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一生历经坎坷,遭廷杖、下诏狱、贬龙场、功高被忌、被诬谋反,可谓受尽了命运的折磨。然而,面对这些困境,他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从未被命运击垮。他在龙场生活了两年,尽管环境恶劣且瘴气弥漫,但他却安然无恙。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他相信保持快乐是一种可以通过智慧和修行获得的能力。
也是因为这种智慧他不仅生存下来,还修身治学,德业兼进。最终他在龙场悟道,创立了心学。他的故事给我们以启发。
01 一个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得有活在当下的智慧
王阳明曾经写过一首诗:“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首诗深刻的阐明他的思想,活在当下则心境清明、身心轻盈,更容易知足和快乐。
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到处都追求高效高速的我们,往往在爆炸式的信息中容易迷失自己,甚至连每天都没有一刻留给自己的时间,更不要提用心对待生活了,时刻“走神”的我们,又怎样能体会那种气定神闲的快乐呢?
之前有一段话一直存在我的备忘录中。弟子问:“你能谈谈人类的奇怪之处吗?"老师答道:“他们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他们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想用金钱恢复健康。他们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现在的幸福。因此,他们既不活在当下,也不活在未来。他们活着仿佛从来不会死亡;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过”。
在我们的真实人生中,这样的错位人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牺牲健康换取金钱,牺牲真心换取攀爬,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换取成功。然而对于我们短短的宝贵的一生来说,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事后诸葛亮、满腹遗憾对我们来说没有丝毫益处。不管是生活、感情、职业发展,只有对于当下全然地投入,付出足够的心力,交付成果和用心,哪怕没有达到预期,也没有太多遗憾,特别喜欢完尽这个词,就像烟花燃放,绽放时照亮黑夜的星空,消失后又无影无踪。
02 一个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得有放弃主义的心态
王阳明在龙场曾经打造过一个石棺。因为他在悟道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放下自我,放下生死。他发下大愿,我就当自己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于是,他切断对一切外境的期待与恐惧,在石棺中静坐修身,潜心悟道,终于有一天,了悟“格物致知”的道理。
放弃主义的心态能让我们卸下沉重的包袱,以注定要分离的心态去面对感情,以注定要失去的心态去做事,以注定要死去的信念去生活,反而让我们面对恐惧与期待的时候,能不那么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人最大的障碍是自己,不是一定要得到,也不是一定要拥有,更不是一定要达成,而是在面对的时候投入自己的心神,尽量不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
03 一个人要想获得快乐,就得要少一点欲求
王阳明曾说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他认为减少欲望可以让人心境更轻松愉快。
年少时桀骜不驯,各种探索、尝试,而到了中年以后就需要简化、提炼。有些时候感觉忙也是现在都市人的一种通病,也许也是一种掩饰或逃避,我们总是为了很多对人生目标并不重要的事情奔波劳碌,而忘记其实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实很少,不过三五件。
真正的把每一天过好,把事做好,把自己的身心照顾好,把人做好就已经非常难得。简单生活是通往内心平静与快乐的捷径。当我们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去更多地关注内心的成长和精神的充实,会发现一种更为持久和深刻的快乐,同时也能更多地感受到生活中简单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