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吖艺术工作室 袁媛
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美术班,并不是因为孩子喜欢,而是孩子太调皮好动。想通过美术改变孩子的性格,其实这是很多家长认识上的误区。一个孩子的性格一方面是与生俱来的,另一方面与家庭环境、父母性格以及年龄大小都有关系,想要通过学习美术改变性格,其实是不太可能的。
美术的确能够使人专注,但是仅限于能培养他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持专注,比如他能够安安静静画画,能够安安静静写作业,能够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但是只要结束这一切,他还是会恢复到很调皮的状态,这就是儿童做事的天性。
在我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活泼调皮的孩子其实更具有创造精神,因为他们是非常有探索欲望的,喜欢摸摸这,碰碰那,做个小实验,搞个小破坏,在有些家长看来孩子太淘气不听话,但是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潜力巨大,因为他们的体验够多,感受够多,见识够广,知识面够大,思维也活跃。
以上几副都是学生的日记画,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调皮捣蛋,从画面内容都会被他们逗笑,正是因为他们的调皮捣蛋,才会发生那些有意思的事情,爬树、打人、扮鬼脸、偷懒、不遵守纪律,回想起自己小时候,何尝不是这个样子,正是因为有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才有有趣的素材可以画。
儿童教育从外给力是灌输,从内发力是感悟。
参与过我的课堂的家长是知道的,年龄越大的孩子,班级纪律是非常好的,但是年龄越小,尤其是学龄前的班级,班级氛围是相当的热闹,我会通过提问回答这样的模式让孩子自己动脑思考,甚至有时候课堂里他们会变成老师,我变成了学生,这样不仅调动他们的积极思维,更是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天性。
孩子本身的性格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作为家长老师,我们不能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去看,一味地批评指责,甚至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比,有时候我能感觉到很多家长的焦虑已经影响到了孩子,孩子本来高高兴兴地来,但是却是垂头丧气地回。久而久之,孩子会有失落感,会认为“我怎么每次都有缺点,为什么每次都画不好”,这样,孩子会越来越有挫败感,做什么也没有信心。
李凌老师曾经说过,家长要学会欣赏、享受孩子的作品,读懂孩子画的真诚、纯真、好玩儿、有趣,不要总是“拿着放大镜”去看孩子的缺点。现在的儿童美术教育承载的不属于儿童的东西太多太多,为儿童着想,尊重儿童的东西太少太少。儿童画画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功利的需求,荣誉的需求,家长的需求,唯独没有儿童的快乐需求。
儿童美术需要尊重儿童个性,儿童教育也要尊重儿童个性,我们不是要培养一个没有思想,人云亦云的人,最终我们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自主,有想法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