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位母亲和自己儿子的故事,是这样的:母亲辞职创办了一家公司做培训课程,是帮助职场人提升软技能和自我认知水平。业余为了丰富儿子和其他同学课余生活而开设了另外一个青少年演讲培训班,当做副业。为了给这个周末班凑个人数,有天晚上母亲跟14岁的儿子说,你去上课,这个班便凑齐学员了,就差你一个了。“儿子看着母亲平静地说,“妈妈,你看哪家电影院是靠卖爆米花发大财的呀,你就是开电影院的,做成人培训就是你的电影,你想赚钱的话,把电影放好了就行了,不要老惦记着靠卖又贵又不好吃的爆米花赚钱。”母亲瞬间就懂了,儿子用一个隐喻故事打消了母亲怂恿他上课外班的念头,也点明了她需要把重心放在主业上。
这个故事中的母亲就是《故事力》这本书的作者,曾在摩托罗拉任职高管、现任“有意思教练”CEO的高琳博士。就像书中所说:当带着故事思维,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另一个能在平凡之中创造不平凡的全新的自己。而她本人也是将故事思维践行到自己的科研、育儿、创业、家庭生活中,为自己这本人生的故事书增添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一个故事讲好了,就能够和别人产生深层联结,不用你说,别人就能主动理解你想表达的观点,尤其是那些和你有过类似经验或是认同你价值观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讲出这样的故事,赢得听众的心呢?一个原则就是,要么跟对方有关,要么让对方喜欢,引发他人的共鸣。但你被别人的故事触动,或者对一个故事印象深刻的时候,往往是因为它与你最底层的价值观产生了共鸣。比如“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和罗丝的绝世爱情之所以动人,就是因为它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爱与奉献。所以虽然你从来没有过沉船的经历,也可能没有过生离死别的感受,但仍然会因为人类底层价值观的共通性而被深深地触动。
提高共鸣需要懂得换位思考,了解听众关心什么,害怕什么,让你讲的故事能够切中要害,提升故事的影响力。当然,想要达到更深层次的共鸣,你就需要提高你的同理心,放下评判,深层聆听,听对方在说什么,以及发现对方没有说出来的情绪和需求,这样才能达到价值观层面的共鸣。
很多人觉得自己平时的生活太琐碎了,没有什么故事可以挖掘。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故事,只是我们需要找回我们的故事力。需要这样两个能力:一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素材的能力,二是将搜集来的素材转化成故事的能力。要培养自己的这几个心:用心发现,诚心反思,全新感受,精心收集,热心分享。当你能做到这些时,就可以说自己拥有了故事思维,愿你无论发生了什么,都能一如既往、死心塌地的爱自己,讲出自己的故事,做自己故事里的英雄,把自己活成一本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