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读不厌《红楼梦》
说《红楼梦》百读不厌,除了它是我国古典名著之首,太精彩,太富有吸引力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主题及社会意义比较神秘,蕴含深邃曲折。正如鲁迅所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如果不穿透大旨言情的荒唐言,是不易理解“伤时骂世”“无力补天”之其中味的。。也就是说,《红楼梦》的价值、意义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曹雪芹写作之初没有预料的。
二是谶语式的特殊表现手法。隐喻暗写,借题发挥,一歌两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比较晦涩。尤其是其中的诗词、曲赋,大多带有寓言性质,暗示着小说人物的未来命运,成为小说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像有些夹入小说的诗词曲赋是可有可无的闲文,读不懂或不耐烦看就跳过去,并不影响内容的完整。《红楼梦》则不然,如果略去不看,就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或等于没有看这一段情节而脱节。比如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不揭晓谜底的十首怀古灯谜诗,并非游戏而寄寓着出人意料的深意。
三是《红楼梦》文体备众,艺术成就很高文字障碍也就多一些。对于古文功底较差的人,要深入理解作者的真实用意就多一层困难。然而事情就是这样怪,越是吃不透,才一遍遍去咀嚼。开门见山,一目了然者,囫囵吞枣后也就束之高阁了。
《红楼梦》的全部价值意义,红学家们还在研究,我辈只能读个大概。但不管怎么说,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又烬”“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让我们看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再不至于把宝黛爱情悲剧同梁祝爱情悲剧相提并论,得出婚姻不自由的主题。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篇,作者就诉说他难以直言又深怕不能被理解的初衷。也许,这就是提醒读者去反复细读的原因,也就是百读不厌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