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在我生命历程中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我在广州期间延续了本科时候的习惯,一辆小车骑天下。基本每周都会骑车2-3次,单次平均距离在10-20公里间。
这里面既有自己对于城市的新鲜与好奇,又有学地理学的志趣追求,亦有做多档家教提供的远程骑行机遇,可以说在多重“动力”作用下,便有了我充满奇幻的羊城三千里骑行记。这一次就通过骑行的记忆来还原广州这座城市的味道。
1.“江城”广州
江城,通常是指的武汉,但是在广州骑行发现,广州也可以称之为江城。虽然上海也有黄浦江,但是黄浦江桥梁与隧道均无法骑行通过。而广州珠江上的多座跨江桥梁均可以骑车通过的,宽阔的珠江江面也就造就了不凡的江景观赏体验,可以领略广州不同时期的特色,从西向东的景致变化演绎了广州由近代到当代的发展历程:
人民桥-解放桥:广州“外滩”——老广州租界时期风貌
海珠桥:广州“地标”——首座珠江跨越桥,从形状到意义都很有代表性
江湾桥-海印桥:广州“90后”——高楼林立,象征广州90年代的迅猛发展时期
广州大桥-猎德桥:广州之巅——全现代都市风貌,摩天高楼林立,新广州形象代言
琶洲大桥:广州新商贸——俯瞰广交会馆,千年商都新演绎
2.改革开放的博物馆
环市东片区是九十年代广州改革开放后第一波发展的“中兴之地”,至今这一地区的建筑风情也是浓浓的“九十年代风”。尤其是站在小北天桥上看,高楼林立,但大都是土黄或者灰色,建筑设计风格也比较陈旧,让人感到浓浓的穿越感。想起改革开放之后广州意气风发的岁月,想起那个年代这些高楼带给南下“朝圣”者的震撼。虽然友谊商店、白云宾馆现在已经过气,但是在那个年代人心目中相信这些都是南下梦的代表之一。广州可以作为“改革开放”博物馆,环市东就是最经典一个“展区”。不仅外观风貌上是改革开放初期的色彩,我还曾经“探秘”过其中几幢写字楼,以外贸批发为主的业态也余留些那个年代的韵味。
3.光怪陆离的“城中村”
广州的特别从进入广州的路程中就显现出来了。到达北京站、上海站、深圳站,进入市区以后就出现了很多的高楼,让人意识到不仅进城了,而且进入的是一座一线城市。但到广州则不然,一路六七层高、色彩斑斓、“握手楼”式的城中村,让人疑惑到底有没有进入市区的时候,忽然广州站就到了。
广州的城中村又无所不在的分布着,珠江新城边有猎德村,中山大学边有下渡村,火车站附近更是有史上大名鼎鼎的三元里。城中村形成的原因无外乎是城市扩展速度太快,拆迁成本又高,于是村子被“包”进了城里面,便形成了城中村。
城中村里更是个热闹的世界,街道极细密,人流量极大,再加上穿行于其中的“人力车”与汽车,好像整个世界都涌过来了。在密密匝匝的“握手楼”里不知住了多少人,庞大的人口数量也支撑起各种各样的小超市、小吃店、小商店,形成了非常繁荣的商业业态。某种意义上,城中村的“住、工、商”一体的,既有居住空间,也有无数各式各样的小工业形成的小型加工集群。虽然昆明等城市也有形式类似的城中村,但是人口与商业的繁密程度是差的太多。
这里的生活也是“蚁居”生活,致密的人口,极差的隔音,布满铁网的窗子,四面八方的口音,四面八方的美食店在这里汇聚。并且无论多晚都会有人在活动,夜宵大排档夜夜不停,即使大街已经萧条,城中村里不变的光照与熙熙攘攘,维持着这座城市的喧嚣。
尽管城中村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高大上,甚至与人们想象中的“广州”大相径庭,也是政府做外宣时有意绕开的“牛皮癣”,但他们却提供了这座城市的底层活力,这也是“经济中心”本来面貌这一。它们也塑造了广州的城市风格,既是最有包容性,接纳各方移民进行低端创业的城市,也是一座高大上之余始终保持着高浓度烟火气与平民气息的城市。
淘宝显示广州在售商品数量量位居全国第2,我相信这些货品大量来自于城中村这样一个色彩斑斓,无所不包的区域,而不是珠江新城。城中村、走鬼档、穿着朴素脚踏拖鞋的人、扛着黑色塑料大包的人,这才是平民的广州,自由的广州,实用主义的广州。
4.一座低调的“全球城市”
自从上海市2035年总体规划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这一理念之后,“全球城市”逐步由学术语言走向了大众语言。而广州:以后叫我“一线城市” 请在前面加“世界”两字这篇“标题党”文章,将“全球城市”转换为人们更为熟知的“一线城市”。“全球城市”是什么?这里需要解释下以正视听。其基本理念是一座城市在全球中的影响力可凭借其所拥有的“跨国性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数量与层次来确定,而不是传统的GDP,也不是科技公司,而是服务业公司。
“跨国性高级生产者服务业”指会计、银行、保险、法律、广告、管理咨询这六大行业的全球顶尖公司。若某间公司在某座城市为总部所在地,则赋以5分;若是区域性总部所在地,则4分;拥有较大办公室或专业人员较多,3分;一般的代表处,2分;缺乏进一步详细信息,或只有少数几个专业人员,1分;无代表处,0分。这样将一座城市得到的所有分值加起来,就得出了总排名。
所以,广州在服务业上,尤其是对顶尖级外资服务业的吸引上,还是有其独到优势的。有句话“广州是广东的心脏,深圳是北京的飞地”,尽管未必精准,但是有那么几分味道,深圳像是一个得其天时的潮流先锋,广州像一个广东地区的带头大佬。
5.胖漏透:广州的楼
相信前几点或多或少有人已经讲过了,但是这一点提到的人不多,就是广州的楼有自身的风格。虽然各大城市都是高楼林立,但建于2000年之前的老式小区仍然是主导。易中天有一句“广州的建筑怪怪的”,很大程度上体现于这些楼。有几点:一是胖,北方的楼都是长条状的,而广州的楼是夹芯板状的。二是透和漏,南方气候炎热,所以楼也很透,阳台与过道常常开敞。
三是灰和黑,广州根本不在意外表,大量的楼都是水泥原色的灰色呈现,“石笋森林”感很强。并且也是因为炎热,屋子防晒需求高,广州楼房外饰的茶色玻璃远远多于北方城市。四是绿,花城名不虚传,再破的楼,在穷的人家,可哪家阳台不是郁郁葱葱布满绿植?灰色楼房里露出的绿色体现出广州人多少生活的讲究。
6.一座因“广”而“活”的城市
最近出炉的《财富》世界500强中广州有三间企业上榜,分别为雪松控股、广汽集团、南方电网,由1间民营、2间国企组成。广州的经济结构包容力强,多元性强,具有很好的弹性,抗风险能力强,经济结构较为均衡,既有高大上的外资服务业企业,也有大体量的国企,又有数量甚多、百花齐放的民营企业,更是有无数的小作坊、批发商、走鬼档以及其他非正规经济组成的个体经济系列。其实常看《人民日报》的读者能大致感觉到,出镜率最高的企业类型要么是大型央企,要么是科创企业,这是最被看重的企业类型,而广州是二者兼有之的。所以,我认为广州经济的重要特色是建立了较好的利益共同体建设机制,让各类经济形式都能在广州落地、生根、发芽。
以上这些也体现了广州的城市风格。一是广阔,无所不包,来者不拒,城市马赛克效应强。二是随性,尺度宽松,实用至上,不拘小节。三是喧嚣,大大小小海量经济体在此存在,密集的人流与快速的脚步构成日夜不息的城市节奏。四是生活气,广州不想从外观和内涵上“凹一线城市的造型”,但是细节之处看得出这个城市对个人内在生活品质的讲究。
如今广州在网上讨论度很高,有点像是一线城市版本的东北。我认为,虽然一国之内“挤不下”那么多的先锋城市,广州即使不是顶尖但也可以作为之一,即使没有那么大的政策优势也可以依托体量优势和中心优势,一直会是一座有自身特点的广域城市。
总之,广州的经济,就像广州的建筑风貌一样斑斓。广州的店铺与行人,就像岭南的建筑一样致密。在这座城市大剧场上演无数的故事,这就是广州,Con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