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珠
今天下午上班时,有一位患者来找她的胃肠镜报告,我正在一一排查我的登记本,因为我确信是已经给她送去病房了的。正在排查的时候,另外一个患者焦急地问我说:“是不是必须得扎留置针?”“是的!”我抬起头来回答他。然后我就把这事儿给忘了。直到那位患者回到病房,病房的护士跟他说普通的肠镜不用扎留置针,然后打过来电话问怎么回事儿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做的是普通的肠镜。
患者又返回内镜诊疗区,道歉后,患者也表示了理解,虽然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是也的确是我工作的失误和疏忽。我想当然地以为他做的就是无痛的肠镜,而没有做到去认真的核查,虽然当时在专注做着另外一件事,但是,我当时的确因为他的打断而焦虑了,我自动地反应就是马上回答他,让他离开,而不是去核查。
“想当然”是一种思维惯性。事后想想,觉得生活中我也常常犯这种错误。“想当然”的思维惯性,让我们以以往的经验,或者自己的猜测来定义别人的想法和目的,而不是以事实为依据,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这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矛盾也越来越深。
比如,有一次吃过晚饭,我要带孩儿下楼去玩,叫上我老公一起下去,结果他说:“你带他下去吧,我可累,我想歇会儿。”听他这么一说我就有些生气了,觉得他陪孩儿的时间短,于是气哄哄地说:“你天天坐办公室的,有啥累的,你有我站一天累吗???”他也生气地说:“当然累了,你先带他下去玩会儿怎么了?”我刚想和他吵回去,发现儿子在很无辜的表情看着我……于是丢下一句“我懒得跟你说恁多!”后,抱儿子下楼了。
我想当然地以为,“坐办公室对着电脑,根本不累”,我想当然地以为“他就是想偷懒,不想带孩儿”,我甚至还在想当然地以为“他不愿意陪孩儿,他是一个不合格的爸爸”。我的想当然,让对话变成了争吵。我本来希望要儿子享受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的,结果,却让儿子看到了爸爸妈妈争吵的画面。
想当然,让我忘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或许也让老公觉得“我不理解他”。
那么,“想当然”的思维惯性如何破?
我想,面对工作,我要把核查做到第一位,说话做事要谨慎。
面对家人,我要试着把自己最初的想法先告诉他,先换位思考做到体谅他,然后再提出自己的需求。及时觉察自己是否犯了“想当然”的错误,然后及时向对方求证,并相信对方,尊重事实。
生活需要智慧也需要技巧,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