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还是有不少朋友对如何打造自己的趋势交易系统没有头绪,并且对有些方面的技术工具结合感到有点迷惑,所以再聊聊这个内容。
大家经常都在说交易系统,说要等交易系统给出入场信号才能入场交易,或给出危险信号就要出场等等。
那到底什么是交易系统呢?
交易系统是系统化交易思维的产物,是对交易的一种行为规范。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刚进入金融市场,认识到的只是市场的局部,随着对这些局部认识的不断累积与深化,才认识到了市场的整体,以及构成市场整体的各个局部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对市场的系统化认知,然后以系统化的思维进行交易。
换句话说,系统化交易就是交易员对于市场的总体认知,以一种有规则而又直观的、可以量化的方式进行交易。
再通俗一点说,就是按照交易系统给出的信号入场交易,或平仓出场。
那难道说没有交易系统就无法在金融市场生存吗?
答案是肯定的。
一方面,市场价格波动总体是复杂而无序的,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价格波动本身,还要面对造成价格波动背后的复杂性因素,并且还要面对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更要面对的是人类自身情绪上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回想一下,你有没有经常看见价格上涨或下跌了,就急冲冲地进入市场追涨杀跌,随后遭遇到的就是市场的无情教训;紧接着又带着沮丧与恼怒反手入场,然后又是被市场左右甩耳光......
正是由于这种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才造成绝大多数人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也就是说,如果不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交易,就无法克服这些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就无法在市场生存。
因此,想要在金融市场上长期生存,就必须构建一套有效的系统化交易方法,通过对市场的长期观察与总结、分类,归纳出入场信号和出场信号,择时进行交易。
也就是按交易系统进行交易,把一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全部加以量化,以不变的规则去应对万变的市场,让所有的交易都是有规则而又直观的,并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才能在市场生存并最终达到稳定盈利。
而一个交易系统就是一个交易员的心血结晶,它体现了这个交易员的交易哲学或者交易理念。因此它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就是说一个交易系统只有在它的创造者手中才能发挥出最大效果。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交易员从别人那里获得了一个交易系统,但是自己交易的时候并不理想,即使最终能够稳定盈利,也必定是依据自己的性格、习惯等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磨合期,并最终把这个交易系统调整成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交易系统。
所以对交易员来讲,只有打造出自己的交易系统才能走上稳定盈利的道路。(包括将别人的系统调整成适应自己的系统。)
那如何才能打造出自己的交易系统呢?
一个有效的交易系统必定包括三个因素:
1,一套分析方法(包括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
2,风险控制;
3,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和资金管理很容易理解,这些要交易员依据自己的性格和习惯等等去设置,然后在实际交易中不断去调整,并最终形成稳定的规则。
而这三个因素中,后两个都是建立在第一个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分析方法是交易系统的重中之重。
而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孰优孰劣,在此我们不具体讨论,先搁置一边,我们具体探讨一下技术分析。
技术交易系统有很多种,有趋势交易系统,反趋势交易系统,震荡交易系统,突破交易系统,对冲交易系统等等。
众所周知,交易盈利的关键就是胜率与盈亏比,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讨论过高盈亏比模式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高,而趋势交易系统就是属于高盈亏比模式。
因此,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如何打造自己的趋势交易技术系统?
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是可以百分百正确的,任何一种技术都有其失败率,而交易最重要的就是降低失败率。
就拿最差劲的投硬币方法来说,其正确率是50%,失败率也是50%。假设我们用三种独立的技术相互验证组成一个技术系统,其各个技术的失败率都是50%,从数学原理就可得出,50%×50%×50%=12.5%,也就是说,这三种相互独立的技术组成的技术系统其失败率就降到了12.5%,这就变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系统。
而如果是用三种失败率分别是40%或30%的普通技术组成的系统,其最终得到的结果就将是非常优异的了。
那怎么定义技术之间的相互独立验证呢?就是三种不同的技术或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并验证。
比如,我们选用趋势线作为衡量趋势的标准,就不能再用均线与之独立进行验证,因为它们都是衡量趋势的工具;或者用MACD作为反趋势的衡量标准,就不能再用RSI与之独立进行验证。
当然,如果你非要把它们弄在一起也行,但是就起不到相互验证的作用,因为它们背后的底层逻辑都是类似的,从数学原理上来说,也就无法降低其失败率。
那为什么一种不可以?两种、四种或更多的技术相互独立验证不可以吗,而一定要三种?
不是不可以,一种、两种的技术可靠性就会相对比较低,而我们需要尽量降低其失败率,就要尽量多加入一点相互独立的技术进行验证,但是每加入一种独立的技术,在降低失败率的同时,也就必然带来其负面影响,比如入场位会变少,或市场噪音就会增加等。
所以,一般来说,三种相互独立的技术进行验证来组建技术系统,是相互权衡之下比较合适的一个数值。
你可能又会说:「都说大道至简,你加入这么多条条框框,不是让交易变得更复杂了么?」
「大道至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金融市场,它的「简」在于要看出其核心本质就是博弈价差。
金融市场是人类仅次于战争,博弈最激烈、最残酷的地方,你难道真的相信稳定盈利是很简单容易的么?
举个例子,现在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人类,如果你非要提到「大道至简」,难道你认为其背后的程序代码只是一、两行简单代码吗?
因此,「大道至简」并不意味着什么东西都要「简」,而在于看清其本质,在「道」的层面上为其简化——以不变的规则应对万变的市场;在「术」的层面上就不一定要非常「简」,而是可以适当采用一些工具。
明白了这个道理,那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寻找这三种相互独立验证的技术,打造出一个趋势交易技术系统。
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形成技术框架:势、位、态。
* 势:指的是衡量价格的趋势。比如用趋势线、均线或波浪理论衡量等等;
* 位:指的是衡量当前价格所处的位置。比如用水平位和黄金分割位衡量;
* 态:指的是市场形态和K线形态。
如果你遵循这三种相互独立验证的技术组建系统,那么你所打造出的技术系统就将非常可靠。
有些人可能会说那裸K交易员呢?他们就只有裸K呀。
其实即使是他们,也逃不出这个「势、位、态」的框架。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
1,裸K本身就是「态」中之一的K线形态,而市场形态包括W顶底、三重顶底、头肩顶底,三角形,箱体形等等,这些只要是技术分析交易员,必然都不会忽视。
2,裸K交易员也必然要结合「位」进行交易,他们即使不使用黄金分割位,也需要结合市场高低点进行止损或止盈,而市场高低点就是水平支撑位或压力位。
3,裸K交易员也必然要结合「势」进行交易,因为所有的技术分析都是建立在三个市场基本假设之上的: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历史会重演。而「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在图表上是非常直观的,显现无遗。
并且K线理论中的反转形态和持续形态有效的前提,都必须是市场之前已经出现过一波趋势。只是他们不用其它衡量趋势的辅助工具,但是他们的头脑里一定有「趋势」的概念;并且很多是采用「道氏理论」衡量趋势,而「道氏理论」也是非常直观的,只要装在头脑里就行。
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不用辅助工具就比较好,或者有用比较好,而在于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所以,如果你要打造趋势技术系统,请遵循「势、位、态」的框架,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可靠的技术系统。
那说了这么多,下面结合黄金走势,用趋势线的「势、位、态」框架具体举例一下:
首先,引入一个概念,很多人认为水平位或趋势线是简单的一条线,其实它们的阻力是一个区间,而不是简单的一条线。
1,趋势线的画法,就是最简单的两点一线(最高点与圆圈中的次高点)——黑色跌势线,而跌势区间就要加一条跌势线。那这个区间平时要如何寻找?就是看触点,触点越多就越有效,在图中最高点附近就有个触点,形成一个跌势区间。
2,假设如果你看空,在红箭头位置,价格再次上触跌势线,而且是上方之前的水平支撑现在转变成压力,并且也是黄金分割50%的位置,但是直接做空还是有点激进,保守一点的做法就是等K线收线,观察K线形态,之后K线收线是一根长上影的阴K,吞没前方的小K线,说明空头力量很强,此时是「势 + 位 + 态」共振,是胜率很高的一次机会,可以入场做空,止损跌势区间外。(由于那天是美联储决议公布日,一般来说,我们避开这种大数据的风险会比较安全一点。)
3,那如何看止盈位呢,一般来说,黄金分割100%位置是一个强阻力区间,如果价格缓慢下跌到这个地方止跌,收线带下影线,再次下探就要减仓或出场,这些需要看你自己操做的空间和级别,有些人是不破跌势趋势就不出场;或者也可以结合大周期寻找阻力止盈位。
1,前面空单到位出场,之后行情又小幅下探后大幅反弹,又反弹到趋势线,K线收线带上影线,由于反弹力度很强,直接入场风险还是有点高,可以先等到次日再观察一下,谨防突破;行情之后没能继续上冲,回调受支撑,次日再次上测,收线还是带上影线,此时也是「势 + 位 + 态」共振,也就是跌势趋势线 + 水平位与黄金分割61.8%位 + K线形态,也是胜率挺高的一个入场机会。
2,目标可以看到下方低点附近,或者结合更大级别的空间。
当然,上面只是用趋势线举例,你也可以把趋势线换成均线,或者你喜欢的其它趋势量化工具,是希望你对打造自己的趋势交易技术系统,如何结合「势、位、态」有一个更直观的体会。
并且也不建议你直接套用趋势线交易系统,在你还没有具体了解一个技术系统的优劣之前,请一定要谨慎。
— 最后的话 —
需要提醒的是,入场交易最好是只做单向行情,就是说,如果你看多,就只做多,或者看空就只做空,不然会影响你对行情大局的判断。
不要幻想着吃尽市场的所有波段,要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智慧,在「取」的同时,也要懂得「舍」。
打造交易系统的过程注定是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只有在你不断地去测试、验证并调整之后,才能逐渐打造出稳定的技术系统,然后结合风险控制、资金管理,制订全方位的交易规则,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统。
并且始终坚持规则、遵守纪律,保持交易的一致性,那实现财务自由就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