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我不想去幼儿园。
我:为什么?
女儿:幼儿园里没有妈妈。
女儿:中午睡觉的时候,我睡不着。
我:那你在干嘛啊?
女儿:我不敢动,就躺那里发呆。
我:这个事情你和老师说了吗?
女儿:没有。
我:为什么不说呢?告诉老师,她会帮你解决问题的。
女儿:我不敢说/我不想说。
女儿在幼儿园,有她的烦恼。所以,她不想上学,开学没有期待。
早上上班和女儿道别时,她问今天能不能睡懒觉,我说可以啊,今天周三,明天周四,这两天早上都可以多睡会。她说,周五我就要和你一起起床了。我说是啊,周五要上学了。
我问她对上学有没有什么期待的,她说有啊,期待表演节目(幼儿园迎接小朋友的音乐会活动)。
然后转念一想又委屈地说,不想上学,因为在家待的太久了,会想妈妈。
我接着她的话说,是呀,宝宝在家里待的太久了,习惯了家里的感觉和节奏,习惯和爸爸妈妈奶奶姐姐在一起,去学校之后要和老师同学一起,这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这种改变肯定会让宝宝不习惯的,这很正常啊。宝宝给自己一点时间,慢慢去适应吧。
知道女儿对开学没有期待。我们从上周一女儿从老家回来开始,就已经在为她开学做准备工作了。
· 带女儿和我们小区里她班同学一起玩,帮助她找回之前熟悉的感觉,也减少开学后对同学的陌生感;
· 调整作息,暑假姐姐在时几乎每天都晚睡,早上不起床,中午不午睡,最近晚上睡觉时间一点点在提前11点10分--10点50分--10点30分--10点10分--10点,早上差不多和我一起醒,中午午睡,目前基本调回上学期间的作息。
· 同步学校老师信息,告诉她老师为迎接她和同学回学校,准备了很多好玩的游戏、有趣的事情。
· 营造快要开学的氛围,明确告诉她开学的时间,算算距离还学还剩几天,告诉她开学不能睡懒觉,女儿目前认识到开学这件事是必然的,她也能接受。可惜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对她来说,幼儿园是和家不一样的地方。
她说,幼儿园里没有妈妈;午睡的时候睡不着但不能动,只能躺在那里发呆;有时候遇到问题不敢和老师说......
上学期女儿有一次问我,妈妈烦恼是什么?当时被这个问题惊到了,女儿竟然会思考这个问题。
成年人经常向往童年,说童年多么美好。其实,童年并不是无忧无虑的,说无忧无虑的都是成年人,早已经对曾经自己的童年时光模糊了记忆。
单说童年在学校的生活,我想对每个孩子来说,和同学的相处、争夺老师的关注目光,这些都可能成为孩子的烦恼。
女儿去年上小班,开学前对幼儿园生活充满了期待。
开学第一天,其他小朋友在门口哭哭闹闹不愿意进去,女儿洒脱挥手跟我告别,放学回来激动地和我们分享幼儿园的趣事。
开学第二天,我送她到门口,和保安叔叔热情打招呼,蹦蹦跳跳进去了。
开学第三天,早上送她去学校,在门口遇到同学,和她同学手拉手走进幼儿园。
......
第一个月,每天开开心心去学校。我以为,女儿顺利度过了分离焦虑期。结果,这场分离焦虑并没有缺席,只是延迟了。
九月份女儿发了两次烧,请假在家待了几天,十一国庆在家待了7天,女儿开始对去幼儿园这件事不再期待了。
十月份第三次生病,在家待了一个星期左右,已经不想去幼儿园了。商量着送到幼儿园,开始有点不适应、午睡后起床情绪差、会哭着说想妈妈、放学回来让奶奶给我打视频......女儿的分离焦虑情绪终于爆发了。
和她老师沟通之后,意识到女儿性格要强,前段时间压抑了分离焦虑,现在崩不住了。很心疼,之后我重点引导她表达情绪,经常和她聊着聊着,她就委屈地哭了。
整个小班的一年里,女儿每个月都会生一次病。翻看我和她老师的聊天记录,说得最多的便是请假。
这一年,女儿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新技能,懂得了不少道理,长了不少见识,但女儿心中对上学这件事,始终没有发自内心的接受。
· 去药店买药时,医师说快开学了,想上学吗?她说我不喜欢上学。
· 给她洗澡时,我说好久没见你的同学朋友们了,你想他们了吗?她说我不想。
· 去姥姥家时,姥姥说马上要开学了。她说我不想开学。
今天说期待上学,其实她期待的不是上学这件事,她期待的是在音乐会上表演爱莎跳舞的节目。昨天晚上确定了要买的爱莎裙子,是她一直以来想要的爱莎拖地的裙子。然后睡前问了我两个问题:
· 我表演的时候台下有没有看?
· 表演结束的时候能不能放像小小优趣里那样的彩带(喷彩带)?
女儿对这次的表演充满了期待,我也同样充满期待。期待和女儿一起通过努力,做一件很酷的事;期待女儿的第一次表演,成为一次美好的经历;期待这次的经历,可以帮助女儿顺利度过中班开学的焦虑期,帮助她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
有一天,我希望女儿能享受幼儿园生活,不再把上学看做是一件有负担的事。
我需要陪着女儿一起努力,在关键时刻,告诉她:
· “暑假在家待的太久了,幼儿园的环境里不熟悉了,会不习惯幼儿园的饭、幼儿园的小床、不习惯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想在家里和妈妈一起玩,这些妈妈都知道。”
(目的:接纳她的情绪,陪着她从不适应到适应)
· “妈妈知道上幼儿园不容易,幼儿园里没有妈妈。我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并不是你一个人有这种感觉,妈妈上学的时候每次开学也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幼儿园里没有妈妈,但妈妈其实一直陪着你呢。你在幼儿园和同学玩游戏的时候,妈妈也在和同事们一起工作呢;你吃午饭时,妈妈也在吃午饭;你睡午觉时,妈妈也会睡午觉,还会翻翻你的照片,因为妈妈想你了;你放学回家一边玩一边等妈妈的时候,妈妈也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呢;妈妈想要快快地见到你,所以工作时做事情很快,就是希望能早点下班回来抱你。”
(目的:共情,告诉她妈妈一直陪着她)
· “妈妈看到你今天在学校画的画了,画得好像啊,之前没发现宝宝竟然能画得这么好。”
“今天老师说你在幼儿园想妈妈了,但没有哭,老师说你好坚强,妈妈也觉得你很厉害,来让妈妈抱抱吧。”
(目的:鼓励她,肯定她,让她看到自己的进步)
THE END
- 感 谢 阅 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