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读书分享会,写了一大堆分享会以外的趣事,着实有点主次不分,不抓重点,今天的看电影,依然讲讲看电影的前后花絮。
最近,似乎也没什么新上映的电影,最热的要么就是朱一龙的这部《人生大事》。周日,某影院可以刷某银行信用卡,前20名,9元一张,一张卡可以刷两张。
大概两三年前,我们经常组团这样去看电影,那段时间影院上映的大大小小电影大概都看过。那时是10元一张,在城区的另一个影院,我们经常早上等电影院开门就去排队,看好场次和要看的电影,先刷好票,等下午或者晚上直接可以去看。那时,用信用卡刷电影票的,大概就是我们熟悉的一拨人。我和闺蜜,还有闺蜜的闺蜜,其实用这家银行的信用卡客户不多,来看电影的更少,有时想到要看了,到现场刷票也会有名额。
后来,这样的优惠活动就没有了,今年又开始有了,而且换了一家更好的电影院。当闺蜜告诉我时,我们兴趣也不大,一次也没去刷过票。
昨天,突发奇想,要么去刷个票,想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和老夏骑着小电驴冒着高温直接冲了过,这精神也是够可以的。到那边,营业员竟然还不太清楚这家银行信用卡刷票的规则,显然根本没人来刷过。他打电话问了同事半天,然后耐心给我解答。说是因为这场电影协议价贵,所以要补差价,一张票要补14元,算了算,补14也才二十多,现在哪里能买到这么便宜的电影票,那就补吧。
他说补的差价要和原来的价格分开刷,好吧,那就刷吧。说实话,刷卡到底是9元一张还是9.9元,我们都有点糊涂,营业员刷了19.8(两张的价格),又补刷了差价28。以为好了,后来说,刷错了,原价应该是9元一张,然后要把刚刷的19.8元退回,再重新刷。怎么退单,小伙子又操作了老半天,不是机器出问题,就是操作不对。最后搞半天,总算成功操作好。
晚上,正当我们在看电影时,一个工作人员走到我们身边,说白天那个同事搞错了,多收了我们18元,要退还给我们,还是得刷信用卡退。啊,怎么又多收了?原来,是白天那个同事没搞清楚,电影票一共14元一张,刷卡9元,再补差价5元,不是补14元。
哦哦,那怎么退呢,信用卡都没带身边。那工作人员说,等看完回去发卡号给他,他试试能不能退。电影看到一半,正准备让刚回家的儿子把卡号发过来,他说找不到,我一看,卡正在在我手机壳里,压根就没放在家。
于是,把卡号发给刚才那位工作人员,等了一会,人家回复,他也下班了,和在班的同事讲好了,一会直接找他退。看完电影出来,直接到前台,找在班的工作人员,这回,换了个小姑娘。白天我来刷卡时,另一个工作人员还在,她说当时没留电话,差点找不着人,刚才电影开场前,还拉着一个穿裙子的人问,是不是我。
话说,现在在班的这位小姑娘帮忙操作半天,还是退不了,找不到原来刷的单,一直出现错误信息。可是明明她能查到我白天刷的单号。依然是一边打电话一边操作,还是不行。最后,小姑娘说,先把钱退我,他们自己再处理这个单子。
出来时,商场已经关门了。虽然,刷卡出现很多波折,浪费了好多时间,不过心里还是很温暖。影院那几个工作人员,态度都非常好。由于第一个工作人员造成的失误,后面几个接班的人并没有放任不管,一直在很用心地帮忙处理这件事。最后那个小姑娘还一个劲说抱歉,说是因为他们的失误造成的。各行各业都不容易,相互理解最重要。
就如这部电影给我们呈现的:人生除了生死,别无大事。电影讲述的是殡葬师与一个孤儿之间发生的故事,这种行业,似乎很少有电影去涉足,因此显得很新奇。但这却并不是一个阴暗的电影,它的每一处桥段,每一处台词都恰到好处,反而显得很温馨,给人温暖与力量,加上朱一龙实力派的演绎,把处于社会底层的那个小人物演活了,着实不错。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珍惜当下永远是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