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不住“彩云之南”的召唤,年前又一次踏上了云南的土地。这次去的是滇西。
从虹桥机场出发,抵达昆明已是晚上。稍作安顿,我们便找了一家附近的小饭店吃饭,点了炒牛肉、炒牛肚、罗非鱼等,感觉量足、价廉、味美。第二天早上乘动车前往滇西重镇保山,铁路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隧道一个连着一个。这条高铁于2008年开始修建,直到2022年才建设成功,一共修了14年,可以想象其中的艰难。行驶三个半小时后抵达保山,这是这条铁路的终点,也是滇西重要的人流物流中转站。因为接近年关,回乡的人特别多,出站时熙熙攘攘,拥挤不堪。车子在保山市郊行驶,随处可见碧绿的草坪、宽阔的道路、高耸的大厦,虽是边陲小城,却显得整洁、现代。高速公路边不时闪过一个个村落,即使在偏僻的山坳,村里也遍布二层小楼,凤尾竹摇曳,油菜花怒放,一片恬静悠然的田园风光。一路向前,滇缅公路、怒江、髙贡黎山、松山、龙山等熟悉的地名扑面而来,这是一块无数先烈浴血奋战过的土地,见证了我们民族的困苦屈辱,也见证了我们民族的坚强不屈和誓死抗争,这是一块令人景仰的英雄的土地。
我们旅游的第一站是芒市,先后参观了勐巴娜西珍奇园和勐焕大金塔。据介绍,奇珍园拥有四项全国之最:古树名木数量之多,年代之古为全国之最;奇石、树化石,尤其是世界上罕见的树化玉,规格之大、精品之多为全国之最;大型根雕造型之美、形状之奇、品位之高为全国之最;大树移植数量之多,成活率之高,为全国之最。漫步园中小径,可以观赏到世上罕见的千年桂花、千年黄杨、千年紫薇,可以逗弄正在闲庭信步的美丽孔雀,让人感受到热带雨林风光的滋味,体验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尤其是抚摸着那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亿年树化石、树化玉时,一种冰凉柔润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会让人不由得惊叹大自然的沧桑巨变和神奇美妙。
走到奇珍园的东南侧,一抬眼,只见远处的青山顶上矗立着一个巨大的金塔,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这就是著名的勐焕大金塔。它坐落在芒市孔雀湖畔的雷牙让山顶,是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也是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的圣地。佛塔光彩夺目,雄伟壮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信众前来参拜。
旅游的第二站是瑞丽。我们先来到了号称“一寨两国”的银井寨。这个村子位于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国境线经过寨子,将一个村寨一分为二,中方一侧的称为银井,缅方一侧的称为芒秀。寨中的国境线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因此,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便成了常有的事。然而,这都是几年前的事了。据说为了防控新冠疫情,前几年国家在中缅国境线上用钢板、铁栅栏更筑起了高高的隔离墙,把两个国家彻底隔离开来,“一寨两国”因而变得名不符实了。银井寨的村民们几年前已经迁出,寨子成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旅游景点。隔着高高的铁栅栏打量另一侧的芒秀,明显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民的房子大都是旧平房,偶尔有外观气派的三层小楼;靠近银井的界沟里满是各种垃圾,长期无人清理,也从反面凸显我们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栅栏旁聚集着三三两两的小女孩,用中文向游客要钱。这些女孩都能说简单的中文,普遍比较瘦小,穿着也不太干净。银井和芒秀历史上一直叫银井,到1960年划界时才一分为二,成了两个国家。我在想,那一半世世代代为中国人的村民,突然有一天被告知自己不是中国人了,他们的内心究竟是什么感觉?有没有被遗弃的愤怒或沮丧?面对中国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看到国境线这一侧瑞丽、银井民众的富足生活,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感受?望着那个著名的71号界碑,抚摸着隔开两国、两寨的冰冷的铁栅栏,看着对面破旧的房屋和艰苦的环境、瘦小的乞讨女孩、无所事事玩手机的小伙、踏着三轮车的农妇,我的内心涌上了一股淡淡的忧伤。
离开银井寨,我们前往国家级边贸口岸——姐告。走在中缅商贸大街上,虽然商店鳞次栉比,但大多关着门,感觉冷冷清清,缺少人气,镇上开发的新楼盘也停着工,据说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还没有彻底消除。在口岸,我看到了两个挂着腼腆笑容的年轻人,看上去十六七岁,身材瘦小,皮肤黝黑,衣着单薄、陈旧,头发很长,而且乱糟糟的,都赤脚穿着拖鞋。据导游说,这两个小伙子应该是缅甸人,到中国打工的,因为现在快过年了所以过关打工的人少,如果平时是要在海关排长队的。这也反映出两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
旅游的最后一站是腾冲,我们先后游玩了和顺古镇、西海湿地、大热海、国殇墓园等。和顺古镇依山傍水、环山而建,聚集着寺院、道观、祠堂和众多四通八达的小巷。宅院大多建于清代,风格为中西合璧,既有徽派建筑的婉约,又有西式建筑的明朗,还兼有东南亚风情。在这个极边小镇,竟然建有这么多具有徽派风格的民居,反映出与中原文化的密切联系。与商业气氛浓郁的古镇相比,我更加喜欢的是绕着古镇流淌的那条河流——陷河。有句诗这样描写这条小河:“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漫步河边,但见流水潺潺,澄澈见底,水草丰茂,古木参天,水鸟嬉戏其间,古屋倒映其中,一派高原水乡的恬美风光。据说,泛舟是领略陷河风光的最佳方式。乘一艘木船,沿曲径通幽的河道缓缓而行,一步一景,舟移景换,如诗如画,令人沉醉。可惜,因为时间太紧,也因为下雨,未能亲身体验一把“结伴泛孤舟”的雅趣。
和顺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于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办,馆中藏书万余册,尤以古籍最为珍贵。
在这个历史上的蛮荒之地、"极边第一城",居然会有这样一个古色古香的图书馆,确实是令人惊叹的。这也充分证明了我们民族崇文重教的传统美德。
最后一天,乌云密布,寒风阵阵,我们瞻仰了腾冲国殇墓园。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第二十集团军在盟军配合下围攻腾冲城,最终歼灭日军6000余名,于1944年9月14日收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城池。在这次战役中,腾冲县城化为一片焦土,整个县城没有一座不被毁坏的建筑物,找不到一片没被子弹和炸弹击穿、没被战火熏烤的树叶,成千上万英勇的远征军将士的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9168名官兵长眠在这些青山中。缓步墓园,瞻仰庄严的警钟、纪念碑、烈士墓和祠堂,缅怀那段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对先烈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告诫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那段耻辱的历史,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走出肃穆的国殇墓园,乌云消散,温暖的阳光洒满了腾冲的街道。这个曾经满目疮痍的战场,现在建筑宏伟,市面热闹;鲜花盛开,绿意盎然;干净整洁,安宁祥和。我想,如此盛世美景,应该能如先烈所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