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于2020年1月6日上午,北京
到今年,不知不觉我已经进入了工作的第11个工作年头,回过头来看,整个职业生涯还算比较整齐,一直在互联网行业和产品经理这个方向坚持,为什么能在一个方向这么长时间,我仔细想了想,这里面除了有主动选择的坚持,也是有一部分随波逐流的迷茫的因素在的,并非一直都是一帆风顺和心甘情愿;
基本上每隔几年就会陷入阶段性的迷茫中,这些迷茫有一部分来自自己,比如成长遇到瓶颈的无力感,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膨胀的欲望和跟别人对比造成的焦虑感,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自己是不是要做新的选择,换一个新的方向重新开始,比如我曾经研究过手机贴膜,在团购最火的时候利用业余时间建立过团购网站,就在去年也想过要不要去做交友产品,并且也进行了小范围的尝试,总之,在迷茫的时候总会想着换个方向可能会好一点,跟周围的一些朋友进行沟通,他们也有类似的感触,不同的阶段都有不同阶段的迷茫,迷茫的时候就想通过做点什么来改变现状,只不过有些人比较“勇敢”,一下子就迈出去了,有些人比较慎重,就慢慢坚持下来了。
所以如果你也产生了迷茫,不要过于担心,这都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没有迷茫的人才不正常呢,因为这样的人要不就是傻,要不就是懒,基本上无它;
新的一年,又是做选择的时候了,虽然疫情还在肆虐,但是我想困难也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基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有些人想着要不要入门转行成为产品经理,有些人想着要不要离开这个岗位去做点别的,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是不是值得大家入坑和留守,它还是一个好的职业方向吗?作为工作多年的产品经理,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包括产品经理在内,所有跟互联网相关的职位都是职业选择的优先选项;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在传统模式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互联网成了企业新的驱动力和增长方向,如果说原来还没有这个认识,随着这次疫情的洗礼,基本上都会重视起来,2003年的非典成就了京东,淘宝等电子商务公司,让企业意识到原来足不出户也可以做交易,今年的疫情会让更多企业想着怎么利用网络来开展业务,进一步的拥抱网络,现在在线教育和在线办公的火热已经让这个苗头出现了,这些业务的开展需要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的支持,传导到整个行业,行业也需要包括产品经理在内的更多的从业人员,基于这个基本面去选择不会差到哪里去。
其次,在互联网行业所有岗位中,产品经理含金量相对比较高
不同的岗位,在短期来看,都是靠各自的专业技能,但是长期来看,专业技能只是个敲门砖,最终能不能做的好,有的是拼体力,比如研发,有的是拼资源,比如运营,有的是拼人脉,比如销售,而产品这个岗位它是一个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又没有特别技能要求的岗位,拼的是思维和方法论;拼体力,拼资源,拼人脉都跟平台和岗位有很强的耦合性,离开平台基本上很难单独的发挥作用,而思维和方法跟岗位的耦合性比较弱,掌握了产品思维和做事的方法,即使你没有资源,没有人脉你也知道怎么去获取,是一种动态的能力而不是静态的能力。
再次,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做产品经理,但是拥有产品思维会终身受益
不论是产品经理,还是别的岗位,我们都很难一直在一个岗位上干一辈子,如果不是岗位淘汰掉我们,到了一定阶段我们也要把岗位淘汰掉,就像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小孩的阶段,终会成长升级为儿子,丈夫,父亲甚至爷爷,所以一个岗位除了当前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终身会有哪些影响;对于很多岗位来说,它是因需要设置的岗位,工作的技能也是应对当前问题的“术”,比如像新媒体运营,抖音的运营,这个热潮过了,对应的技能和方法也就过时了,而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在行业内是一个固定的存在,只要这个行业存在,这个岗位就会存在,而且会越分越细,岗位越来越多,目前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的方法论,通过一段时间的产品职业训练,不论是个人素质,思维方式还是解决问题的技能,都会有大幅的提升,尤其是对思维方式的改变,这在其它岗位是体验不到的,这些改变会让整个人终身受益,比如你会看到网上有一些网红产品经理的文章,对他们顶礼膜拜,实际上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不是产品经理了,只是依然在利用产品思维在做新的事情。
最后,总结一下产品经理依然是当前比较好的职业选择
如果没有特别的偏好,选择一个热门的方向外加含金量相对高的岗位依然是未来长期饭票比较保险的选择,当然随着这个岗位求职者越来越多,对入坑的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啥都不会,选择做产品的时代已经一起不复返了,岗位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求职的人有强弱之别,所以不论是打算入门或转行入坑,还是选择继续在这岗位上继续留守,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能做产品经理,如果你现在处于职业的迷茫期,不知道怎么做选择,在这里我分享五条职业选择原则供参考
第一原则.基于自己的兴趣选择
这个选择很简单也很难,简单是因为一般选择兴趣,基本上就图个开心,其它的就不用考虑了,难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很多人没有特别的兴趣,所以也就没法基于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做选择了,另外一个是兴趣并不一定能让自己赚钱,所以很多人不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买单,宁愿损失精神上的乐趣,也不愿意放弃物质上的损失,这两点就造成了基于兴趣选择比较难,如果你能基于兴趣做出选择,那么已经赢了很多人了,肯定会让很多人实名羡慕。
第二原则.基于自己的专业选择
如果不能基于兴趣做出选择,那就基于自己的专业来选择,这里的专业除了自己学校中学的专业外,也包括你在某个方面擅长或者有特别的研究,比如你是学语言或有留学背景,那做一些语言方向的工作就比较合适,基于兴趣选择让你做自己愿意做的,基于专业选择,则能让你做自己能做的,这样求职也相对比较容易;
第三原则.基于热门方向选择
如果你既没有兴趣,也没有专长,等于一张白纸重新开始,那就选择起跑线比较靠前的热门方向的职位吧,比如互联网行业的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智能硬件等等,总之什么热就选择什么方向。
第四原则.基于岗位含金量选择
所谓含金量,就是岗位的入门相对高,同时可替代性比较弱,需求量大的岗位,比如互联网行业的研发,产品经理岗位都属于这种,像送外卖,送快递这些是个人都能干的岗位就是含金量很低的岗位,如果没有兴趣,也没有专长,又不想随时失业,就参照这个原则来选择吧,不过这样选择也需要一定挑战的勇气,因为高含金量也意味着高难度,没有挑战的勇气是很难成功的。
第五原则. 基于稳定性选择
如果以上这些原则都不能帮你做出选择,那么就选择相对稳定的职业吧,比如大公司,外企,国企,公务员等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这种选择就不要考虑自己的个性了,只看工作环境即可。
结尾
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自己,这次分享就到这里,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篇,希望对大家的职业选择有帮助,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或者在产品相关的学习,求职或职业发展方面有什么问题欢迎来找我交流讨论。
本文原创发布于简书,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