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师说,课堂阅读教学的低效来源于零碎提问、课堂活动单一,没有动笔的机会、最主要的是没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这些现象存在于我们的教学日常。
读完这些,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有以下两点和大家分析:
一、教学来源于生活
在备课时,我喜欢考虑多重的内容,首先是重难点的掌握,按照教学目标的设计,突出重点,把难点进行逐步的分析,争取让学生在学习难点的时候有兴趣;其次是喜欢联系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更能理解内容的表达含义。
在教学中,我从不把“预设”与“生成”划等号,自己的预设代表的是个人的想法,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们的,我们需要把学生的想法加入进去,这才是一节完整的课堂。
在教授【影子】一文时,是一年级的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的形影不离。
原文是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学生对“影子”现象的不理解,恰巧大课间后,阳光正好,我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让孩子玩“踩影子”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对课文的内容有些理解;其次,让学生体会上午和下午太阳的位置不同,影子的位置也不同;接着,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校园的树木、滑滑梯等事物他们也都有影子;最重要的是,孩子们主动要求把“踩影子”的游戏记录在写话本上。(我们每周一个主题的写话,在日常中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于是,我们专门拿出一节课,进行写话的指导,通过学生们上交的作品,会发现孩子们不仅对课文内容理解透彻,而且观察的特别仔细,还能运用比喻词“像”造句。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的“踩影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难点,孩子们主动要“写话”,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精心的研读课文,才可以从课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面对课堂新生成的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这节课就是成功的。做到这些需要我们不断的对教材、对文本有清晰的认知,还有教师时刻灵活会变的课堂情结,在课堂中,把自己教的过程转换为学生学的过程。
二、教学程度来源对文本的理解
老师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来自于对文本的理解。教师的分层次设计很重要、教师的理解很重要、教师对方向的把握也很重要。
在我们学校的公开课中,很少有老师讲授古诗的,但这位老师的设计让我眼前一亮。他讲授古诗以“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写诗文”为线,一堂课环环相扣,细节到位、重难点突出,最主要的是他把学习古诗的方法在课堂中逐一呈现。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没有长篇大论,都是学生在思考、在发言,他适时总结。所以说,这节课不仅内容丰富,还有对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不只局限于“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综上所属,在教学中,变教为学,不仅考验教师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情怀,时刻保持一颗“灵活”的心,带领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