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有毒,情花之毒,爱之怜之,不能自已!
无论是洛阳,还是苏州和绍兴,都有毒,犹如罂粟,爱之之深,戒之不能。三座城市不大不小,正正好好,大一点,显闹;小一点,不便。加之千年的文化底蕴,实在是美不胜收,真的是流连忘返!要一盘茴香豆,斟一杯绍兴老酒,撷一盆盛花牡丹,伴一姑苏女伶浅唱低吟,彼时偶来一阵阵清风激起太湖层层涟漪,像跳动的音符般,舞者的纤手推向天际。
牡丹之都
虽无百花之众美,独享国名之富贵。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国国花园)
更牵手那不远处,千载龙门万佛窟。
纵然历九万年凋敝,其拳拳之情不可以言语。(龙门石窟)
白马驮来一寺经,天子出征六马驱。(白马寺,天子驾六)
来来来,洛阳宫;一瓶晕头两瓶醉。(洛阳啤酒,度数有点高)
且问店家何处食,洛阳小街锅贴去。
苏州和绍兴
不知道为什么,我算是一个北方的大汉,遇到了苏州和绍兴,竟然是一见钟情,个中情由,着实难表。或许我内心深处的对文化气息的渴求,与古城所散发的传统馥郁情投意合吧。提起城市里面的一个个令人仰慕的先贤——唐伯虎,徐渭,鲁迅等等,欣欣然有种亲切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欣喜。
喜欢唐伯虎的桃花诗,感觉他是在用诗句建筑了自己的桃花源,一个人在里面逍遥自在,潇洒不羁,不管做什么不尽兴不罢休,不酣畅淋漓不足以表明心意。每一句话,都戳到我的心房,实在是妙不可言,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感觉语言的苍白无力,实在是不及一个眼神就明晓所有那种痛快。快意人生须近春,莫待秋来百花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散发弄扁舟。
向往徐文长先生的洒脱、不羁、多才!那一天,我去找徐先生的墓,实在是一波三折。刚开始叫了一辆车,司机不知道,把我拉到了一个错的地方,一个埋有绍兴城里人祖先的荒山,天还下着雨,然后师傅就把我扔下了就走了,我一个人站在那些墓旁欲哭无泪。师傅走到半道,估计是良心发现,折回来,又接我,然后我自己导航,半小时后,才把我送到印山王陵——徐渭墓真正所在地。
我一直对徐先生在心里怀着敬畏之情,一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遥不可及的仰慕之情。印山王陵旁边的荒地里就是徐先生的墓,不是很远,但是我每踏一步都激动不已,我心里默念着,我离徐先生又近了一步。短短的十分钟路程,我感觉像是过了千年之久。当我辗转到先生墓前,撩起旁边树枝,一股心里的激动涌上眼睛化作热泪滚了下来。我不知道为什么哭,不知道,很是激动,难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还是激动之情,我自己也不明白了。“徐先生,四百年后的今天,我来了。”我站在他的墓前默默地说着这句话。一生孤苦,二兄早亡,三次婚姻,四处帮闲,五车学富,六亲皆散,七年冤狱,八试不售,九番自杀,十堪可叹!徐先生一生的悲惨遭遇是在令人可敬可叹。
此前我一直感觉《金瓶梅》与徐先生有某种联系,这种感觉是心理隐隐约约有的,说不出来,及至看到潘成玉先生的论证,我是极其赞成的,我不懂考证,但是我的感觉告诉我,这是对的。我觉得,《金瓶梅》的作者一定是徐文长,只有徐先生能写出这本奇文。
古城有毒,中毒之深,以至于每每谈起,总是语言缭乱,一肚子的话,不知道从何说起,所以只能是想什么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