被网暴的全过程,明明是见义勇为,却被无知网民和无良媒体恶意挑唆,给坏人递刀子,大吃人血馒头。
在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舆论和情绪的力量借助网络呈百千万倍增长,公众舆论可以强大到拯救旅美熊猫,也可以可怕到动摇人的信念,摧毁人的生命。
网络就像终极武器,善用是福,恶用是祸。除了要加强惩治措施之外,我们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络失德行为的问题。在加强道德教育之外,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善心、存善念、说善言,做善事。播撒下善的种子,就可以开出善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