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唠嗑很久之后,他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为什么我觉得我女朋友这么强势,你帮我分析一下呗?”
“她的哪些行为让你觉得强势?”
“她脾气太坏了,不管跟她说什么,她都暴跳如雷,发脾气,弄得我啥话都不敢说了,我工作这么忙,这么累,有时候在家还要工作,她都不体谅一下,总是让我去做家务”。
“你们家务是如何分配的?你做得多,还是她做的多?”
“一人一半吧,不过,她回来之后都闲着,我还经常有事情。”
“你的意思,是希望她能多承担一些家务?”
“是有这个打算”。
朋友说话的时候显得不好意思,他觉得女人应该多承担家务,而每次不管他多么婉转的提出来,都会导致她女朋友剧烈的反应。所以,他想向我求经,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她承担起应该的责任。责任?是的,他觉得,这是她的责任;而女孩却不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说到底,是自我界限的界定出了问题。
最近这几年,随着武志红的《巨婴国》的畅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自我界限意识这个定义,类似的文章也挺多,但是,我觉得很少有文章写到点子上。
自我界限意识是指我们界定他人和自己的一个界限,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迫切的想要探索整个世界,但是,世界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是在不够友好,有太多的困难等着他。当他受到伤害,哭嚎着跑到妈妈的身边,妈妈的安抚给与他安全感,在孩子心中,只要与妈妈融为一体,就什么都不怕了。
为什么我们会缺乏自我界限?很简单,安全感。
当你觉得有人可以依赖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安全感,所以,我们在恋爱的时候,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可以给自己依靠的人。
既然模糊自我界限会给我们安全感,我们为什么要去重新设定安全感呢?
那是因为,它是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
为了它,你要放弃自己的坚持与追求,
为了它,你要忍受父母、亲人的控制与干预;
为了它,你要放弃自己的自由;
为了它,你要放弃你的自信与自尊……
自我界限的设立都是从斗争和纠纷中得来的!
当一个孩子第一次用脚踏出自己的第一步,他觉得自己掌控了整个世界,可是,当他去探索这个世界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父母的阻碍,是啊,谁敢让一个刚走路的孩子到处乱爬?
这种冲突,导致孩子不断的与父母产生矛盾,从而不断促使父母双方重新界定自我界限。界限感都是通过斗争得来的,没有斗争,就不会有界限感。
在感情中,每一次危机同样是转机,每一次争吵都意味着你们有可能重新界定自己的自我界限,从而达成共识。
与很多心理咨询师不同,我认为界限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意识,它只能协商,而不能以简单的对错来对待。
他的家庭中,母亲没有工作,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来源于父亲,所以,他认为,赚钱养家是男人的责任,家务是女人的责任,所以,他要求女方做家务的同时,要求自己要努力工作,赚更多的钱回家,但是,却从来不要求自己的女朋友要赚钱,也不需要她补贴家用。
而且,他在家也经常帮助她打扫卫生,只不过,他不认为这是自己分内的事情,而是基于对她的爱,因为不想你受苦,所以我帮忙打扫卫生,而不是因为这是我应该做的。
对于她呢,她的家庭是双职工家庭,父母都参与工作,同样也都参与家务的工作,所以,她认为自己同样有责任为家庭承担赚取金钱的责任,同样的,她认为,他有责任参与劳动,即便,他从不要求她往家带钱,但是,在家庭开支上,她却从不吝啬,所以,她认为他同样有责任参与家务的工作,而不是只推给她!
所以,两个正值、善良、有爱的两个人,却为了这个事情屡次争吵。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两个人重新界定自我界限。
是分担家务,还是男主外女主内?
这个问题够他们俩讨论一阵子,等有了结果,我再来告诉大家。
自我界限这个范围很大,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或多或少有他的影子。一个家庭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对象的事和我们的事。这三件事已经清晰划分了我们自己的界限。
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依附他人;也不要让别人过多干预,别人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
对象的事, 只可以尊重和建议,不要强加干涉,也不应该干涉;尊重对方的决定权;
两个人的事情,要尊重对方的权利,在协商和尊重的前提下来讨论,达成共识再去做。
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时,常常把自己的事托附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所以解决人际关系的法宝就在这里,下一次文章,会详细跟大家讲,如何协调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