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是资产负债表中比较简单的科目,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发生交易时产生的应收款项,说白了就是欠条。在《资产负债表——科目分级》中提到过这两项都属于经营性资产,本篇将对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做一些基本的定量分析。
一、分类
应收票据:应收票据可分为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者的区别:
- 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的汇票,付款由银行保证,信用等级高,流通性强;
- 商业承兑汇票:由企业承兑,付款责任由出票企业承担,存在一定的坏账风险,流通性相对较低。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按照合同约定应向客户收取但尚未收到的款项。
其他应收款:企业经营活动以外产生的应收款,一般不透明比较复杂,如果数值太大又研究不清楚,可以直接排除掉。
二、分析
银行承兑汇票vs货币资金
银行承兑汇票可以看成货币资金,只是会计科目的编制把它放到应收里面,它的流流通和安全性和货币资金是一样的。
银行承兑汇票相当于银行给付款方的贷款,比如你作为付款方到银行开具汇票给收款方,你需要支付银行利息,而收款方等票据到期时,如约得到对应的货币资金。当然,如果收款方急需资金,可以拿这些未到期的票据,到银行换取资金,只不过需要打个折扣,这个过程叫做贴现,打折的比率称为折现率。银行也是很乐意从中间获取双份收益。
商业承兑汇票vs应收账款
商业承兑汇票是企业作为担保方,安全性取决于企业的资金实力,一般情况下,安全性也是比较高的。虽然最近几年受房地产影响,商业承兑汇票给人的印象并不好,但相较于应收账款的可靠性要强很多。
本质上商票和应收票据都是以企业作为担保方,但是商票是已经完成的交易,后面只需要等待到期,从企业账上扣款即可,如果到期企业实在没钱而不兑付,收款方可以立马去法院起诉,对被告公司的影响很大,可能会破产。而应收账款到期期限不固定,并且付款方可以找各种理由拒绝兑现。比如以提供的商品有问题,服务不满意为借口一直拖着,后面即使赖账,也只能算纠纷,对付款方没有太大影响。
从定量角度分析:
等级划分上可以认为:货币资金 = 银行承兑汇票 > 商业承兑汇票 > 应收账款。
对于应收项目中,大部分都是银行承兑汇票,只收银行承兑汇票,说明企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对于应收账款:
- 重点查看应收账款账龄。超过1年都不能要回,那后面能要回的可能性就更小了。看企业的坏账准备是否合理;
- 应收账款快速增加,可能是企业宽松的销售政策造成的,也侧面说明企业遇到了销售困境;
- 应收账款的越大,其竞争力越低。当然要结合历史的应收账款作对比,能不能保持稳定,是不是越来越大。也要和同行作对比,看应收账款与营收的比例,与公司资产的比例是否合理。
三、案例
- LETV为了快速扩大市场占有率,16年实现营收220亿增长69%,而应收账款从34亿猛增至87亿,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远超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再叠加激进的投资,使资金链问题进一步加剧,最终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破产。
- 另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诈骗案——刻俩萝卜章骗了300亿,与应收账款有关。承兴系伪造京东和苏宁的应收账款,通过应收账款向诺亚财富、湘菜证券、云南信托等金融机构融资。期间伪造交易合同、虚构应收账款、克隆订单系统、假冒京东员工、收买快递员拦截快递、贿赂金融公司高管等等一系列操作,骗过金融机构的层层风控,承兴系的罗静真是个人才,可惜市场行情太差。由于篇幅问题就不展开了,感兴趣的可以搜一下。
四、总结
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转和财务健康。银行承兑汇票安全性最高,商业承兑汇票次之,应收账款风险最大。合理管理应收账款,有助于企业稳定经营,投资者也能借此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竞争力、上下游地位,更好的看清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