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的观后感吧。
今天下午市区里忽然下了场大雨,我起几个月前看的《三峡好人》的一个镜头。
我在一个毫无防备的状态下打开了三峡好人的电影。没有任何先前查询,没看预告片,看百度,只知道那是贾樟柯导演的作品,作品的名叫《三峡好人》,当年与它一同在电影院上映的另一部片子,名叫《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那之前我也看过几部贾樟柯,大概了解过风格后,打开了这部。贾导的电影镜头放得很低,他拍一些地上的东西。那种来自谋生的,朴素的,要挣钱养活吃饭的,那种甚至是很老套的,有可能是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好几百年的东西。然后是如尘埃般“无聊”的小人物的人生,那些你几乎察觉不到他们呼吸的小人物的日子。另外就是对当地的方言的保留以及每部电影中会听到的属于山西汾阳的方言。记忆有些久远,我不太确定是否是贾导的全部片子里都有的情节,主角在片子里,多多少少是要找寻着什么的,是要追寻着什么的。甚至有时候你会觉得他掉进了迷宫,甚至有时候你会发现原来他最后放弃了。那些漫长的镜头将感情很细腻的很细节的,甚至有时候是有些支流末节的东西都保留在了画面里。
所以在刚开始看《三峡好人》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多么惊喜或者是多么惊讶,因为风格上还蛮熟悉的,外加贾导一如既往的用镜头语言去书写的那些小幽默,竟然有种熟悉又亲切的感觉。比如最刚开始大变美钞的魔术表演啊,比如中途小马哥的出现与电视机里周润发的对照啊,再比如男主人被问要不要找“小姐”啊,之类的。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对三峡大坝那段“历史”所知甚少的人来说,我甚至是把它当成纪录片或者是新闻报道去看的。
我在一方面深知那是一部电影的同时,也更加注意在片子中不断循环的关于三峡工程的广播。水位到了多少多少米,再过一阵子又要升起到多少多少米。游船上的人们有些是带着游客的帽子的,他们观看着这一工程的宏伟,欣赏着三峡两岸的风光。而另外一些镜头,是讲述岸上的居民们的。有些坐在码头上排队等着远去的船,有些在小旅馆里商议着接下来是去上海还是去深圳,有些又像小马哥那样的小青年们,斗殴打架,仿佛并没有过对不久将来的考虑。
我带着一个比较审视的,仿佛是在观看一段历史记录的心态去看,我看着镜头扫过的每一个人的表情,那些个不曾有名字的,却不得不搬走的人的脸与表情。我以为我应该会很平静地看完整部电影的时候,有一个镜头竟然让我流泪了。
说来也奇怪,那是一个没有人物的,单纯拍摄三峡景色的镜头,外加一段经典老歌《上海滩》的背景音乐。
那一镜头出现在男主角与当地小青年“小马哥”认识之后,小马哥的铃声响起,就是那首《上海滩》。镜头随着音乐转向电视机画面,字母出现一行字“再见,移民”,在那之后的一个很短的画面,出现了山上标注着“三期水位线”的牌子。我看电影的时候刚好借用了大屏幕,游船缓缓行驶在水面,墨绿色的山峦布满整个大屏幕上,再次响起关于三峡工程的广播,广播“慷慨激昂”,嘟嘟的游船看望远方,我又看了看屏幕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潸然泪下了。
多么美的三峡,多么美的三峡,多么美的三峡。
就在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某种无可奈何,它是带着些不愤的,带着些埋怨的,带着些不安的,带着些留恋的,又有可能是带着些期许与好奇的。刚刚那些我透过屏幕见了面的住民们,他们又要到哪里去呢?他们这次的离开家乡,与之前任何一次都不一样的。他们走了,便回不来了。着这种回不来,并不是因为他们自身条件的不允许,而是因为原本他们房屋所在的那个楼,那个地方,那个地址,都要永远的沉睡在水面之下了。“背井离乡”,或许是因为总有一天要回乡,所以才构成。而他们呢?他们又能回到哪去呢?
每一段历史中都包涵了成千上万个,上百万个“微不足道”的个人记忆。他们曾经在怎样一个环境下,怎样一个变化下,用他们的眼睛又看到了什么。我再次想起岸边等船的人们的眼神,那是一种很复杂的眼神,以至于是夹杂了太多反而显得麻木的。
然而我对工程那段“历史”本身,不褒不贬,这里只是单纯在电影画面基础上的个人想象。
而关于那首《上海滩》,之前看锵锵的时候听过这样的话。上海滩是很有意思的。虽然我也不确定贾导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上海滩这个歌曲是很特别的,《上海滩》首先是粤语歌,然而那个TVB电视剧的故事又发生在上海,描写当时那个充满机遇的上海滩,然后那部电视剧被引进内地,内地的朋友们看了,又开始唱起粤语的《上海滩》。仔细想起来还挺有意思,因为它是一个互相想象,互相向往对方境地的符号。我们思绪飞跃了万水千山,方向都是指着对方,然而思绪飞起的这轨迹的线又似乎不曾相融。
几天前,我又听到戴锦华老师讲三峡好人,一些着重于叙事手法与镜头语言的事情,外加当时的拍摄经历,才知道原来《三峡好人》是在一个筹备很仓促的情况下开始拍摄,这或许更显示出了它的“记录意义”,而最后看到的整个电影的样子,很神奇。
因为上次是在毫无准备,毫无防备,类似一种“裸体”的状态下面对的这部电影,所以之后的几次实际上会结合当时的记录与各种老师的评价,又跟深一层的理解吧。其实即使是没有更深理解,也是一种很美的时间旅程。
最后,推荐大家去看原片。从头到尾看。然后更有兴趣的话,也提醒大家去听戴锦华老师在b站上有一集讲述三峡好人的公开课。
===============================================================
后来我越发觉得我大概是真的欠贾导票钱。
然后我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几乎咂舌地对自己说:“啧,你是有多幸运。”我活在一个大家都看得起电影的阶层,我其实不太敢用“阶层”这个词,但却没法忽视这个事实。我尚且支付得起电影票钱,我也尚且有这个闲暇的时间。而其他的地带我又是不了解的,我希望我可以找到更多了解的方法,我希望我的眼睛可以穿过隔阂去看到一些不同的东西,一些更广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