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达到相互理解支持、共同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教师能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状况;家长也能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家长会为家长配合学校进行家庭教育提供方向性依据,是教师、家长共同研究,寻求互相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上学期期中考试过后,召集全班的家长开了一次家长会大概流程是这样的:
1.班主任通知家长何时何地开展家长会,班主任组织各科任教师发言,并商量好发言流程。
2.到了开家长会的那天,先组织家长去听学校开展的讲座,然后在班级开展家长会。班主任主持家长会,各科任教教师介绍班里孩子该学科的学习状况并提供一些学习建议。我当时主要是分析了一下班里孩子的学习成绩,近段孩子的表现,以及家长应该怎么配合老师。
因为中途接班,也发现班级的家长没有其他班级那么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配合度不高,所以也就在班上比较生气地说了这些事情,算是发了一次小小的脾气。其实也不知道那次家长会的效果如何,但是后来总觉得在班级里面抱怨家长不配合还是不太好的一件事情。
近段时间,因为孩子的空中课堂学习态度不佳,因此也开展了一次线上家长会,大概形式也是这样。不过,有了两处变化:第一,事先询问一些家长在上网课这段时间,最担心孩子的是什么?并且问问家长有没有好的策略。第二,我讲的内容有所改变。首先,感谢家长近段时间的付出;其次,表扬一些语文学习进步的孩子;再者,对孩子上网课的一些问题给出建议。原本打算线上让家长分享一些在家中如何督促孩子更好的学习策略。但是,因为事先没有安排好家长,所以当时也没有家长发言,这是那次家长会的一个遗憾。
做出两点改变的原因在于:
1.往往向家长发脾气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还显得教师没水平。
2.有些家长是很关注孩子的学习的,但是他们需要老师给出建议和指导。
3.每个人都希望得到鼓励和肯定,既然事情不是想象中那么好,何不试着鼓励家长,也许这样的事后效果更好。
查阅了一些资料,并且结合实习的经验和上学期的观察,觉得家长会的形式还可以更多样化一些,更有效一些。
一、准备阶段
1.选取班级的学生作为主持人,提前写好主持稿,让学生来主持家长会,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可以做到这点了。当然在正式开展家长会的过程中肯定是需要班主任的指导和扶持。
2.可以事先以访谈和问卷的形式,搜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困难,并且选取一两个话题作为家长会讨论的核心。在这个环节,班主任要有凝练提升的能力。
3.提前安排好一些育儿有方的家长进行发言和分享。分享需要有主题,比如家长A专门谈如何培养阅读能力,家长B专门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二、开展阶段
1.全班家长以4人或者8人小组进行开展,可以提前备上一些小点心,营造比较舒适的一个环境。
2.学生进行主持,各科任老师发言之后,班主任对该科目的一些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3.对于事先确定的话题,引导家长小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轮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全部发言完毕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家长在班级进行分享。
4.请一些育儿有方的家长进行发言。
5.班主任总结提升。
三、评价环节
1.调查家长参与后的学习收获,满意度等。
2.挖掘优秀家长的家庭教育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全体家长成长。
以上环节参考了县师兄的论文《多种形式的班级家长沙龙是家长课程的有效开展形式》
总之,希望下次的家长会形式更多样,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