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
我母亲是刚烈的,同时又是炙热的。
对什么事情炙热呢?事业。
她和无数普通人一样,有着不切实际的发财梦,梦想自己有一天成为富婆,走上人生巅峰。她到现在,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个很有才的人,只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自己搞起来。
既然是一个热衷搞事业的人,为什么到了现在还没有实现她的“富婆梦”呢?
因为她和许多普通人一样,走了许多弯路。
前面提到,我妈在0几年的时候,通过收银员的工作,攒下了一些积蓄,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她发现这份工作并不理想,收入是一方面,但更多是缺少对我的陪伴。
那份工作两班倒,我时常在晚上看不到她,独自一人在家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哪怕只是个二十多平的小单间,我也会被门外的脚步声、窗后的高空坠物以及隔壁情侣的吵架声给吓到。久而久之,我更不愿晚上一个人待在家,一放学就往她上班的地方跑。
有一回,她见我等得太久了,要赶我走,我不走,她便生气地骂了我,我还是不走。不得已,她只能跟同事交接班,少拿两个工时,送我回家。
这一路上,她蹬着自行车,沉默了一路。在快到家的时候,她突然掉了眼泪,对我哭诉:你知道你这样一闹,我送你回来就少赚两个小时的钱,你就不能体谅一下我吗?
她委屈,我也委屈,但我认为此刻还是不说话为好。只是想着,自己再长大得快点就好了,这样我就再也不会害怕了,也能替她分担了。
正因为这件事,她选择了离开这份工作,另求谋生。
之后,就开一家面包店。我母亲钱挣得不多,认识的朋友却不少,这面包技术,就是从她朋友那儿学来的。至于设备场地,也只能东拼西凑,能捡便宜的捡便宜,能手工做的就手工做,实在贵就只能借钱了。
就这样,在这城中村找了个热闹地儿,租下了一间稍大的商铺,有两间房,我们搬进了最里面那间房住。
开业当天,客户可以说是蜂拥而至,除了我和我母亲,还有我的小姨、姨奶奶,也都来帮忙了,面包没烤好,人都挤满了门,有的甚至还怕拿不到面包,先把钱扔了进来。
到这里,你可能就会好奇,是什么面包这么吸引人?这面包,放在今天它一点都不稀奇,还没肉松小贝好吃呢,但在当时人们就图个新鲜,没吃过的都好吃,它就是“蜂蜜小面包”。
门庭若市,是一家店铺生意兴隆的象征,我们也以为生意会像刚开业那样持续发展下去,可惜没几个月,来买面包的人渐渐少了起来。
我母亲也很聪明,她不断学习推出新品,不止有烤包,还有蒸包,原味蛋糕,虎皮蛋糕,肉松蛋糕……哪怕没挣几个钱,日子倒也安稳,再后来,她嫌做面包太累了,又改做粉面饺子,牛杂煎饼之类的小吃,总之,一直在餐饮行业深耕着。
要是日子这么安稳过下去也还好,可是啊,上天不喜欢这个剧本,非要给她的人生来点挫折才觉精彩。
一天,我母亲的另个朋友开着豪车停在了店门外,进来找她闲聊,说是闲聊,一边掏出个小本子,一边翻出几张照片,说着说着又从一旁的手提袋里翻出一瓶化妆品,我是听不懂她们聊的什么,我只知道,我母亲被她说动了。
自那以后,面包店就由我和小姨舅舅一起打理,也不知道她上哪儿去了,说是去学习去了。结果,学着学着,把面包店也给学出去了。
后来我才知道,她是被她这个朋友骗去做了直销,这在当时是非常火的,一个拉一个下水,一个害一个破产。
面包店做不下去了,她又开始琢磨起了新生意:茶麸洗发。
是的,面包店转型洗发店。
别的不说,我母亲干一行行一行,这洗发店一开,每天都有人上门预约洗头,上到八十,下到小朋友,都被带来洗,老客户也是越来越多,还没有做面包那么辛苦(做面包需要凌晨早起做),收入也相对稳定些。
往往看到这样的段落,你们就知道我接下来要说什么了,没错,那个天煞孤星又来了,她真是专逮着我母亲一个人薅啊。
结局就不多说了,亏钱,倒闭,她又去打工了,工作还是收银员,就像是体验了一把老板娘的生活,体验完了就送你回来了。
这还只是她兜的第一圈,剩下几圈就简略过过吧。
她通过第二份收银员的工作,又攒下了一笔钱,当然,这笔钱主要是给我初高中读书用的。她依旧想开一家店,和以前一样的操作,租了间商铺,起初做面包等餐饮类,做不下去了又改洗发店,不一样的是,这第二次创业,并不如第一次那般成功,不仅没做起来,还欠了一笔债,这是第二圈。
第三圈,她这回也不出去打工了,直接找人借钱,这次她目标明确了,就是想开一家洗发店,我也不知道她的资金哪里来的,总之又开了起来,一样,没做成,这次更惨,客源都没有,开了不到两个月就关门了。
第四圈,她也不想折腾了,说自己想学跳舞,想开舞馆,神奇的是,她确实也学成了,也开成了,似乎一切都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但老天依旧不愿看她好过,你抵得过人祸,还抵得了天灾?是的,口罩时期来了,封城,关门,无收入,每月还欠着一笔租金。
这期间,她也还被其他人介绍做直销,参加各种现场活动,一边被人忽悠着囤一堆产品在家,一边在朋友圈晒着自己快乐搞事业的日常,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已经成为富婆了,实际上是她帮别人成为了富婆。
未来看到“直销”二字,请直接把它跟传销划等号。
她真是不疯魔不成活。
口罩时期结束后,她关掉了商场的舞馆,选择回老家开,从我们住的地方回老家需要两小时车程,她没有车,这意味着每星期她都要坐着大巴,走那颠簸的山路回去,就为了挣那几个钱。
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个好选择。
到这里,中间其实还有其他创业插曲,但我已经写累了,不是打字打累的,而是替她感到心累,同时,我又不理解,为什么她这么折腾下来,还能始终保持希望,保持炙热呢?那些口口声声说会带她发家致富的,她怎么就不会选择远离呢?
现在,她仍在创业,我不理解,但我会给她支持。去年,她在朋友投资的一家洗发店打工,按理说挺好的一件事,至少有了份可靠的工作。可是,打工不给你钱呢?让你白干一年呢?
她总是那么坚定的相信她的朋友,而她的朋友又总是一次又一次消耗着她。
但她从不抱怨,她也只是觉得各有各的难处,老板投资失败,发不起工资,也可以谅解,自己再找找其他谋生路吧。或许她也是在谅解过去的自己。
她现在,有了更清晰的奋斗目标,我也相信这次她一定会成功,祝福她。经历了这么多,结局再差也不会比现在更差了吧?
---------------------------------
现在很多人失业,包括我也是,我因为抑郁症发作不得不离职。我相信很多人都很煎熬,挣钱不易,但也请大家在失望迷茫的时候,看看这个故事,希望我母亲那保持希望的热情能鼓舞你,失败不可怕,重来就是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去体验的,这把玩输了,体验下一把,那句至理名也是没错的:我们是在不断的试错中前行。
大胆去试错吧,也就活这一次对吧?
小插曲:我母亲虽然混得穷困潦倒一屁股债,但她收养了五只猫咪,一只流浪狗,每天吃穿都紧巴巴的,她还要省吃俭用留钱养它们。说来也好笑,她自己也吐槽:早知道不养它们了,带回来就是累赘。
说完又开心地去撸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