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天气很好,有阳光,但不热,温度适宜。下午出去慢跑,回来做晚饭,一切都很惬意。做到一半,房东的儿子正好要出门,探出头对我说了句”Guten Abend”。那时的我开启着节能模式,关闭了语言功能,一时间竟没反应过来。
门关上了,家里只剩下我,还有房东那条永远趴在地上睡觉,14岁的老金毛。不知为何,在那个瞬间,寂寞感突然涌上心头。这是来到德国后,除了刚降落的那天清晨,独自一人拖着行李,走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以外,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
也许是因为最近经常在晚上,在黑暗的房间里,躺着床上听电台,不小心积累了些许“寂寞”的能量。又想起了“西雅图夜未眠”里令人难忘的画面。比听深夜电台更寂寞的,是独自驾车听深夜电台。如果以后有了自己的车,大概我会经常这样做吧。
没有浪费这难得的心境,我决定看“秒速5厘米”。
2
已经记不清,这部电影在我B站的收藏夹里躺了多久。对于新海诚,虽然久闻其名,但也只看过“你的名字。”。不过,君名让我非常地喜欢,我大概对诚哥的作品有一定的判断。至少,画面会很美。
没有犹豫,关掉了弹幕。
3
“樱花抄”,很美。
“宇航员”,很美。
“秒速五厘米”,哪里不对劲。
在主题曲进入的那个瞬间,经过之前所有的铺垫,这本该是高潮的顶点。我的确被感染了,然而,伴随而来的,更多的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焦躁。这个故事有哪里不对,让我产生了本能的抗拒。
4
“樱花抄”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90年代。20年前的过去,仿佛石器时代般遥远。那是没有手机,没有网络的荒凉世界。可也只有在这样的世界里,主角们才有借口“弄丢了对方”吧。
如果有手机,就没有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在列车上孤独的等待,也就没有了之后相遇的喜悦。如果是在现在,几乎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故事。在现在这个时代,很难想象真正失去一个人的联系,总有蛛丝马迹留下。每个人都无处遁形,少了一丝浪漫。
科技的进步,削减了不确定性,也带走了借口。这看似是一个冷漠的时代,可对于真正亲密的人们来说,问题只可能是距离太近,隐私不够。再没有借口,说自己失去了某人的联系。如果真的用心经营,那样的事情绝不会发生。
5
贵树和明里,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他们相遇在信息时代前的黎明,当转学逼近,分离看上去是不可抗拒的命运。然而,对那个时刻的他们而言,彼此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在这里,我选择性地忘记他们13岁的年龄,而以两个成熟的灵魂加以看待。我不觉得那是爱情,而是知己。
贵树和明里,相似的家庭——父母工作调动,相似的经历——频繁转学,相似的性格,甚至相似的瘦弱,这是两个同样孤独的灵魂。在命运安排的三年时间里,他们相互吸引,共同成长,成为彼此的依靠,成为彼此最亲密的伙伴。但是,这并没到“无法失去对方”的程度。考验早早地来了,明里转学。在毕业时最后的告别,贵树甚至无法说出话。不愿意失去对方,又无能为力。但是,他们真的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吗?
明里的第一封信,来自半年之后。我想象着这半年里,两人是用怎样的方式度过。其实,只是回到了曾经的状态吧,独自一人,却也安然自得。他们本就是这样坚强。
平衡第二次打破,是贵树的转学,到一个列车无法到达的岛上。两人决定,准确的说,是明里提出,在那之前见一次面。然而,在那之前的三个学期,一年半的时间里,两人竟没有一次见面。3个小时的车程,真的这样有如天堑吗?如果彼此对于对方这样重要,真的能忍受这样长时间的分离吗?而到了真正难以见面的关口,才想起最后的碰面,这不像是未来的开始,更像是过去的结束。
6
按照贵树原定的计划,晚上7点到达车站和明里见面,再坐最后一班车回家。如果真的如此,大概只是一次平淡的见面吧。然而,命运般的大雪,列车延误,纠结的等待,情感积蓄,最终在相遇的那一刻迸发,创造了一个刻骨铭心的夜晚。
樱花树下的初吻,台词令人玩味。
“那个瞬间,我仿佛明白了永恒、心灵、灵魂这些东西的所在。我觉得我们彼此理解了对方十三年来所有的一切。在接下来的那一瞬间,却是难以忍受的悲伤。明里的温暖和她的灵魂,要如何去珍藏,该带往何方,这些我都无从得知,我很清楚这以后我们也不能永远在一起。那巨大的人生,那渺茫的时光,这些都无可避免地拦在我们面前。”
这里,大概是剧情第一次崩坏。两人的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然后又在一瞬间被生生掐灭。理由是,“以后我们也不能永远在一起”,相处的时光虽然甜蜜,然后之后的分离会显得更加痛苦。
这种解释实在让我无法接受。已经确认了彼此的真心,却因为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这太懦弱了。没有尝试的勇气,连等待的耐心都没有吗?初中,高中,至少在报考大学的时候,选择权是在自己手中的。而这,也不过是5年的等待罢了。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吗?
7
如果“樱花抄”的结尾,是两人的放弃,那么,贵树在“宇航员”中的形象,却与之充满了矛盾。
“宇航员”,是花苗对贵树没有结果的暗恋。贵树总是编辑着没有对象的短信,贵树总是望着一个远方的存在。这自然指的是明里。然而,这不是已经放弃了的明里吗?如果真的如此,又怎会这般在心中百转千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又怎会渐渐连一月一封的书信都无以为继?如果真的还这么在乎,怎么能忍受就这样断了联系?即便短期内无法见面,保留地址、保留电话,都是无法做到的吗?
贵树在这篇故事中有了手机。无从得知明里有没有,但从常理推断,应当是没有的。否则,实在是无法解释两人为什么没有交换彼此的号码。
两人在小学时可以约定上同一所初中,高中时却没有约定上同一所大学,或者,至少去同一座城市。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两人的情感早已消磨光了。
8
“秒速五厘米”,最终回。
明里要结婚了。
只言片语间,我们知道,明里已经完全放下了过去。她翻出了当年没有送出的信,然而,只把这当做多年以前的珍贵回忆,尘封于过去,与现在毫无关系。
另一条线,来到贵树这边。
第二次崩坏。贵树依然没有放下明里,这之间有过三段恋情,一样的惨淡收场。“但我认为即使互通了一千条短信,我们的心也只能拉近一厘米而已”。明里依旧是贵树心中的唯一。然而,这么些年,贵树又做了些什么呢?什么都没有!
电影没有告诉我们,每月一封的书信,究竟是谁率先中断的。然后,画面却暗示,两人到最后都依然期待着对方的来信。不合逻辑。难以想象,如果贵树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这份情感,怎么会做出中断联系的行为。而明里,如果说她已经放弃了贵树,又怎么会一直期待着对方的来信。
终于,主题曲进入。
“我一直在寻觅,寻觅着你的身影。”
这一刻,我真的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怒。我想冲到贵树面前,领着他的衣领,狠狠地揍他一拳,质问他,“你究竟寻觅了什么?你什么都没有做!”
9
写到这里,我觉得诚哥在贵树的人设上,出现了致命的裂痕。
然而,如果贵树和明里一样,早早的放弃,早早的坦然,就无法用第三篇故事中,贵树的颓废与煎熬,打动观众了吧。如果最终回,是贵树和明里,分别幸福的结婚,故事似乎就显得平淡了。然而,这在我看来,才是真正合理的结局。
诚哥让两人错过,留下一个巨大的遗憾,仿佛如果两人见面,就能重新找回当年的炽热情感。然后,理智告诉我,这不可能。倒不如让两人相遇,互叙旧情,再坦然走开,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反而显得回忆的温暖。
用贵树强行虐观众,反而让故事失去了逻辑,变得矫情。
10
最后一段,留给花苗。
很喜欢“宇航员”中的这一段:
-我啊,对将来的事还是一片迷茫呢。
-或许,谁都是这样的吧。
-不是吧,远野也是吗?
-当然。
-在我看来你好像没有一丝迷茫。
-怎么可能,我一直在迷茫。光是处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是啊,无论是资质平平的花苗,还是花苗眼中闪着光芒的贵树,他们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就像我们一样。除了极少数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我们每个人,都会迷茫,都会对未来不知所措,都有事不遂人愿,无可奈何的时候。
花苗的决定是,“不过也不要紧,已经决定了,从自己能做的事开始做起”。多么积极的态度。她知道贵树心中那自己无法匹敌的存在,所以放弃了注定没有结果的表白。然而,花苗才是三人之中,唯一将自己的感情坚持最久的人。这份从初二开始,夹杂着苦涩与甜蜜的暗恋,一直坚持到十年之后,到她来到东京,再次寻觅贵树的身影。真正配得上那句歌词的,是她。
而贵树在这篇中的表现,简直可以称得上“渣”。明知道花苗喜欢他,却还是对她那样温柔,约她一同回家,草坪上的交谈,时而亲切地鼓励,却在花苗将要表白之时,做出这样的回应——“他的声音平静,温柔而冰冷。我不禁抬起头,看着他的脸,看着他那没有一丝笑意的脸,以及充满坚强意志的平静眼神。”“什么都别说了,他的内心这样强烈地拒绝着我”。
如果我知道一个姑娘喜欢我,而我无法做出正面的回应。那么,我一定不会在平时增加平均以上的接触,更不会用冰冷的眼神阻止对方的表白,而是在对方表白之后,用明确的话语拒绝。这样,才是长痛不如短痛的做法。
BTW,在之后飞往东京的时候,贵树还告诉了花苗,而且,只告诉了她一人。
诚哥你和贵树多大仇,这么毁人设。
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