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学数学的料;
我没有学英语的天分;
我没有运动细胞;
我不是读书的料;
我没有做生意的那根筋。。。。。。
与上面类似的这些话,我们或多或少都对自己说过。那么能力到底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呢?
过去,大多数人都认为智力和多数能力均是天生决定的,或者认为成年之后人的智力就不会发生改变。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发现,我们的能力和智力均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大脑的这种可塑性即使到了成年之后也依然存在。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德韦克教授发现:一个人对待智力、能力是否可以改变的看法,会持续终身地影响到这个人的方方面面。她在大量认知神经科学以及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growth mindset theory,国内多译为成长型思维理论。
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智力是可以通过有效努力改变的。与之对应的,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能力、智力是先天的,不可改变的。
这并不是学术上的探讨,而是人的一种基本信念,这种信念上的差别会在人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动机、人格品质等方面体现出来,并进而影响人们的学习成绩、工作表现等。
成长型思维理论被提出之后,立刻引起各方的积极关注。
例如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研究发现,成长型思维的学生比固定型思维的学生的成绩要高9~17%。而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的思维模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家庭环境影响的两倍以上。学生思维模式对他们成绩的预测能够达到32%。
同时,成长型思维还对人的动机校准能力具有非常强的预测性。该研究发现,拥有良好的动机矫正能力及思维模式的学生,他们的表现相当于完成了社会阶级的跃迁。原来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底层四分之一的学生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其表现高于原来社会经济地位处于社会顶层四分之一里不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学生。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描绘出了“寒门出贵子”的其中一条重要路径。
“坚毅”概念的提出者安吉拉·李·达克沃斯也指出,成长型思维对坚毅的培养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注释:grit,中文多译为坚毅、坚毅力、恒毅力。是一种对长期目标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坚毅与心理学中常提的心理韧性、心理弹性、复原力,或者民间常说的抗挫折能力、逆境商数等概念不同。坚毅不仅包含了坚韧的品质,而且还包含了对目标的热忱或激情的成分。
而美国研究机构Teach Thought在《2018年美国教育趋势》报告中,点评了美国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20个教育发展热点,并将成长型思维排在了第一名。
目前来讲,绝大多数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对成长型思维给于了极高的认可和评价,并且也在大量的调查和研究中证明了成长型思维对人有着极大的积极影响。
虽然对于很多初次接触成长型思维这个概念的人来讲,会觉得成长型思维的很多内容看起来像“心灵鸡汤、成功学”一样。但其实,成长型思维绝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它是被科学证明是一个可以用来解释和预测行为的心理学理论。不管是对成年人还是儿童都非常适用。
例如固定型思维的人往往会有以下表现:
畏难情绪严重:遇到的事情本身没有那么难,但也难以完成或者不想去做。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是想要别人的帮助而非自己去尝试突破。
自我设限:给自己贴标签,总是觉得自己很多事情做不到,在思想层面给自己很消极的评价。
难以坚持:三分钟热度,开始时愿意做一些事,但时间长了之后就不愿意做了,不能长久地坚持去做某一件事情。
不愿努力:逃避挑战,轻言放弃。认为只有笨的人才需要努力,努力是没有什么用的。
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以结果为导向,不愿面对不好的结果;不愿接受有益的负面评价,认为只要是负面评价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感觉别人的成功威胁到自己。
不会自我激励:做某件事时需要大量的外部奖励,很少有内驱力。
可以看到,这些方面无论对于任何人,在任何年龄段,都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在后续的内容中,我们还会详细介绍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适用于所有人,而目前大多数的关于成长型思维的介绍及研究多是集中于儿童教育方面上。实际上,成年人很多时候比儿童更需要成长型思维。
例如有一些家长朋友和教师朋友,热衷于去学习各种关于成长型思维的教育技巧和方法,但却总是忽略的自己。实际上,如果家长和老师本身是固定型思维的,那么即使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技巧、方法也难以培养出具备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反而如果家长和老师本身是成长型思维的,那么即使没有什么教育技巧,天天与孩子待在一起,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培养起成长型思维。
在“成长型思维”栏目中的文章,也基本会侧重于个人成长型思维的培养上。如果您是家长或者教师,希望有一些成长型思维在教育方面的方法介绍,也可以通过后台留言给我们。
温馨提示:成长型思维本质上是一种能力观,观念本身没有对错之分,成长脑所有关于成长型思维的文章和内容均是从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这个层面进行分析,不涉及任何道德层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