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啊,这里是中国特产品牌公众评选活动组委会,我是集美丽与智慧于一身的冥王星星主小刘,关于特产,只有不知道小刘的,没有小刘不知道的。特产是某些地方特有或特别著名的产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或历史,在这里小刘给介绍一下特产的文化历史传说,这期我们的主角是茶道。
关于茶有最远古的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人考证:此处所指的荼即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远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神农氏、亲口尝过百草,以便从中发现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
黄山为茶叶之乡,出品之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太平猴魁等,享誉海内外,黄山人生在这好山好水之间,自然怡情山水,有了这传世的茶道。
古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生活在现今社会的人们,工作繁忙,很少有古人的闲情逸致,然而,品茶也并非全不可能,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
茶道一词可简单地解释为茶之道,是指沏茶、品茶的一定程序。提起茶道,普遍认为它是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其实茶道源于中国,唐宋时期,由日本的留学生从中国传人日本,就连茶道一词最早也见于唐代的《封氏见闻记》一书。南宋时期(1191年),被日本人尊为茶祖的禅师荣西,曾二度来到中国学佛,回国时带回了茶籽和种茶技术,后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广到民间,成为颇具特色的日本传统饮茶习俗。
徽州人一年中,饮茶不断,但比较集中成习的有朝茶、午茶、夜茶。早晨洗漱完毕,一杯香茶,细品满饮,清新的空气与香茶的芬芳沁人心脾,这是健身妙道。有朝不可食,不可不饮之说。所以朝茶讲究细品。午饭之后,浓茶一杯,消食健胃。喝午茶与朝茶不同,他讲究的是浓。夜幕降临,一杯香茗饮庭院,一天劳作的疲倦顿消,代之逍遥与惬意;冬夜,热茶伴火炉,融融暖意弥心间,夜茶讲究的是舒适、随兴。黄山人沏茶,很讲究水,喜取清澈甜美的山泉,河水中,井水次。茶具也用锡壶胆,茶叶放胆中,胆放壶内,但上有细孔,汁出叶不出,便于饮喝。
古徽州奉行朱熹《家礼》,礼仪甚严,作为待人的茶礼就更讲究,俗话说看人上茶分三等,其意就在此。客到,主人第一礼便是上茶。贵客来,或遇喜庆,讲究吃三茶,即枣栗茶(吃蜜枣煮板栗下茶),鸡蛋茶(吃五香鸡蛋下茶)、清茶。大年初一全家人要吃三茶;正月来客拜年要吃三茶;婚礼、新女婿上门要吃三茶。
黄山人的茶礼,还逐渐形成系统的礼规,俗称茶道。他们讲究以茶陶情,以茶立德,以茶敬宾,以茶会友;注重气氛、环境,追求汤清、气清、心清,和器雅、境雅、人雅。
“中国特产品牌公众评选活动”响应十八大关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精神号召,由中国特产品牌公众评选活动组委会举办。本活动旨在保护地方特产经济,规范特产市场秩序,促进特产经济健康发展,改变名优特产在消费群体中物价高、资源少、产量低、市场占有率低的“独裁专制”形象,使地方特产名优品牌效应更显著,让地方特产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久弥香。诚挚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