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跑步日志的目的是让你留出一定的时间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与跑步有关的事情上。
——尼可拉斯·罗曼诺夫
我起初是抱着改善跑步姿势的目的去读尼可拉斯·罗曼诺夫的《姿势跑法》,但开卷后关注点就从跑步姿势转移到了跑步日志上。作者用了一个章节专门介绍写跑步日志的必要性,以鼓励人们去养成写跑步日志的习惯。我以前有手写日志的习惯,现在主要发朋友圈记录(这也算一种日志的形式),写过马拉松赛后所感所想,但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写日志还能跟提高跑步成绩有关联。实际上,除了本书作者,还有一位知名作家——村上春树——也有坚持写跑步日志的习惯,多年累积的日志帮助他完成了一部以跑步为基轴的回忆录——《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由此可见,跑步日志有值得学习的意义。
为什么要写跑步日志?
最佳的跑步训练应该是身体训练和大脑训练的结合。作者认为,仅依靠肌肉训练也可以让人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但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成绩,就必须同时训练大脑。
为什么我们的跑步表现会停滞不前?作者分析,原因更多在于心理方面的缺失。在人的大脑系统中,显意识和潜意识共同作用又相互制衡。在长距离奔跑中,当显意识发出指令让身体继续奔跑时,潜意识却会反其道,夸大身体的疲劳感,要让身体立刻停下来。潜意识的这个信息在显意识中留下印记,不断重复后变成一种制约显意识的界限,只要你跑到界限距离就会产生同样的感觉,跑步水平就遇到了平台期。
要突破瓶颈、提高成绩,显意识必须能够领悟潜意识的工作状态,才能与潜意识默契配合。而跑步日志正是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保持心态平和、达到意识控制协调的重要手段。
如何写好跑步日志?
写跑步日志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你可以采用传统的纸笔形式,可以用电脑记录,也可以用手机输入,比如用专门的日记app,发微信朋友圈,或者在跑步app中发布动态信息。这些全凭个人喜好,但有用的跑步日志的内容应该包含以下方面:
-
基本内容
即一次跑步活动的基本信息,比如跑步距离、运动时间、跑步路线、天气状况、饮食内容及身体感受等。这些信息将为效果评估、问题分析、经验总结、计划调整提供依据。
现今功能强大的跑步app已经能够涵盖大部分数据,但一些细节仍需由自己亲自去补充,以跑步路线为例,路面质量、道路障碍、人车流量等可能影响训练效果的信息是无法在跑步app上直接看得到的。
-
个人档案
即开始跑步以来的运动历史,要像对自己做一个全面采访一样,写下你直至今日的锻炼情况,比如跑龄、参加过的比赛、最好和最坏的经历、个人最好成绩、最长距离、喜欢的跑鞋、在穿的跑鞋、所受的运动损伤及带来的影响、与跑步相关的心理活动等。
所谓的进步,就是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当我们想要变得更好的时候,就需要详细地了解自己过去的跑步表现,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跑步个性类型。而对心理活动的描述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潜意识思维做出总结,引导它发挥积极的作用。
-
目标
要制定一系列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及详尽的实现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跑步训练也要有明确的目标,没有目标的训练是盲目的、低效的。有了清晰的目标方向,才能转化为有效的行动。制定的目标要可行、可量化,要有具体的完成时间。跑步日志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训练进度、合理安排时间、跟踪训练进度、调整修正计划,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
注意力的准备
这里写下将要进行的训练、打算使用的训练手段及期待的训练效果。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结合“训练小结”做一个效果评价,根据期望效果的实现程度,可以针对性地调整训练内容或者适当地调整对下一次训练的期望值。
也可以将某次比赛的心理过失作为注意事项写下来,提醒自己在下一次比赛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
训练小结
每次跑步训练结束后应该做一个小结:你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有何领悟,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录训练感想比记录取得的进步意义更大,这有助于我们保持清晰的大脑,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训练上。训练的经历经过总结,才能升华为经验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重新审视
不是每次跑步训练都会让人满意的。当一次训练不尽人意、令人沮丧时,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已经发生的事情,从中找到积极的因素并记录下来,从而将潜在的消极状况转化为积极的影响。发现并记录积极的事情可以激励我们不断进步。
-
思考与感想
这部分由你自由掌握。可以记录任何有关跑步的体会,听到或看到的有关跑步技术信息的评论以及训练时令人振奋或讨厌的事情。学而不思则罔,一味地埋头训练而忽视思考,则难以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让写跑步日志成为习惯
写跑步日志是一种好习惯,跑步可以健身,写作可以健脑,跑步日志至少可以帮助我们记录跑过的路流过的汗水,见证我们的努力和进步。如果你对跑步有更快更远的追求,可以按照作者介绍的方法,从现在开始写起,让写跑步日志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