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韩国电影《爸爸是女儿》,讲述了银杏树下父女俩无意间互换灵魂后七天里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情。其实真实世界里若真正存在灵魂互换的情况,那必然是可怕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演不好真正的别人。何况,当爸爸成为女儿,妈妈每天对着女儿喊老公,那必然会导致不堪设想的伦理问题。
但是,我们又是多么想知道当爸爸成为女儿后会发生些什么啊,因为爸爸们常常告诫女儿:不要早恋!不要化妆!爸爸早出晚归供你上学是希望你好好学习,爸爸像你这个岁数的时候,可是班里的优等生呢!爸爸们总有理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责女儿。
每当这个时候,女儿一定特别想让爸爸来体验一下自己的生活。女儿不想当爸爸,因为爸爸不仅年纪大,思想老旧,而且长得也有点对不起群众。梁朝伟、郭富城都是假的,男人老到爸爸这个岁数完全没有一点成熟男人的韵味了。中年发福后,爸爸们最喜欢茶余饭后搓顿小酒,然后喝着喝着就把手伸到小肚子上满足地摸上两下,活像午后阳光下一只懒懒地窝在墙角的喝醉的猫。
但是女儿们一定很想当上一回爸爸。当变成女儿的爸爸由于成绩退步被老师叫家长时,像曾经的爸爸一样毫无顾忌地挥起大大的巴掌,一下一下狠狠地落在“女儿”的屁股上。让爸爸知道挨打的滋味,让爸爸知道做女儿一点也不容易。
可是女儿们从来不想做永远的爸爸,因为成为爸爸后就只能看着以前非常喜欢的那个英俊的男孩子干瞪眼了。
于是女儿的幻想在电影里实现了,在《爸爸是女儿》里,爸爸和女儿有了一次为期七天的灵魂互换体验。爸爸原本以为那个每天认真上课做笔记的女生一定是全班第一,但是自认为以前高中成绩还不错的自己却在以女儿的身份考试后为女儿拉低了两个名次,而那个全班最努力的女生竟考了倒数第一。原来成绩不是努力就可以考出来的,看似吊儿郎当的女儿也有爸爸不知道的一面。
另一方面,成为了爸爸的女儿看到了爸爸在工作中被孤立,爸爸没什么大本事,爸爸也不总是正直的,爸爸也在为了支撑这个家而疲于应对,虚与委蛇。
整个影片非常温馨。虽然七天的灵魂交换生活风波不断,但是总归都有惊无险地渡过了。爸爸也有爸爸的苦衷,女儿也有女儿的难题。
爸爸是女儿。这是一个非常幽默的命题。爸爸当然不可能变成女儿。但是身为爸爸的那个男人或许应该站在女儿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以一个年长的过来人的身份对女儿提出过分的要求,而自己却以为理所当然。女儿也不能仅仅是女儿,女儿如果仅仅是女儿的话,她就看不到爸爸眼中的艰辛。女儿的世界终究要更单纯些。女儿的柴米油盐在嘴里,爸爸的柴米油盐在一摞又一摞总也看不完的文件里和领导阴晴不定的脸色上。而人的世界终究是艰辛的,女儿总会 成为母亲,从女孩变成女人。
灵魂交换总是不可能的,但身份的临时转换却是可行的。因此我喜欢我的母亲。我们可以用一种很幽默的方式完成这种转换。
我叫她女儿,我就成了母亲。但我更喜欢叫她孙女,那么我就成了我们家里辈分最大的人。外婆就是我的女儿。身为家里辈分最大的人就要有一个辈分最大的人的样子,所以我要表现得威严一点,要不苟言笑,但是我可以板起脸来教训“孙女”的不当之处。
比如我会说你的坐姿不对,你应该保持更好的体态,你不能躺在床上看电视,就像平时我妈妈常常教训我一样。这样,她就会知道,原来她在对我和对自己的处理态度上时存在双标的。我们喜欢这个游戏。妈妈说,这让她变年轻了。我喜欢这个回答,这是一个我这个年纪的人偏爱的说话方式。我不喜欢一板一眼,比如把这句话换成换位思考,我就觉得太过正经了。我喜欢不正经地表达正经的事情。我喜欢好玩的人,也喜欢采用好玩的方式。
可是我们的关系并不会因为这个而彻底改善,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该吵架吵架,该冷战冷战。只不过每一次身份转换的时候心里都会对以前的所作所为产生内疚。
我想,电影中的爸爸和女儿也一定不会因为这次身份转换而彻底和解。因为他们是爸爸和女儿的关系,因为我们是妈妈和女儿的关系,彼此是身份经历都截然不同的个体,那么唯求理解万岁!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那么多黄的,绿的,红的,青的,年轻的,行将枯萎的叶子,组成了绚烂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