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跟我老公在大量地聊子众(我老公也是19人之一)。我们发现子众虽然工作量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多(一周只需要1-2天到公司,有些核心骨干会多几天)但是,我们的工作深度却是一般公司的10倍以上。为什么如此大言不惭呢?且让我简单说说。
首先子众不是用“钱”来团结大家的,我们团结大家主要靠“心”和“情”。
譬如我们刚开始设置每人一股进到子众。本意是想最大程度地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真正实至名归地让大家感觉到子众主人的感觉。然后在平等的基础上,大家自己选自己想要做的岗位,当老师的当老师,做管理的做管理,做服务的做服务。全方位探索你自己,到底内心想要做什么,到底实际做什么最得心应手。当然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津贴,也都享用公司的所有提成机制。
所以子众的岗位有一定的定数,也有大量的变数。因为在人遇到挫折时,她都会立刻去思考是不是我不适合啊,我要不要换个工作啊。
于是乎,大量的沟通就产生了。她不像常规公司,看在某岗位工资很多的面子上,她会压抑自己,忍着自己,尽量让自己去符合岗位要求。而在子众,这些工作中遇到的困境都是我们直接暴露在外面的。我们之间会有大量的沟通,分析和反馈给当事人,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是你不够胜任了,还是你遇到挫折的逃避模式模式在作祟?
总之,子众玩的是“人”。所以,你可以想象吗?人的所有七情六欲,人性的阳光和阴暗,祖宗十八代承袭下来的思维和行为惯性…………都是我们的日常工作需要去处理的。
如果说在常规公司,我给你钱,她们要的是员工的“理性”和为了达到目标你所付出的努力,员工们只需要根据某个岗位的要求,埋头干活就好。那么在子众,我们不仅仅享用股东们的理性,我们更享用了所有的人的感性,他的内在冲突,他的全部人生,全部都进了公司。“心”“情”“理”,全部都被调动起来了。
所以,子众想要打造一个灵魂伴侣家园,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在抵达灵魂的路上,有重重的来自于个人人设的大量障碍,也有重重的集体潜意识,让你就是很难明白他人。
其次子众没有一套制度约束大伙。子众人自从进了子众,慢慢地都去到了“野生”态。不知为何,经营管理会自从成立以来,就在讨论一套适合子众的制度,但是公司都快开2年了,至今都没有真正成型。我们行走,基本上都靠的是子众股东的自我约束。譬如几点开会,就几点开会,迟到了就在群里发个红包。公司平台上15-16个课程的开设,好像也没有出过什么大的纰漏。都还是蛮井然有序的。当然会有几个工作拖拉的股东,偶尔需要接受来自外界的撕扯。而这个股东与股东之间的自然撕扯也是蛮考验人的,你是否经受得住,是否能够有智慧透过表象看见本质,是否可以疗愈好自己的受伤感等等。
总之,子众文化,虽然看起来工作量不大,但是去到内心的“震荡”真是很大的。记得去年年底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温顺的股东要求退出,她说她实在是经受不住大股东们之间的争吵了,虽然我们5个人之间的争吵,从来不是针对她的,但是她说,她只要在现场,哪怕不在现场,她的心和情都会跟着我们一起共振。避之不及。
唉,这就是创业啊!
言归正传,继续上篇,创业中的那些“坑”和领悟。
(三)关系的理顺是重中之重。子众是我的,还是大家的?
我的角色特别特殊。首先我是大家的朋友。其次我是大家的老师。(子众文化所有股东需要听过生命绽放课,了解子众的底层设计“道”的熏陶,再经过3-6个月的考察,才能入股。现在股价已经是5万了)再次,我是创始人,也有管理职责。再再次,我投资额最大,占股最多,说话份量也最重。
这些复杂的角色交织在我身上。在刚开始其实我没想到,让我能够与大家真正平等,其实是很难的。
虽然在内心上,我完全证悟了“人人都是佛”,我在聆听他人说话时,能够随时去到无比当下(且让我吹牛一下)。但是实际呢,我说的每一句话在别人心里的分量的确是被加重了的。特别是我批评他们的话。宝宝苦哇,明明我说了一百句赞她的话,但是她往往回头就只记得我说他的两句批评的话了。(哭)这就是人间难度啊,难度啊!
第一轮关系的理顺,发生在2016年底大股东之间。现在想来,我还是蛮感谢大股东们的。当时由于我稀释了我大量的股权,招募了20个新股东进来。所以我们有三个人的股权是完全一样的。都是20%。由于公司长期亏损,她们就感觉到了恐慌,恍惚间仿佛看到了陈秀芳身上的“独断专行”的鬼魅影子,(且让我调侃一下,这两位股东至今都是不相信我是证悟了的,估计都觉得被我骗了)所以,她们用各种方式想要拿回我的发言权。最早我们约定,我是可以有85%的发言权的。但是后来她们借着我们没有成文的规定一说,不认帐了。事情演化到极致,最后,她们要求所有的公司决定,都要5个人(大股东)投票表决,而另外两个只占一股,但已经进入董事会的两个小股东没有表决权。
然后,董事会出现了两个派别。(流汗啊流汗)吵架到最严重的一次,差点就要摔凳子到头上去了。
而那会的我,深陷在各种关系漩涡里,委屈而又无力。我发现两边都对我有要求,大股东希望我放弃我的一票决策权(其实我还一次也没用过)不拿我自己的课程任何提成,一心一意为公司卖命,最好不吃草。而且她们认为这是创始人应该做的。两位小股东觉得她们这是在用钱划定等级和界限,用位置压人,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典型的自私还自认为自己“高风亮节”。
累啊!(我在考虑要不要写那么详细,子众的内幕,大伙会有兴趣吗?)
反正人性所有阴暗面,在那个阶段,借着恐慌,全部暴露出来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如此深度接触人性。踏踏实实地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翻脸不认人”,什么叫做“颠倒是非”,也踏踏实实地明白了,在每个人的角度看过去,大家都在“为公司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爱。那个时候的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混乱的,到底是自私,还是为公司好,也早就分不清楚了。
那会的我,其实并不想得罪任何一方。于我而言,我一直在找一个中间策略,能够让两边都满意的。但是老天的旨意还是很明显的,后来的事态进展,越来越让我发现了,原来这不单纯是利益问题,更深层的是,两种意识形态的经营管理方式的争夺战。
大股东那方,更希望的是传统的管理方式,譬如提高会员课定价(从2680一年年价,订到3600元以上)。聘请专业的员工,来做事。包装老师,树立一个权威老师的形象。做那些更有利于公司生存的决策,譬如把公司空余场地租出去。
而我的经营管理思路,完全不是这样的。从底层逻辑开始都是不一样的。譬如,我天然地认为,子众文化是老天给的,只要有价值就一定会生存,如果生存不下来,我绝对不强求。所以,我很少去思考生存危机的问题。而我考虑的是,当前子众的股东和会员需要什么。譬如我就不愿意把场地租借给其他的公司和机构,因为每个公司的课程,她所处的能量层级是不一样的,有些公司输出的能量就是“精神控制”的能量,表面上看讲的头头是道,但是底层都是恐慌和控制,所以那些课程是没办法给人带去真正的放松和自在的,相反还会混乱子众的初心和能量场。特别是子众在“内力”还比较小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去赚这些“烫手”的钱,这些钱怎么来,将来一定会怎么走。子众为什么要自己培养自己的老师?就是因为子众想要保证子众对外输出的课程,都要是能真正带给人轻松自在和智慧的。
而让子众文化聘请员工,更是违背我开公司的初衷的:
因为在我看来,公司是依人而设的。我们25人开公司,就是希望通过开公司,我们学习成长起来,并通过我们的分享自动造福他人。我们股东们弱的时候,就用“弱”跟他人链接。会员课还不成熟,那我们就定价低一点,我们赚心安理得的那份钱。我们股东人强的时候,就以“强”跟他人链接。总之,弱有弱的好处,强有强的好处。何必让自己错失了锻炼自己的机会,聘请员工,企图把公司包装得很强,强行拔苗助长,那是违背天道的。
……
总之,表面上看,是人际冲突,实际上是两种意识形态打在一起了。谁也没办法说服谁。
纠缠了3-4个月,各有各的道理,公司需要也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方向。最终在一大堆机缘的启示下。我选择了收回所有的大股东股权,而我真正实至名归,成为唯一的大股东。这个事情一完成。终于耳根清净无数倍啊,爽!同时也要感谢第一批来帮我搭台子的大股东们,让我经历了强烈的波峰波谷式的情感震荡后,最后我正式上马的时候,有种"一马平川"的感觉油然心头。
记得有一次我跟失联许久的大股东们聚会,我说出了我的真心话:
我认为,刚开始陪我创业的人,绝对是生生世世缘分最重的人。是你们帮我搭好了台子。也是你们让我看清楚了我身上的一些局限,让我从简单,了解了复杂;让我彻彻底底了解了人性,有了真正讲"人性"课程的资格。你们也让我了解了无常,一切的缘聚缘散,都需要去尊重,不用害怕分离。你们也让我看到了我自己独特的公司经营思路,并且有能力真正去贯彻它。
这是我人生最最宝贵的财富。
如果让我的人生再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跟你们配戏,感谢你们的真实的全情投入,让我了悟这么多。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公司的关系,自己与创始人的关系,在创业的前2年,几乎所有的股东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心路历程。每个人进子众的初心都经受了一次次的考验。你到底为什么而来?是来疗愈自己的,还是来投资的?是来帮助秀芳的?还是真正想为大众做点事?是来开创事业的,还是想要仅仅得到他人的关注?
坦白说,子众第一批股东进来的时候,动机是完全不一样的。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缘分进来的。而经过1年半的洗礼后,股东们都开始真正认清自己了。子众的凝聚力怎么来的?从一次次内心的杂质脱落而来。
(四)创业者的意志力,是创业过程最需要被磨练的。
坦白说,我并不算一个意志力很强的创业者。我的意志力都是被逼着磨出来的。
在创业过程中,累到不行的时候,我常常想逃。
但是我发现老天还是很狡猾,(且让我把那股隐形的能量叫做“老天”)。它总是不让我死透。每当我熬不动了,它总会“塞”给我一些“糖”吃。譬如,有一次我快要累倒的时候,它会安排某些个学员,有些不太跟我联系的人儿,莫名其妙地发一些表达感恩的微信给我。
譬如,我遇到一些困境,反反复复在小区散步的时候,它会在我的心头注入一句话: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总之,在经历无数次意志力的考验后,我终于深刻的明白,其实创业跟任何人无关,只跟自己的心有关。别人支持也罢,诋毁也罢,都是别人。创业归根结底,是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而完成心愿的过程中,总会有诱惑和恐惧的事件,交替得上演,磨练你的初心,直至它坚不可摧为止。
那个时候的你,才有真正的实力去迎接你的巅峰。不然的话,成功来的太快太容易,绝对是灾祸。
(五)创业者的受苦能力,是在锻造创业者的心胸。
子众文化的股东里,有好多个是属于大地属性的。她们忍耐力极强,忍辱负重的本事远远在我之上。
譬如有一次,有一个股东接到了一个别人质疑她的短信。短信发了一整天了,她自己就让自己停在这里,去感受这份质疑,一点都不忙着替自己解释。让我非常佩服。
我想起了《金刚经》里,佛陀说到过有一世他就是做忍辱仙人的。吃得苦,忍得辱不计其数。
而我最缺乏的就是这种能力。
在创业过程中,我后来发现,子众文化太倡导表达真实的自我了,以至于少了这一块的修炼。因为我们有时候正在通过表达,让自己避开那份受质疑的苦。而解“苦”的唯一方法,就是受苦,并在苦里面拿到它给你带来的智慧和胆量。
譬如,子众认为所有的人当他表达自己的不满时,只是在表达一股气,而这股气,你若能接下来,那个事也就结束了。
就好像一个石头扔进了大海一样。
她说对了也罢,说错了也罢,都是她的表达。为什么我们要为自己辩解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承受一些委屈呢?
随着我们的事业越做越大,我们要承载的人和评论都会越来越多。如果创业者的心胸就那么点大,那么事业其实在你选择保护自己的那个心念升起的时候,就已经嘎然而止了。
厚德载物!我送给37岁我自己的座右铭。
(五)如果子众一直不盈利,到底有多少股东会熬到最后?
今天我面临了一个股东申请退股,也面临了另一个股东告诉我说,秀芳姐,我想我会是那个陪你到最后的那个人,哪怕公司到最后只有两个人了,我都会陪你一起走。
虽然我骨子里非常自信,我相信只要子众不改变初心,子众人不断注重品德的修炼,不断地去看破自我,挑战自我,服务大众,我完全不觉得子众会倒!
相反,子众会以一种引领者的姿态,成为越来越多公司学习的榜样。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真是很难做到,但是子众一路实践着。也造福了不少我们的有缘人。
尽管我很有信心,我的老公(他是真正的投资方)也很有信心。
但是我依然要去考虑这个问题,子众一直不盈利怎么办?团队慢慢都散去了怎么办?
答案是,
那到时候再说吧!
不管前程到底如何,至少我们精彩过,哭过笑过,闹过,爱过,领悟过,帮助过他人,与无数鲜活的生命遇见过,共振过......
这就是我们开公司的意义......
2017年12月15日晚上7点,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