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云(白云乡黄叶村)
今天是大年初七,春节假期过后上班第一天,关于春晚对联的话题依然高烧不退。有两篇针锋相对的文章格外引人注目:一是白藏阁公众号署名金锐何愁的《对联圈围攻岳云鹏的大型双标现场》,二是联都网站署名亮剑的《走下神坛接地气——就金锐先生文探讨对联的大众化》。楹联界专业人士的“内讧”,似乎有将争论引向对联的雅俗之争的趋势。雅俗之争,这应该是文艺界的老问题,古代以至当代已经有太多相关的论述,我不想参与同两位熟悉联友的争论,也无意评判谁高谁下,谁是谁非。我的基本看法是,无论谁对谁错,都应该有一种宽容的心态。雅和俗之间即使真如有的论者所言永远不可能共赏,也无妨个人的偏好,不能互相轻视,乃至互相攻击。孔夫子说的好,君子和而不同。程千帆先生也说,要有欣赏异量之美的气度。
作为一个曾经的对联初学者,一个现在的对联教学者,我对金锐何愁先生文中关于参赛获奖对联的看法深有感触,借此机会谈谈个人的看法。其原文如下:
所谓的“恶搞对联”有两种,一种是“不讲规矩”,一种是“陈辞滥调”。前者危害不大,不懂的人听个乐子,明白的人也不会被误导。后者却是危害极大,很多初学对联之人会将其当作标杆,以为悬挂的、获奖的就是好对联,于是开始模仿这种陈辞滥调的作品;有些则是为了获奖选择迎合评委,久而久之,自己反而不会写正经对联,市面上所见的对联也全是这种陈辞滥调的型号了。
金锐何愁先生在这里严词批评初学对联者模仿陈词滥调的获奖作品的现象,这不啻是对初学者的当头棒喝。本来我的一位学员已写好一篇学习体会和获奖感言的文章,我准备发出以鼓励更多初学者,一看这架势赶紧让我撤稿。对此,我想谈谈个人的三点意见,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海涵。
第一,模仿是初学的必由之路,关键要找准模仿的对象。
在一次讲座上【延伸阅读:《诗词的解读与写作:从注释谈起》讲座 】,陈永正先生主张学写诗要像学书法一样,从临摹开始。他断言,“没有通过模仿阶段的人,写诗,是永远进不了门。”陈先生举了自己和别人的例子来佐证这个观点。无论是学说话还是学文艺,模仿都是必经之路,这是非常朴素的道理。写诗是这样,写对联也是如此。由于国家的文化环境、家庭的教育环境以及个人的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我们的前后一代)学习对联这种传统文化,与古代一般从《声律启蒙》学起的大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我的判断无误,在中国楹联学会成立之后的30多年里,对联这种东西还是随着近年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当然还没有达到繁荣的地步。网络(论坛、博客、QQ、微信等)对对联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有两个影响很大的因素:一是征联活动的兴起,刺激了对联初学者参赛的热情;二是电子书籍的便利,为对联初学者提供了指导。但无论是哪一种初学者,他们初学对联无一不是从模仿起步。一部分人模仿获奖对联多一些,一部分人模仿清代对联多一些。或者此一时模仿获奖对联多一些,彼一时模仿清代对联多一些。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就我个人而言,很抱歉,我是从应征广告语开始转向学习和应征对联的,最初的习作包括获奖联作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广告味。在一篇文章中,我谈到我写征联的历程【延伸阅读:2万元特等奖对联是怎么写成的——“天下归德 古城商丘”征联特等奖作品创作过程与体会】:
我2005年起参加网络征集,开始主要写广告语,2006年初参加征联,渐至如今基本不写广告语,重点写对联、诗词和辞赋。和其他不少联友一样,我最初获奖联也带有广告味。这引起我的警醒和反思。一段时期,我为自己进步缓慢而苦恼,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写对联的材料,打算专事更为擅长的诗词。后来关注中国楹联论坛联友特别是重庆联家文伟的联作,追溯到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奉清代对联为圭臬,视吴恭亨《对联话》为宝典,我忽然找到对联创作的正确方向。于是,我遥拜我曾氏先祖曾文正公为宗师,立志以弘扬对联文化祖业为己任。在联坛获奖联广告味越来越浓、套路越来越滥的趋势下,在研读清联原著和今人论述的同时,我努力摒弃“应征体”联和“老干体”联常有的俗套化、口号化的弊病,并尽量避免“高仿体”联可能的浮华、陈腐气息,从而走上一条去广告化、重个性化的征联创作新路,初步形成独特风格。
我不知道我个人的学联经历具有多大的普遍性,但我知道,在中国楹联论坛这个清联体的大本营,很多当初玩性情、玩纯联的联家后来参加征联,屡有斩获,比如贾雪梅、吕可夫、康永恒等联坛实力派大家,他们用清联的风格写的获奖联作,鲜有征联体常见的弊病。鉴于自己和其他联家的经验和教训,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鼓励和引导相结合。一方面,对学员的“征联体”习作(包括获奖作品)表示宽容和理解。因为我自己开始就是这么写的,要让学员一下子转向“清联体”那也不太现实。另一方面,我反复强调应该着重模仿的对象是清联。古人讲“取法乎上”,这个“上”对学联者来说就是清联。我认为,清联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楹联的文学属性、文体特性和文体优势,今人应该至少从对仗、句式、技法等三个方面传承清联的写作技艺。【延伸阅读:传承清联写作技艺 攀登楹联艺术高峰】为此,我正在花力气注释《对联话》,并跟学员讲解品评,以使学员尽量少走我当年所走的弯路。总之,对对联初学者,我们既要热情鼓励,又要正确引导。所以我开设的这门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课程【延伸阅读: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开始提出的口号就是:学清联,写征联。现在我正式推出新口号:规规矩矩学清联,大大方方写征联。
第二,对联的“三体”无优劣之分,应该互相取长补短。
在前几年我写过一篇文章【延伸阅读:古风为继 杰构是图——赵继杰诗联印象】,试图对当今联坛派别作个大致分类,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引录如下:
综观当今联坛,限于目力,我尝试大致分成三大派别:复古派、应征派、老干派。三大派别各有特色,又相互影响与融合。复古派以清联为圭臬,追求风格古雅与属对工巧,强调对联的文学性;应征派主要以征联大赛为创作舞台,强调对联的实用性;老干派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强调语言的通俗性。它们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复古派的一些作品几乎每联言必称琴棋书画诗歌茶酒花风雪月,离开了这些词就几乎做不成联,看不到人间烟火当代生活当代人感情。应征派的一些作品一味迎合主办方和评委的口味,甚至沿袭获奖作品的风格和句式,缺少个性和创新。老干派的一些作品内容太时事化,语言直白无味、流于标语口号,欠缺文学性。我认为,三个派别应该抛开门户之见,互相靠拢,取长补短。复古派应多向应征派和老干派学习关注社会现实,从玩弄风雅中走出来,大胆用当代语言入联;应征派应多向复古派学习如何跳出别人的窠臼和俗套,自出机杼,融入自己的个性和灵性;老干派应多向复古派学习遣词文雅、属对工巧,增强对联的形象性。
“复古派、应征派、老干派”的提法是否科学,当时无暇多想,或许大致可以概括当下联坛的三种风格。由于不能将某个具体作者与某个派别机械地一一对上号,在这里我想舍弃“派”,换用“体”,重新命名三种风格:清联体、应征体、老干体。但以上观点现在我依然不变。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刘太品先生也专门撰文,对这“三体”对联的优劣分别作了中肯的评价,并认为三者是平等的。【延伸阅读:《2017年佳联三百副》前言】刘先生指出:
我们要相信不同风格间的平等,对联的文体特点决定了即便是纯粹用概念的堆砌,也一样可以写出好的联语来,比如曾国藩的一些格言联在当时的语境下就是一种“老干风格”;我们也要相信不同风格的作者间的平等,写老干体并没有什么可丢人的,如同为了奖金而去写征联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一样,同样道理,任何作者也不会因为作品“不食人间烟火”,于是整个人就变得“高大上”起来,许多作者虽然喜欢以“性情联”自我标榜,但他们笔下所缺少的恰恰就是自我的真性情。
说实话,当初学联时看到怀抱昆仑先生的“始于纷乱,终作清白”和一散人先生的“有客往来三径雪,看花开谢六朝春”,还有其他清联体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一种惊艳的感觉,莫名产生仰视感,甚至强烈渴望亲见作者。为了赢得识荆的机会,我只能寄望于积极参赛以获得与偶像同时受邀出席颁奖的资格。至今,获得受邀出席活动的资格一直成为我参赛征联的动力之一。但是,或许是自己的眼光有了提升,或许是清联体创作遭遇瓶颈,看过太多的清联体风格的作品,却难有当初惊艳的感觉。在此重点点出清联体的问题,并不表明我偏袒老干体和征联体。事实上,正如我前面所说,后两者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与前者一样突出。我只是想说,对联的“三体”是平等的,并无优劣之分。我们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兼容并包,一同促进对联的发展繁荣。
第三,用或雅或俗的语言写出的联作可能是佳品,也可能是差品。
一个人的语言风格是偏向雅还是俗,受作者的文化修养、文艺观念等因素影响;一副对联的语言风格是雅还是俗,受所写题材和使用场合等因素限制。人物联、风景联与单位联、行业联相比,更容易抒写性情,语言自然可以写得更典雅,而后者的语言恐怕大多更通俗易懂一些。但雅俗都可以写出好作品,也都可能写出差作品。正如我们所知,菊花可以用来骂人,屎屁也可以用来入诗。拿不少联友耻于写的春联为例。【延伸阅读:春联是写作门槛最低、获奖最易的一类楹联,同意的请拿起笔来】春联这种实用性、时效性很强的对联题材被认为是很难写出雅和新来的,但还是有人愿意尝试。比如王绍伟先生鲁山县“决胜脱贫攻坚”2019年春联获奖作品:“致富其时,决胜当敲曹刿鼓;脱贫在即,争春莫辍鲁阳戈。”用了与鲁阳和战争有关的两个典故,既切合攻坚战,又切合鲁阳县,很是典雅,允为一等。又如我的2016年央视猴年十佳春联:“鸣鹿呦呦,春风又发青蒿叶;啼莺恰恰,丝路新翻碧柳条。”没有出现一带一路、诺贝尔奖、屠呦呦等专有名词,而是精选“春风”“啼莺”“碧柳”等意象,遣词典雅,富有文采。当然,我也用通俗的语言写过春联。如山西韩城市二0一六年全国新春征联大赛三等奖作品:“尘埃如此多,问谁奋起千钧棒;世界那么大,容我再生一个娃。”引用流行语,成为一个亮点。又如猴年春联:“好趁十分春色,再生一个猴娃。”鸡年春联:“喜得二孩落地,愿如双子飞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出我对生二孩的渴望、喜悦和祝愿。从中可以看出,春联也能够写得这么性情。我的风格偏雅的作品可以以商丘古城获奖联作为代表【延伸阅读:2万元特等奖对联是怎么写成的——“天下归德 古城商丘”征联特等奖作品创作过程与体会】,风格偏俗的作品可以看看这篇论文中引用的联作【延伸阅读:关万家忧乐,著一等文章——楹联融合群众文化的实践与思考】。当然,我也有用雅的语言和俗的语言写得不好甚至失败的联作。就不举例了。
总之,关于对联的雅俗,我的看法是,主张雅也好,主张俗也罢,双方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宽容,互相兼容,互相包容。对我来讲,学对联最大的益处,并非拿了多少多少奖,最重要的是,对联涵养了我的性情,让我能够尽量以宽容、平和、中正的态度去看待人和事。如果此文能够让双方握手言和,消弭偏执,庶几不枉我在上班时冒险敲字的苦心。最后,分别代亮剑和金锐何愁两位先生互赠对方一副对联,并以此共勉:
一副是福建先贤林则徐所作: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副是江苏先贤郑板桥所作: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友情提示: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想看广告的联友可以不用往下翻
不想看广告的联友可以不用往下翻
不想看广告的联友可以不用往下翻
规规矩矩学清联,大大方方写征联。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欢迎加入学习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微信13576651312)课程:
第六课:春联是写作门槛最低、获奖最易的一类楹联,同意的请拿起笔来
为了使学员得到更大的帮助和更好的服务,新的一年,我决定升级这门课程,重点就是开设一期训练营。即将进入报名阶段,预计3月初正式开学。学员和联友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还请加入我的微信13576651312,我将充分吸收你们的意见和建议。祝愿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创作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