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他分别整整三十年了,尽管我们只有一面之缘。我却从不曾忘记,尤其是他那阳光般的微笑,春风般的话语,时时温暖着我。
三十年前的那个深秋,我高考落第,心情冰到极点。带着一位朋友的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第一次孤身坐上了开往常州的大巴车。
那时候的路如大海的波浪,忽高忽低,一路颠簸着前行。到扬中的时候,车子又坏了,耽搁有两个多小时,才重又启程。原本阴暗的天空,委屈似的簌簌落泪。到常州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多了。
我随着人流下了车,茕茕孑立在车站门口,看着纷飞的秋雨,在茫茫夜色中却不知该往何处。因为我没有告诉友,我会突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这雨下的?真叫好那个秋啊!”循着声音望过去,在我左侧台阶不远处,站着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肩上横跨着一个牛仔包,身材偏瘦,弱不禁风的样子。
他也回头看了看我一眼,转身要走。
“请问哪里有公用电话?”情急之下,我脱口而出。
他愣了一下:“你哪里人?”
“淮安人!”
“我是盐城射阳的,我们是老乡哦,”他微笑着向我走来。他那精雕细琢般的脸庞,鼻子英挺秀美,唇色似樱花般明艳,嘴唇的弧角相当完美,略微上扬。长长的、密密的睫毛,非常迷人。他的头发又黑又亮,前海遮住了右额。高大修长的身躯,在白衬衣的烘托下,显得更加清秀挺拔。尤其是他的微笑,像冬日的一抹阳光,使我感到温暖。
“那边就有!”他指着对面。我想看清楚在哪儿,可是那浓密的雨帘,遮住了我的视线。
“走,我陪你去!”他一手撑伞,一手拉着我向对面那个小报刊亭冲过去。胖却和善的店主阿姨,拿过我递给她的小纸条,拨了过去。电话响了,却无人接听。连打三次,仍无人接。
“把纸条收着,”她说,“现在才八点半,也许你朋友正在上晚班,再等等!”
我们又跑回到车站门口,9点他跑过去,回来时向我摇摇头。9点20时,我们又过去,拨打了两次,仍然没有人接听。
“我们要关门了,明天再说吧!”店主阿姨歉疚地说。
我们又去附近找了几家,包括天桥后边都找遍了,电话也打了两次,仍然没有人接。
如是几次三番,纸条拿来拿去,被雨水弄湿了,字迹变得模糊,终究分不清当初的号码了。“这可怎么办?”我急得掉眼泪。
“没关系,这地址还是能将就看得见的,明早坐车过去吧。”他带我进了候车室。宽旷的候车室里,中间柱子上,挂着一台电视,里面劲哥辣妹正在热舞。
因为晕车,胃里连水都在路上吐干净了,肚子饿得咕噜噜响。那声音我确信,他能听得到。我尴尬得满脸通红,正要出去。他说:“你坐在这看下包,我去去就来。”
他朝那边柜台走去,和柜台里的一名年轻的服务员说着什么,转头向我微笑了一下,然后走了出去。大厅门口,不时有人拧着大包小包的进来。候客厅里,有的人就在长椅上睡着了,有的人在地上铺张席子就睡下了。电视里的人跳来跳去,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我趴在包上睡着了。
“醒醒,吃饭了,”我睁开朦胧双眼,只见他从袋子里拿出盒饭,“刚刚在外面找了小饭店,刚烧的糖醋排骨,快吃吧!”
我接过他递过来的筷子,心里不知为啥,鼻子一酸,泪又落了下来。
“怎么啦?”他手足无措地看着我。
我低着头,大口大口地吃饭,任凭那泪水流到碗里。想到考试的失败,想到我离家出走,想到家里焦急的父母等等,越想越多,越想越伤心。饭吃完了,泪水还没止住。
“小妹,不哭,哥跳舞给你看,怎么样?”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录音机,来到大厅中间,脱下外套说:“今天是我小妹生日,因为想家,她很伤心。我想为她跳支舞,若有打扰,请大家原谅。”他鞠了一躬,“有愿意和我一起跳的吗?”
有个年轻人过去,和他站在一起。音乐响起来了,他摇头、举手、弯腰、抬腿、旋转,身体像灵动的蛇,跟着音乐舞动起来。我知道他跳的是霹雳舞,当时很流行的一种舞。不一会儿,又有两名青年加进去。一曲舞罢,掌声雷动。
“谢谢大家,”他双手抱拳。有人喊:“再来一个。”
他擦着额头的汗水,大声说:“我给大家吹支歌吧!”说完,他从包里拿出一根长笛,吹了一首邓丽君的《小城故事》,那悠扬的笛声在大厅里萦绕,喧闹的声音渐渐安静下来。一曲吹罢,在大家的再三要求下,他又吹了一首我最喜欢的张学友的《相思风雨中》。
十一点时,我的两眼困得睁不开。他不知什么时候,到服务员那里,领了一床被子,一个枕头,一张席子,跟着服务员来到大厅里侧。里边被分为南北两大间,与其说是两大间,不如说是两条长长的小巷,女同志睡在南边,男同志睡在北边,中间一小间,是管理人员住的。他帮我把东西铺好,还将他的外衣脱下来给我穿上。
“夜里冷,被子太小,穿着暖和点,不要着凉了。”听着他的话,我的泪又流下来了。
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上午8点半了。他买了一盒牛奶,两块面包,两根油条。看着我吃完,才带着我到马路边等公交车。
一个小时以后,当我站在朋友面前时,我们激动得抱在一起。原来,昨晚值班室的人,因孩子生病住院,一夜没来,所以,无人接听电话。
在我和朋友说话的时候,他却悄悄地走了。我只知道他姓谢,家中兄弟姐妹七人,盐城射阳人也。我找过他好多次,曾经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刊登过寻友启事,至今却无缘再见。
可是他那灿烂的笑容,春风般的话语,真诚的爱心,却在那个伤感的深秋,给了我无限的温暖,并默默地影响着我,鞭策着我,用一生去温暖别人
简介:郑志玲,笔名紫凝,当代微小说协会会员,中国微篇小说72星座之一,淮安市作协会员,涟水郑梁梅中学老师。著有长篇小说《侠侣情仇》、《子午鸳鸯钺》、《豪门私生女》、《活出精彩》中篇《等你回来》,散文集《梦里听雨》,多篇文章散见各大报刊杂志。