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安阳殷墟五号辛妃•简狄幕(一)
前 言
传承人类思想的记录即称为文明。历史是文明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印迹,这些印迹掩埋在时间的长河中,变得模糊、零星、断续、缺损、遗失……只有找到正确的探索方法,才能辨明历史真相,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安阳殷墟五号墓被认定为商代晚期武丁王的配偶“妇好”之墓,就是一个“失毫厘、谬千里”的典型例子。因为铭文的解读错误,造成墓主的身份定位错误,最后导致五号墓整体解析错误。
真相具有唯一性。历史很难通过人力去篡改。那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封存、掩埋的历史,一旦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就会重新破土而出,真相大白于天下。文明的特殊性在于大面积、宽范围、跨时代的传承,这种传承既有相同,又有发展、变化以及创新,它们传承有序、环环相扣、前后衔接、东西连贯。如果一段历史被解读错误,就会出现整体漏洞百出,既解释不通,又对接不上的状况。
简单来说,文明的传承即是把人类思想(传承内容)通过图象、声音、文字、器物等(传承方式)传承给族群以及子孙后代(传承对象)。所以要探寻几千年前的历史、文明,仅凭单一的专业或领域知识,是无法解开历史真相的。想要探明历史真相需要具备涵盖各行业、跨越各领域的全方位的知识储备,既能识字、识文,又会听音、看图、辨物,样样皆通,缺一不可。
当我有能力纠正错误的时候,希望这个世界有勇气接受真相。以安阳殷墟五号墓为支点,我将撬起人类几千年文明!我要用一根布满文明节点的时间定位绳,按文明始祖南来北往、上东下西的迁徙途径,把遗落在华夏大地东、南、中、西、北方的璀璨文明串联起来,组建一个人类文明完满的圆环。
解密安阳殷墟五号辛妃·简狄墓
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时间,西方学者根据他们自己的标准,一致认为只到三千年前,而中国学者虽然对此存有异议,却一直无法证明这一观点的错误。其实,就安阳殷墟五号墓所呈现的文明,早已逾越三千年,翻篇至我们近四千年前的文明,而且它将带领我们一直向前探索……。
殷墟五号墓在发掘前未被盗扰,故遗迹、遗物均保持当初下葬时的原始状态,历经数千年依然完好地封存着一段古事。如今,因为殷墟五号墓的发现,经考古工作者科学的发掘,详细的记录……给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和直观的研究环境。
即便如此,古事还是难以一锤定音,这就是所谓的“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考古学界目前把殷墟五号墓墓主认定为“妇好”,是商晚期殷王武丁的配偶之一。经多方考证,我否定这一观点。
对安阳殷墟五号墓,我的观点如下:
一、殷墟五号墓是高辛帝·喾的次妃、殷宗母简狄的复葬墓,并且是上宗庙下灵墓的复葬遗址。
二、殷墟五号墓是殷商王天下后所建,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殷人宗母(辛妃·简狄)及彰显殷祖(殷始祖·契)功绩。墓中埋有先祖灵物,陈列着很多不同时期的先祖物品,墓上有祭拜用的宗庙。殷商后人建国家宗庙以禘祖源、追先人功、光宗耀祖。
三、墓中铭文包含简狄族源、高辛族源、殷商起源及墓主封号、军权战功、生育、死亡以及墓主后人用来祭拜她的铭文铭器。
四、殷墟五号墓中所包含的内容,是从简狄本人生活的时代(帝喾时代),到殷商后人为她建立宗庙(上庙下灵墓)的时代,历经帝喾、帝尧、帝舜、帝禹及整个夏代,至殷商王天下,时间跨度近千年。(如下图)
五、墓中出土的殷前文字和大量的遗物可以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印证,使研究殷前文明得到一批可互证的实物。
六、殷墟五号墓对中华文明来说,既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又是打开通向远古文明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它诉说了殷商人的起源、发展、成就以及宗教信仰,给我们提供了能还原当时实况实景的一个真实缩景。墓中所蕴藏的信息更像是照向古帝喾、帝尧、帝舜、帝禹王朝文明的一道强光。
【总结】
安阳殷墟五号墓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墓中古事是殷人追述的千年古事;墓中文字是不同时期、跨越千年的文字;墓中遗物是不同时期、跨越千年的遗物。故殷墟五号墓对探索人类文明起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则,本应是一份能够让我们光宗耀祖的珍贵证物,却因墓主人身份的定位错误,使真相未能大白于天下,至今人们仍无法向这位伟大的、名副其实的女人(母亲)致敬!
目前学术界对殷墟五号墓所有的铭文解,除了“司辛”二字能正确铭读(释意仍错误),其它的铭文则读、释均完全错误。因为国内外对于中华文明的考古基本止于殷商,对殷以前的文明蜷局不前,对夏文字、虞舜文字、唐尧文字、帝喾文字及这些时期的遗物的判定也是一片空白(如下图),所以,不能辨识出简狄墓也在情理之中。
殷人宗母简狄,沿袭上古母系宗法的遗风,故五号墓的丧葬信仰也保留此遗风。(注:宗,本也。最尊为祖,次曰宗。祖有功,宗有德。宗为先祖主,宗人之所尊也。)
据历史遗风及墓中遗物,可以还原及证明简狄是一位有德有权之人。她生长在保留着母系氏族特点的有娀氏,即便与东夷喾的部落建立了婚配关系,也依旧占据一方属于自己的封地。简狄拥有强大的母源优势,正是这种优势使殷人有了立足之地。她孕育的契是有丰功伟绩之人,殷人从契开始,因功而有方国。五号墓中出现许多凸显契之功绩的器物,母子立于墓中相互彰显。
如上图所示,殷墟五号墓位于王城的西北高地上,墓上有建筑物,有甲骨卜辞显示该建筑物是宗庙。殷商其德水行,水位北,以水纪;殷人远祖西帝少昊,尚西北建宗庙。所以对殷人来说王城的西北高地是敬祖的风水宝地,故选择把宗庙建在此处有根有据。另王陵区也是位于王城之外的西北方。
殷墟五号墓为上宗庙下祖灵的结构,墓内文明又表明墓主为女性身份。能让殷人在敬祖的风水宝地上单独为她安灵墓建宗庙的女性,可不是武丁王的配偶之一能具有的资格,甚至殷商王朝任何一个王的配偶也不具备这样的资格。(相对于葬在王陵遗址区的众殷商王,她身为女性,却可以单独葬在王城之下,上建宗庙,由此可见她地位的尊崇程度。)
在殷人的崇祖世界观里,在历史遗留的文献中,只有禘造殷人的始母才具备这样的资格。简狄是殷人始祖契的母亲,她除了禘造殷人外,还匡助殷契建立有方之地,殷人因她始有土有方。殷商王朝除了殷人始母简狄,没有其她任何一个女人可以支撑跟匹配像五号墓这样的殷墓丧葬信仰及它墓上的宗庙,所以,墓主只能是殷宗母——辛妃·简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