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情牵挂着多少人,震撼了多少心。一首诗留在了多少人的心中,拨动了多少心弦?人间四月天,最美在心间。徐志摩一段缠绵悱恻又纠缠未清的情,当时颠覆了多少人的心,至今又有多少人为之津津乐道?徐志摩一首《再别康桥》轻音回响,多年来又撩动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只因情已现,但诗中所蕴含的爱意难分。
《再别康桥》至今传唱在年轻人的心中,但其中情感隐隐约约似乎已摸着但又难明了,恰若诗句所述一般“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虽经多少人的精心解读,让人回味无穷,依然还是意犹未尽。穷究细想,云彩一别,仍值得推敲玩味。故而从“云彩”一究徐志摩的康桥美梦,一窥其蕴含诗中的美好情感。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似乎一改别离常态,但若细想,就能明白,此处“云彩”大有意味,绝非等闲之物,实乃人与境的变幻之物,感情的附着而已。诗人18岁便奉家长之命与张幼仪步入婚姻殿堂,但诗人并不爱张,故而内心失落。随后,诗人游学欧美,来到了康桥,陶醉于康桥的美景,获得心灵的慰藉;沉浸于康桥的文化氛围之中,发现了人的灵性,获得了全新的思想。但爱情生活的失意和痛苦,虽有美景也不免孤独失落,面对好友的询问,他曾说,“我将寻访我人生之唯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正是在此时此地,诗人遇见了林徽因,一个兼具传统东方女子神韵和才情,又有西方女子的洒脱和大方的美女,他认定这个人就是自己要寻找的唯一灵魂伴侣,立时坠入了爱河。爱情的灵性,康桥的美景开启了诗人的诗歌创作之路。两人相游于剑桥,相约于剑桥,剑桥的河畔,剑桥的流水,乃至剑桥的天地万物都映衬着诗人与林徽因的相依相伴,那时的爱,那时的情,诗人倾尽所有投入其中,情到深处,他不禁问过“徽徽,许我一个未来吧。”她若一朵娇艳的玫瑰,享受着诗人几近疯狂的追求和爱,他无情地抛弃了妻子,只为等待她许的一个未来。
但是等来的却是“徐兄,我不是你的另一半灵魂,我们是太一致了,就不能相互补充,我们只能平行,不可能相交,我们只有友谊,不能有爱情。”面对这犹如决绝的话语,他依然坚守着,他相信,她就是自己的灵魂伴侣。但就在他抛弃妻子,与家人反目时,她离开了,她恋爱了,留给诗人的只有背影。
往事历历,她结婚了,她携夫游历欧洲,他也重回康桥,看着这一草一木,都是那样的亲切,但已没有往日的欢笑,往日的温柔。收拾心情准备离开,抬头仰望,平常为人们欣喜的云彩出现在天空中,勾起了往日场景一幕幕。云彩是典型的传统意象,既有轻盈,纯洁,唯美,洒脱,惹人喜爱的特点,也有漂浮不定,容易消失的特征。当诗人看见云彩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才貌兼具,中西合璧的林徽因,她的音容笑貌,娇妍嗔态。其次就是两人在康桥相识相恋相依的美好时光,云彩在此处触动了诗人告别时凄迷的内心,也凝聚了诗人所有的美好回忆,故而诗人开头用“轻轻的招手”,诗尾用“我挥一挥衣袖”都只为那一片云彩。
云彩是这首诗的情感触发点和归宿,是这首诗的诗眼所在,如此方能明白,这首《再别康桥》绝不只是一首对康桥惜别的离别诗,而更应该是一首诗人对往日爱情的告别诗,结合林徽因此时境遇和诗人情况,这首诗写的虽然隐晦,但结合“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中那种欲别还留的情态,还可读出诗人对此段恋情的痛楚和埋藏于心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