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四)}话说在1980年的高考预选中我被筛选中,并被县教育局通知去集中培训后就地参加高考。当我信心满满地坐大巴车从下深井公社所在地赶到阳高县长途汽车站,扛着行李步行到阳高一中后我四处打听,说人已爆满,没有住处。情急之下,满头大汗的我扛着自己的行李卷就闯进了正在上课的补习班。当时讲政治课的老师正是县教育局的杜局长。班里一看有人扛着行李进来,只好停了课,杜局长问明原因后,当即领我到了他的办公室。他腾出办公室后,随后又有六人报到,我们七个人就挤在一条很小的土炕上,晚上睡觉只能侧着身。尽管连高考三天时间算在内,我在阳高一中只补习二十三天,但是二十多天对我作用仍很大。直到今天我都感谢当年杜局长为我们腾岀办公室做宿舍的大义之举。住下后,我早起晚睡不午休,背语文背地理背历史背政治,学得昏天黑地。过去我在学校当教师自学时,初中文科的教科书是我学习的主要教材,政治课只是多读报纸,文科班各种资料很齐全,几天后大家就相熟了,我就和不同的同学分别借了相关资料,拼命恶补。
一九八0年高考我笔试考场在阳高二中,语文、政治、历史、地理我答题不错,数学只会做二道题,一为证明勾股定理,二为一道因式分解的代数题。考完的第二天上午我也没有什么对答案之说,就匆匆回下深井中学继续我的初中班主任民办教师生活。分数下来了,我的政治、历史在全县考生中名列前茅,语文一般化,数学只有17分。这17分是我历年高考中成绩最好的一次。
一九八O年十月中旬我接到了校址在大同市的一所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迁走了农村的户口,预示着身份开始转变。我妈第一个拿到邮递员送到村里的通知书,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因为是一所商业学校,当年在我们村当校长的孙老师正好在场,他告诉我妈我毕业后可以当一名售货员。我妈把这一切都告诉了我,说孙校长告诉她我毕业后会成为一名公社供销社的售货员。她眼里含满了喜悦的泪花,因为她认识一位娘家村里当售货员的年轻人,当时每天中午是炒鸡蛋就黄糕,不要下地劳力,就可以吃饱穿暖,生活的象我们穷人过大年一样了。当时,我也特别高兴,觉得二年后能成为一名商店柜台售货员,不仅是令人羡慕的非农户,而且有福气,也牛气。
四十多年前的那个时代,我用三年时间通过自学努力实现考取目标算不错的了。在我们公社,有许多人“八年抗战”仍没有结果。到此时,我“笨鸟勤飞”、艰难刻苦的学习过程和精神得到村里人的肯定和赞许,并在很长一段时期成为教育子女求学上进的案例。因为我是村里建国以来第一个靠读书离开并在城里有体面公职的人。两年中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在阳高县政府大院工作。我真正实现了由一名山村泥腿子农民成为一名捧着铁饭碗国家干部的命运转变。(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