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於一九八四年古历六月初二在泾川老家病逝,享年七十四岁,父亲走后,总想写篇文章,也许是多少从事临床工作,假期很少,今年春节,儿子一家从北京回来,年三十一起去给父亲上坟,这是第三十一个我不能陪父亲一起渡过的春节。而这个时候,我终于能够平静一些,来完成怀念父亲的文字了。如果父亲还在的话,应该是105岁(虚岁)了。
一,悲惨的童年
1910年当时是辛亥革命,军伐混战,兵慌马乱,当年的农历腊月15日父亲诞生于陇东黄土高原泾川县城泾河北岸一个叫枣园极普通贫穷的农家小院。祖上史天泽曾为元朝名将,官至中书省右丞相,字润甫。几经波折,到父亲记事起的父辈家道已败落,唯有一块"公正可风”的牌扁,能够提示过去曾经的辉煌。爷爷奶奶共生二男二女,父亲是老小,据父亲讲爷爷要过饭,当过兵,扛过活,杀过猪,饭量很大,力气不息,经常给乡里乡亲帮忙,很受邻里的称道。但是家中人口多土地少,家庭贫穷,吃穿很成问题,父亲的童年生活更是糟糕,上有姐姐哥哥,常常要饭,热无单衣冷无棉衣,父亲很可怜,六岁时母亲去世,八岁时父亲去陕西赶麦场时客死他乡,所以当我记事起,每年清明,寒食节,也就是十月初一,上坟时只能在村口十字路上给爷爷烧张纸,然后画个圈,听父亲讲,父亲九岁时就给本村地主家放羊,冬天赤脚站在雪地上都觉不到冷,穿着很烂的衣服,大伯在宁夏固原拉长工,几年不见面,一个大姑虽是当地泾川县城景家的财主,但随姑夫去山西经商,小姑姑远嫁他乡,家道也很差,身体不好,经常咳嗽,吐血,应该是痨症,也就是肺结核,曰子过的十分艰辛,也管不了他。他放羊的地主家的管家脾气不好,稍稍有错,挨打受骂,缺少关爱更无幸福可言。每当父亲说起此事总是泪水涟涟,他经常告诉我们要想过去,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要有志气,长志气好好干,不然别人看不起!做人要厚道,实诚。父亲到了十一岁的时候,大姑姑从山西回来,看到父亲如此这般,孤哀之子,只好把父亲领到她家做小伙计,在大姑家,虽饭能吃饱,但姑夫十分严励,为考验父亲,在四年时间里,不是在马草中,农具中放上银锭,每每发现银锭后父亲都如数交给姑夫。父亲讲,做人要诚实守信道,也许正是父亲的诚实守道,成就了父亲的一生。父亲没念过书,但很聪明,算盘打的很好,我的算盘就是父亲教会的,我亲眼见父亲用石子当算盘在地上加数字,千万以上的加法都能算。父亲是戏迷,那时泾川县城戏台很多,隍庙,三元宫,营里头,每逢节都唱戏,父亲连唱词都能背下,六十多岁时,还能唱几句。父亲的少年就是这样,虽苦,但没失望,虽苦,但没偷生活人。
二,娶妻生子,弘扬家族
正是父亲从小受苦,又能安份守纪,聪明诚实,到二十多岁在当时不足千人的小县城己有好各声,当大姑夫到泾川县城最大的财主家,隍庙门高家提亲时没费多少周折就成亲了,父亲娶母亲时骑的综色马,戴的大红花,用花轿,我母亲是县城隍庙门的高家三小姐,从小没缠足,那时女孩都是小脚,也上过几年学,知书达孔,能娶到高完家有钱家的女子,是十分荣耀的事。泾川县城的高家是高迎祥后代,高迎祥是李自成的舅父,当时的高家家有万贯,每每当地县令到任时第一个拜访的就是高家,在县城及附近乡镇开有商号,酒坊,良田几千亩,我的几个姨,一个嫁给了郎县长,一个嫁给了商会王会长,父亲能娶到母亲是父亲一生的荣耀。父亲结婚后就单干,在当时背街买了房子,在最繁华的南城门外合子沟做起了小生意,买曰杂,由于经营有道,再加上省吃俭用,日积月累存了一部分钱,置了六十多亩地,买了耕牛和车具等,我们的家境自此有了好转,到解放时已经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听大姐讲,父亲生意很好,我们家也算是一个暴发户,颇受街坊邻里的夸赞。现在我也儿孙满堂,我能体会到,父亲爱母亲,是从心里面,对我舅家的恩情也是从心里面,母亲害病期间,我们都上班,不在跟前,父亲洗衣做饭,母亲逝世后,父亲彼白挂孝,做的比儿女还好。从记事起,每年枣熟透了,父亲总捡最大最甜的,洗净后一包一包送给舅家每一户。他经常说人要知恩图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些对我们兄弟姐妹影响非常大。
三,替伯父行父责,一生不悔
今年正月初二,回老家拜祖,吃饭与喝酒在堂兄家,看见我堂哥一家人丁兴旺,儿孙满堂,年前孙子结婚,马上要四室同堂,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总会想起父亲对他侄子堂兄的一切。我父亲在姑夫家从小伙计干到管家,也有个一定的积畜,用三年时间寻找到大伯,在老家给置了地,用三十块大洋娶了我婶,并生了我堂兄,也许是命运的促弄,也许是大伯命该如此,在我堂兄一岁时住的窑洞塌下的石块而身亡,父亲每月供养面份,衣科,硬叫婶子在堂兄三岁后才改嫁他乡,而父亲,母亲向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将他拉扯大,并给娶了媳妇,可以说,没有父亲的伟大,也就没有堂兄的一家。
四,父爱的山
我父亲是一位普通农民,个子不高,身体不算结实,打我记事起,农忙时披星戴月为生产队里犁地播种、管理庄稼,农闲时挖河、筑坝、修路,栽树,一年年家中喂猪养羊,天天拾柴打草、捡粪积肥,年年是生产队的劳动模范,到七十一岁那年还给别人犁地耙地,一生忙碌操劳。六零年,生活极度困难,但在困难,也要咬牙供我们上学,我大哥天资聪明,人也长的英俊,六五年,甘肃省委在学校招工作人员,大哥因学习好比推荐,后季又比推荐空军飞行员,都因我舅家是地主,政审没过关,当时他的同学赴xx,梁xx最后官至省政协秘书长和省高院院长,一九七0年高中毕业后参军,均以政审未能提干,后自考成才,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和校长,二哥是畜牲工程帅,我也是副主任医师,我三个姐姐的家道都很好,改革开放三十年,出了十几个大学生,天南海北,不是官员就是专家。父亲没有上过学,也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认识,但是知道孩子上学才是正路,因此对我们的学习却格外上心,要我们好好学习。记得二哥小时候不愿上学,父亲让他天天割草喂猪尝尝不上学辛苦劳作的滋味,我的学习成绩每逢厌学下降时,唠叨没完骂声不止,父亲管教很严,我们犯了什么错,免不了接受父亲的打骂,目的是让我们接受教训改正过错。小时候,夜长,父亲在煤油灯下,常给我们讲高家的故事,讲杨家将,封神榜,水浒,三国的故事,记忆力非常好,有時听着也烦,事过这么多年,对父亲的怨恨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父亲无尽的怀念。
五,密密保护先祖的画像
我的祖先是元朝的史天泽,河北保定人,元朝各将,官至上书右承相,其子孙史阔阔,宋时为泾卅刺史,重修了泾川王母宫,有史为证。其八子遍及全国,泾川一族为其八子,水泉寺,高平,王家沟,后沟,枣园均为后裔,小时都有史氏宗祠,文革前每年正月初一,供览,只见宗祠前罗鼓喧天,彩旗飘飘,全村老少齐参奉,祈求平安,文革时破四旧,宗词,庙,均被拆,是我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将祖宗的画像藏在半山腰的山洞里,保护了下来,记得当时红卫兵将父亲批斗的几十天,戴高帽,上飞机,逼供信,全用到,也没供出一点丝迹,一九七八年,改革春风吹响,父亲叫了全村十几个青壮年,用十几丈的大绳,拴住三人,下至山涯的窑洞里,将祖宗的画像取出,也许是苍天有眼,十二年了,保护的完好无损,当时史氏家族那种激动,那种场面,到现在还纪忆忧新,为此当时大队,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给父亲做了一块牌,上写"功德无量”四个大字,的确,现在史氏宗祠己重修,父亲上对祖宗,下对子孙,真正做到了功德无量,难怪,父亲去世后下葬时全村老少皆彼麻戴孝,送终,是的,父亲应该受到史氏家族后代的爱戴和怀念。还有一事,枣园的社火在泾川是很著名的,从父亲一九三八年到去世前两年,一直坚持耍社火,尤其是推车子的节目一直是他的保留节目,在节目中他把对母亲的爱演唱的唯妙唯悄。
六,怀念永远
七十四岁那年,此母亲走了后,父亲身体每况愈下,也查不出什么病,到1984年清明节时已经卧床不起,过了两个月到了六月初三上午十二时左右(阳历6月16日),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坟地离家不远,地面平整开阔,东面果园相连,东南有池塘,西北靠虎山,南望泾河,西望王母宫山,四周都是枣树,既安静又能看到我们的家,这是父亲生前看中的地方,与母亲为伴。每年逢年过节,当我们到达坟前,总会看到己烧尽纸和香表,也许是我的家族的后生见父保护了先祖的画像,也许是念且父亲的恩德吧……大哥常来,我在工作之余常常来到父亲坟前转转看看,心中有很多话想给父亲说说“父亲,儿子来看您来了”,微风拂过树梢,我听见父亲的声音:“孩子,累了吧,快坐下,让我看看你”。面对父亲的坟墓,真想听到父亲的声音,无论是细语的叮咛,还是大声的训斥。
在父亲三十三周年祭日来临之时,我们深切地怀念已经升至天堂的父亲,以寄托全家对他的深深怀念与祝福。父亲虽然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他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音容笑貌依然回响耳边、教诲永远铭记我们心间…………漫步走在布满父亲足迹的乡间小路、深入洒满父亲汗水的责任田、面对家里他曾用过的农具、抚摸父亲坐过的桌凳、品尝和父亲一起吃过的食品、仰望挂在墙上的父亲遗像……思绪万千,泪水满面。
岁月流逝,多年的风风雨雨,然而,对父亲的思念和牵挂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这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牵挂却是越来越深,越来越浓……父亲消瘦身影,常常现眼前。冥寿近八十,养我三十年。父恩永难报,铭记在心间。记不得有多少次,在工作之余或者静静的夜里,想想和父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往事,眼前都是父亲的影子,脑海里都是父亲的回忆……,止不住泪流满面,曾经有好多的时候,想写下一些文字,寄托我的哀思。可是由于多种原因最终都没有如愿.....可是今天,面对敬爱的父亲辞世三十三周年的祭日,我终于把心中酝酿已久的话语写下来,以告慰天国的父亲,也宽尉我愧疚的心灵,没有照顾好他老人家,“子欲孝而亲已不在”。如果有来生,来生我们仍然做他的儿子,承欢在他的膝下,好好地孝敬他老人家。
纵有千言万语也写不完我对父亲的思念;纵有千千万万的眼泪也流不尽我对父亲的想念;
纵有成千上万个日日夜夜也抹不淡我对父亲的怀念……也虔诚祈祷父亲在天之灵,保佑史氏家族,保佑我们全家幸福安康,兴旺发达。
【编者按】:作者满怀深情,以流畅的文字,记录了父亲在世的点点滴滴:父亲在小的时候,曾给大姑父家做过小伙计,大姑父为考验父亲,在四年时间里,不是在马草中,就是在农具中放上银锭,每每发现银锭后,父亲都如数交给姑父。父亲讲,做人要诚实守信道,也许正是父亲的诚实守道,成就了父亲的一生。父亲没念过书,但很聪明,算盘打得很好,父亲用石子当算盘在地上加数字,千万以上的加法都能算。父亲是一位普通农民,个子不高,身体还算结实,农忙时,披星戴月为生产队里犁地播种、管理庄稼,农闲时挖河、筑坝、修路,栽树,一年年家中喂猪养羊,天天拾柴打草、捡粪积肥,年年是生产队的劳动模范。文章还介绍了父亲替兄长尽责,让嫂子改嫁后把侄儿抚养成人,并为其娶妻成家;还冒着很大风险保护族谱的事迹,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父亲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