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题为《准新娘拍完婚纱照猝死》的文章,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个年轻的女孩,独自在外打工,农村的老家里有父母,弟弟眼巴巴地等着她接济,送钱。
她凭一己之力达到了二十多万年薪,可是太过努力,透支了身体,在发完最后一条朋友圈“我快烧糊涂了”之后便失去联系,直到第二天房东发现她的尸体。
可怜,可叹,一个现实版的樊胜美,一个可怜的“扶弟魔”。
朋友说,她实在绷得太紧,对家里从来报喜不报忧,对父母保证要负责弟弟到底。
这样的悲剧不是第一次听说了。
好多生活在蜜罐里的人以为热播剧《欢乐颂》里的樊胜美,只是为了剧情虚构出来的,但其实在我们真实的生活中,樊胜美一样的姑娘一抓一大把。
曾经在天涯上看见过一个帖子。
一个快要出嫁的女孩被父母逼迫去婆家要彩礼给自己的弟弟娶媳妇,女儿觉得父母开口太大,两面为难。
一边是自己父母一哭二闹三上吊,尽诉养女的不易,大骂她不孝,不顾弟弟,冷血无情。
另一面是婆家奚落,质问她家是不是养女卖钱,未婚夫也觉得她家太不懂事,意冷决绝。
被逼无奈的她万念俱灰,最后在婚礼前夕从楼顶纵身而下,酿成悲剧。
身边的朋友同事也有类似的遭遇。
一个朋友,家里本来就姐妹两个,可是后来突然听她支支吾吾说起自己还有个弟弟。
原来,那时生完了她们姐妹,父亲始终还是想生个男孩。父母虽然从来都感情不合,吵闹不断,但还是躲回老家生了并一直寄养在老家。单位里的人从来都不知道,因为那时计划生育正严,怕丢了饭碗。
后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父亲工作单位效益不错,她却总是很节省。工作后,父亲又开始逼迫她给弟弟存钱,在老家给弟弟盖房子。每次回家父亲都要上演病倒的苦肉计,就为了让她出钱,要她保证不要不管弟弟。
好几次她都不敢回家过年,独自漂泊在上海,房子也没有,也因为这种家庭状况,让她恐惧婚姻,恐惧婚姻里过于黏稠的亲际关系。
现如今成了孤苦的大龄剩女,对未来一片茫然。
无独有偶,另一个朋友,结婚后总是想着利用老公的关系,一会儿给弟弟换工作,一会儿弄房子,达不到要求自然少不了争吵,在他们的小家中,始终有个最高优先级的弟弟,丈夫和孩子位置都次之,久而久之,人心也凉,终于在数年的争吵后,被结束了婚姻。她自己的孩子一直处在父母离析,缺乏温情的环境中,现在又夹在离异父母两边左右为难,试问哪个孩子不希望父母围绕啊。
但是没办法,这个朋友从小就是被强势的母亲洗脑,,“老公转过身就是外人,弟弟才是你的至亲,有事为你出头”。
结果现在不但牺牲了自己,连同自己的女儿的童年也一并蒙上阴影。
谁说天下父母都爱儿女,这根本是个伪命题。
很多父母自私透了,儿子才是自己人,女儿终究是外人,能刮就刮,反正养大了也是去给别人家生儿育女,伺候老小。
自己儿子要宝贝着,别累着苦着,女儿么,就多效点力,最好找个有钱有势的男人,再来哺济娘家。或者干脆变成弟弟的彩礼。
于是女孩被洗脑成了“扶弟魔”,男孩从小就觉得妈妈姐姐为我赴命是天经地义,女人就是拿来用,拿来牺牲的。
结婚后这样的男人往往成了酱油瓶倒都不扶一下的大爷,生娃养娃那是女人的事,男人的世界在外面,挣钱回来不就妥了嘛。
但这种缺乏体察别人能力的低情商男人在外面终究也不大会混出什么样子。
闺蜜以前处过一个男友,可后来不知为什么突然就提出了分手。
原来是相处过程中的一个细节,让闺蜜不寒而栗。
一次,在与男友家人外出游玩的过程中,公交车上挤满了人,大家好不容易挤到一个座位,男友的妈妈突然要和身旁的人换座位,原来不为其他,他妈妈只是想换到男友后面一个位置,好趁着这点时间给宝贝儿子松松脖子,按摩按摩,本来女友对男友人品性格都颇为满意,但始终觉得有哪里不对,似乎是男友有点懒,有点自私,还以为慢慢能改。
结果他垂垂老矣的老娘努力给他按摩的镜头,让她觉得,这个可怜的母亲迟早要撇下他的宝贝儿子撒手人寰,以后这个悲苦的保姆角色将由自己接班,再联想到男友平时在母亲面前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宠溺模样,她很坚决地甩了他。
这是个聪明的女孩,她知道等结了婚再去改变一个人有多难,还是走为上策。
难怪现在的女孩都越来越倾向不结婚了,因为很多父母没有把自己的男孩驯养成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男人,这些父母的认知也不足以让他们教会男孩,婚姻里的爱是尊重和分担,体谅与合作。
女孩,你不要被亲情绑架,你要有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弟弟只是你的同胞手足,不是寄生在你身上的寄生虫,你更不是他的小妈妈,他需要亲自去过自己的人生,去奋斗,去走弯路,这样他才能锤炼成一个能肩负妻儿的男人。
至于父母,他们生你并无恩,你也并不因此亏欠谁,不要试图用你柔弱的双肩去撑起整个家。
更不要为了成全他们委屈求全嫁给自己不爱的人,一辈子过着憋屈将就的日子。
当年青春貌美的黎姿,也是为了弟弟为了家,嫁给了轮椅上的富豪,虽然外界都在歌颂这段颇有牺牲精神的婚姻,婚后黎姿也总是满面笑容示人,但每次看到她内心还是会隐隐地有些揪扯。
我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母亲,太懂这种感受。
特别庆幸我没有一个哥哥或者弟弟,不然我妈一定会把我放到锅里煮了给他们吃。
她在小城市,过着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日子,每天就是打打麻将,吹吹牛逼。
结果动辄张口给我要钱,否则就是不孝,一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餐饭清冷,无人过问,都会从心底涌上一句,“凭什么?!”
这样的父母他不懂你在大城市的艰辛,烈日下动辄一两个小时的通勤,有时热得回到家脱下汗湿的衣服,像刮去一层皮。更不懂你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
而她当年只是因为生不出儿子,就得过且过,打麻将混日子。
她一句“我要是有个儿子就不会如此过了”伤害了我数十年。
当年她为了自己的弟弟,娘家,根本不把自己的孩子当回事,只因为是女儿就活该过活在他们无休止的争吵中。
这种父母保持好距离,以礼为上,做到基本的来往,点到为止。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你的文字里总是戾气,负能量,我身边见过的就好的很,女儿宝贝着呢。
我不得不又要搬出我悲观派掌门,张爱玲小姐了,为什么她的文字入彻心扉,让人心有戚戚,
因为悲剧里更多真实。
人生始于玛丽苏,却终于暗黑。
别人家父慈子孝,花好月圆,又与你何干。
好的东西你不说它也好着呢,大家鼓鼓掌,在别人的完满中挤出一点笑。
倒是这些负能量,各有各的状况和悲凉。
你终有一天会发觉,那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所谓正能量都是假的,因为人都愿意给人看假的。
自己的痛,太苦太悲,谁都不希望被人可怜。
负能量中也能看到积极的东西,关注负能量不是为了纠缠于此,舔舐伤口,只是为了引以为戒,指导后世。
至少从很多操蛋的亲情中,理清楚人与人的关系和距离。
更多话题,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